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远去的农具之二十四:铡子

2016-01-21 10:08 作者:成事在天  | 5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陈永明

铡子分为铡刀、铡墩两部分,铡墩三尺长,从中间分开成两半,两头用铁板杷两半相连,中间一指宽的缝隙,缝隙两边用铁板相镶,向外翻出三指宽的沿,沿上各有一排一指厚、两指宽、一寸长、相对排列的铁齿十二个。顶端有一小孔,配一铁栓用于固定铡刀和铡墩。铡刀长近三尺,刀宽五寸,刀背顶端成一圆曲线,刀脊至刀把成直线,整个刀脊又用两指宽薄铁板包裹,刀把两尺长,刀铡下去,刀脊包裹的铁板挨住铡墩上的铁齿就按不下去了,这一刀就算铡完了。

铡子本是农村铡秸杆草料喂牲畜的,历史上有青天大人包拯,用皇上亲赐的龙头、虎头、狗头铡,去铡作奸犯科、贪赃枉法、杀人越货……的皇亲国戚、朝廷命官、市井无赖,不过这种铡刀做得更大、更别致一些。上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讲的是一九四七年山西文水县,国民党还乡团,抓了年仅十四岁的共产党员刘胡兰,逼其叛变,出卖我党组织。英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的故事。毛主席亲笔提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前几年,有一次到山西旅游,尽管不顺路,我还是驱车一百多里,到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去凭悼了这位可敬的革命烈土。上中学时读过小说《红旗渠》,主人公朱大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手持一把大铡刀片子和白狗子殊死搏斗的场面和情景,至今使我难以忘怀,从那时起对铡子就有了敬畏之心。

大集体时,生产队有一副铡子,平时都放在生产队的保管室,专人保管,需要给牲畜铡草料或沤制青肥时,队长安排两人专用使铡刀,使用前把铡刀在大磨刀石上磨得明晃晃、亮光光的,看见都有点吓人,我是不敢近前观看,远远地看他们铡草,一人双手握刀把,抬起与铡墩成近九十度的角,另一人双手握住草料,单腿跪地,用力把草料按要求的长度放在铡刀与铡墩交口处,握刀的人用力铡下去,又抬起刀把铡第二下。使铡刀是很累的活,铡上一阵,浑身冒汗,两人就对调着干。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实行包产到户,我家买了生产队一条大耕牛,把那副铡子也买了回来。星期天从学校回家帮父亲铡草料。父亲把苞谷秆一捆捆地从地里扛到牛圈旁放着,用背架子背回一些稻草码放在空地上,我与他两人轮换着铡。刚开始给铡子喂草,长短把握不住,铡出来的草长短不一,喂进铡子的草不好铡,在父亲的指导下,我很快就掌握了要领,父亲也就越铡越快,铡的草料牛吃一些,圈里再垫一些,地里用的农家肥也不缺了。到了秋天霜降前把地里的苕蔓割回来,将其铡成一寸长的小节,放入大木缸内用清水泡一段时间拿出来喂猪。铡子用的时间长了,用起来就轻松了。过了几年,责任田全被政府征用修了房,耕牛无地可耕,就把牛卖给了乡下一户农人,那副铡子也就送了买牛人。这么多年过去了,那副铡子依然清晰在我脑海之中难忘却。

现在耕地都用拖拉机,养牛、养猪都是饲养专业户和合作社,喂的饲料都用机械加工,铡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成了远去的农具。真可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铡碎秸秆小世界,丰富农耕大文明;

留下难忘俏身影,激励技术再创新。

2016.1.10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2314/

远去的农具之二十四:铡子的评论 (共 5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