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平都天下古名山----游丰都“鬼城”(散文随笔)

2015-12-19 07:58 作者:海海726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发布时间:2014/5/:29:28发布人:李明珠

平都天下古名山 ----游丰都“鬼城”

阮海强

时节,春意盎然。长江三峡的川江,两岸那迷人的山花丛片片绽放,潮涌的枫叶却舖满了岩坡,偶有几处迟开的山花点缀其间,一派生机勃勃。

这里就是长江航运公安局重庆分局丰都派出所所在地。

进入川江后,我们乘坐巡逻艇顺江而下,走走停停,不知道走了多久。这天晚我们弃舟登岸,有幸在丰都县老县城驻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丰都,是古今中外闻名遐迩的历史“鬼城”。据史料记载:东周时,此地曾作巴国别都。战国时,为楚国枳邑辖地。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由枳邑分出设平都县,后改称丰都至今。这里设置县距今有1900多年历史,是川东地区较早的城镇。

我们安步当车,寻到了“名山公园”,人们所说的“阴曹地府”就在公园的平都山上。

平都山不算大也不算高,却是石径萦纡,林木幽秀,芃宇层出,景色迷人.唐朝的吕纯阳(吕洞宾)曾到此留下诗句“盂兰清晓过平都,天下名山总不如。”宋代的苏东坡游丰都也写下三首诗,其中《题平都山》:“足蹑平都古洞天,此身不觉到云间,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平都天下古名山,自信山中岁月闲,午任随鸠唤觉,早朝又听鹿催班。”仅此一诗,竟使后人依“平都天下古名山”句,改平都山为“名山”,一直沿用至今。整座山上有大小殿宇、寺庙60余座,其中山南20余座在“文革”中被毁,现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照样修复。

我们沿着弯曲的石桥小径,爬到名山的半山腰,出现在眼前的便是“寥阳殿”,殿前是明代朱元璋第十一子明蜀献王朱椿所建的三石桥,桥面呈上弧形,雕花石栏,并排三座,这就是人间传说的“奈何桥”,桥下便是“阴阳河”。据说奈何桥是阳世和阴间的分界线,过了奈何桥就进入“鬼界”。《刘三姐》中唱的“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以示百年偕老之意。此时,恰好几对男男女女在桥上合影,大概他们也是怀着刘三姐那种心情吧!

我们踏上“三十三步登天石梯”来一次“登天”,进入“玉皇殿”又出“王母殿”,过了“无常鬼殿”即进了“鬼门关”。在鬼门关的左侧有王阴对奕像,再登“二仙楼”,不免使人顿生怀古之情!

名山上建筑依上势而建,其布局纵横依线,有律可寻。从唐至清代的各式建筑风格,在山上均有保存,可见我们民族自古就有建筑艺术和雕梁画栋造诣高深!

在“望乡台”前,我们遇到几位华侨老人,他们站在座落削壁上的“望乡台”,远望着滔滔东去的长江,陷入沉默不语……经过打听才知道,他们这次是结伴回国游览长江三峡,主要是实现他们多年想朝拜名山的愿望。一位老太太告诉我们:“我们都上了年纪,生不能回国,死后魂还是要回到这里报到…..”哦,原来是这样!他们虽然身在异邦他国,死后的魂灵都想着回归。

虽说人死后没有“灵魂”,但古人却是信的多,不信的少。哪怕大诗人李白都信鬼魂,写下“下笑世上土,沉魂北鄞都”的诗句,后来还隐入庐山星子县求佛。清朝任丰都知县瞿颉也写到“堪笑仙山成鬼国,须怜瘠土有穷黎.”

“堪笑仙山成鬼国”这句诗是有来历的。名山被称为“鬼国”的历史,要追溯到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其中写到东汉和帝皇后的曾祖阴长生和中散大夫王方平,先后在丰都平都山修炼成仙的故事。阴、王本是二人之姓氏,后被人牵强附会说成了“阴王”。最早在山上建寺观的是唐朝的“仙都观”(天子殿)。这以后,又根据民间传说、小说家推演,各朝各代乃至当代人在名山大修殿宇寺庙,形成一套完整的与人间政权差不多的“体系”,名山便成了“鬼都”,丰都自然就成了“鬼国”了。

丰都,自古人杰地灵,物产资源丰富。闻名中外的丰都榨菜,具有质嫩、香脆等特点,可与涪陵榨菜媲美:桐油、茶叶、猪鬃量多质优,居川东地区之首,畅销国内外。水上运输、旅游,每天都有豪华旅游船在此停靠。公路交通上接重庆、下联万州、宜昌、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游客由过去的每日上千人猛然增加到几千人,许多居住海外的华人、华侨,还特地登上名山朝拜,看看自己未来的“归宿”之地!

(作者:交通运输部公安局长航武汉分局“退管办” 阮海强)

地址:武汉市汉口沿江大道“广源大厦”12楼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05013/

平都天下古名山----游丰都“鬼城”(散文随笔)的评论 (共 3 条)

  • 雪灵
  • 江南风
  • 襄阳游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