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牺牲者——读《儒林外史》有感

2015-06-19 09:16 作者:周怡杏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卷子都要细细看过,不可听着幕客,屈了真才。”在考场上,周进见到了来参加考试的范进。范进考了二十余次,到了54岁时还是童生。进考场时“面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

开始,“周进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心里又想到:‘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又取过范进的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的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知道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

周进对范进有着同病相怜的怜惜,因此才会这样自欺欺人的“评鉴”范进的文章。可见科举制度并不如传说中的那样公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官的个人情感。这不免让人感到十分的讽刺。

范进中举后,他的老丈人胡屠户、乡绅张静斋以及邻里,立刻由鄙薄变为谄媚。先前胡屠户骂范进是“尖嘴猴腮”,“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现在却说“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是“天上的星宿”。周围人翻天覆地的变化,地位的骤然提升,让范进一下子“欢喜疯了”。

小说着力描写周进、范进以及围绕在他们周围的人物的行为,深刻地表现了科举制度对各阶层人物的毒害,以及造成的乌烟瘴气的社会风气。

小说通过周进、范进等人物的悲剧,辛辣地讽刺了这种弄得人神魂颠倒的科举制度。这种科举制度并不能选拔人才,周进和范进的成功完全是偶然的,带有运气的成分。他们将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热情都投入到了八股举业这一项“伟大”的事业中去,结果造成了精神空虚,经济匮乏,知识贫乏,以至于范进当了主考官,却连苏轼都不知是何许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像周进、范进这一类的人,无疑是八股取士的牺牲者。他们以满腔的热情苦苦奋斗,苦苦挣扎,却像戏子一样,娱乐了大众。他们为了功名利禄而不顾“文行出处”,把生命耗费在了毫无价值的八股取士中,造成了思想道德的堕落,精神空虚,思想荒谬,才华枯竭,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失去了人生的价值。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64586/

牺牲者——读《儒林外史》有感的评论 (共 1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