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行走在川渝大地(记重庆)

2024-05-21 21:52 作者:墓石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摘上讲,“有时候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推动我们往前走的力量是什么……转眼顾盼之间,偶尔瞥到天边一抹流霞,云际一只归,也许就是人在旅途的最大安慰。虽然无用,总是心动”。成都到重庆的路途,窗外景色朦胧、群峰耸立,不似江南,胜似江南,一切妙不可言、无法言喻。不觉间,那座被誉“8D”魔幻之都、颇具掌故之学的重庆跃然眼前,山、水、桥、城、天,在方寸之间浑然一体,在万千气象里盈满。走出高铁站的刹那间,第一次被一座城惊艳、迷恋。

(一)从神圣历史时空里走来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马马坐轿轿,城门底下走一遭……”这是在重庆流传已久的童谣,映衬着一栋栋老建筑、一程程石板路、一颗颗黄葛树,叩响一扇扇历史之门。

认识这座城,首先要回顾这“三千年江州府,八百年重庆城”的浩瀚。从网络上信手拈来,江峡簇拥下的重庆,商周时期为百濮地、巴国属地;秦设36郡,巴郡为其一;隋开皇元年(581),以渝水(嘉陵江下游古称)绕城,改为渝州,系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北宋崇宁元年(1102),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因之得名;清朝初期,“湖广填四川”塑造了重庆移民文化底色,奠定了近现代重庆社会的根基;根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马关条约》,重庆成为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民国十八年(1929),重庆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四川省辖市;民国二十六年(1937),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12月1日,国民政府在重庆正式办公,国民党中央也同时迁渝办公,重庆遂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重庆,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1964年北部湾事件爆发、三线建设开始,重庆成为三线建设核心城市。从1964年到1966年,中央15个部门、58个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人从12个省市大规模内迁重庆;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历史上第三次成为直辖市。

无心探寻重庆的历史沉浮,在神圣历史时空里走来,宏观、盛大及庄重虽在这一片方域里存有底色,但终究还是一行行文字、一张张黑白底色的照片,无法直接触动当代人敏锐的感官。如今,最令人流连忘返的,莫过于在山城巷、十八梯的拾级而上,在洪崖洞、吊脚楼亮灯的瞬秒之间、在“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的仰望之中,以及残留在唇沿的烫火锅麻辣香……

(二)从平凡生活甬道里潜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渝两日,同行友人废寝忘食般游历,有的坐上“黄色法拉利”驶向渝北区,有的乘上轻轨体验腾云驾雾。自己一向慵懒,仅仅是在落脚处不远的十八梯、山城巷边走边看、多处探寻。重庆,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创策文旅”公众号刊载,“重庆和成都是两座截然不同的城市,重庆性格外向敞亮直来直去,成都性格内敛温婉曲径通幽”“成都的精神文化是‘容’,即包容,是平原是大地,是厚德载物;重庆的精神文化是‘昂',即昂扬,是江河纵横是山高路陡,是自强不息、成渝两地一东一西、一阴一阳、一刚一柔组成了太极的两仪。坤上乾下,形成地天泰卦”。 行走在川渝大地的时间有限,无法断言其中对错,依稀感觉重庆是一个在复杂里的昂扬城市。

复杂在沉重中的气势!战时陪都、烟销弥漫,心中早已饱含敬重之情。也许,这便是外地人将十八梯大隧道遗址、重庆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史实展作为来渝必经之地的原因罢!“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为彻底‘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从1938年2月18日至1944年12月19日,侵华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达6年10个月的战略轰炸。日军出动飞机9513架次,对重庆进行218次轰炸,投弹枚,每4分钟一枚炸弹,遇难人数人,受伤人数人,受灾人数人,财产损失合计约100亿法币”。在十八梯大隧道遗址、战时重庆1603个防空洞之一的墙壁上,醒目的数字昭示着历史的沉重、过去的悲惨,催人泪下,路人纷纷买花祭奠。另一面墙上的文字流露着这座“站立着的城市”的坚定,林武双在《重庆观感》中写道,“奇怪地是,战争在拖下去,中国的士气却越来越高,当收复一些城池,空袭后就有提灯会和游行来庆祝,端午节照样有成千的人观看龙船比赛,市民依然举行庆祝,照样生活着。孩子们在解除警报后,立即拿起书包到学校去。袭以后,人们又在第二天六点或七点起床工作……”;英国《泰晤士报》记者撰文记述:“警报发出后,除中国飞将军、高射炮队、防护团队等各就岗位,执行歼灭敌机或减少损失的的神圣任务外,市民扶老携幼,鱼贯入洞,仿佛欧美工厂上班的情景,解除警报后,鱼贯而出,仿佛工厂下班的情景”。

复杂在生活里的多样!如果一座城市能够将上海的灯光璀璨和成都的街头巷尾融为一体,那么这座城市必定是山城重庆。站在十八梯的指示牌前,我知道,在这个地方向上看,是一片现代化甚至后现代化的繁华;向下看,是一种烟火至味、市井牧歌的古朴。“老重庆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十八梯是从上半城(山顶)通往下半城(山脚)的一条老街,是市井七夕和山地城市风貌的重要展示地”。本欲前往重庆当地观看非遗实物,但重庆何处不非遗!在街巷边的砖墙上镌刻着,“南纪门,菜篮子,涌出涌进。凤凰门,川道拐,牛羊成群。储奇门,药材帮,医治百病……”;重庆朋友告诉我,在重庆行走,一半靠视觉,一半靠味觉。重庆人的一天,从一碗小面开始,在一顿火锅中结束。社会学理论讲,我们对味道的感知是被我们早期成长经历所形塑的,不知道、不熟悉可能就会拒绝。但对于重庆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外地人的融入仅仅是分秒之间的故事

在山城巷里,许多外地人、本地人在便签上留言。有外地情侣说,重庆是他们旅行的第一站,约定结婚生子后,第一站还要再来重庆;有毕业生说,希望自己看透生活之后依然热生活,永远都是更好,眼下便是最好;有山城本地人留言,金马驮着菩萨,伴着马蹄声远去,留下马蹄印,唤起人们内心对善良和仁爱的渴望。我十分好奇,随手拍下许多留言,像遇见了很多人,跟许多人说了话。他们在讲重庆的美、重庆的妙,也在讲述他们唯一而又多变的人生。他们都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他们都来过重庆。

半城烟火半城山,一城灯火若星河。美哉,重庆!壮哉,重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rizhi/vgvomkqf.html

行走在川渝大地(记重庆)的评论 (共 2 条)

  • 逐梦星空
  • 漫舞洛城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