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命的意义

2015-05-14 16:22 作者:斯威特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上高中的时候,我形容它的三年生活都是灰色的,我的心情也是。有时在一天当中,会突然觉得很悲哀,心好像暂时封闭了,呼吸变慢,目光呆滞,有股忧伤的气体如血液般随着血管迅速流遍我的整个身体。那个时候人不想讲话,只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对着天空或者墙壁发发呆。我经常做得就是一个人躲在学校大树下低头看蚂蚁,有时候也抬头看天空。

后来发现有更好的办法——看书和读诗。当时最看得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书中写他自己活到最狂妄的年纪时忽地没了双腿,忧伤迫使他爱一个人独处,经常摇着轮椅到废弃,寂静无人的地坛或发呆或想问题或观察地坛中出现的不多的几个人。他想到生死的问题,也想到了人类的苦难,还有生命的意义……也许是发现有人跟我一样心情郁闷,也许是发现有人跟我想一样的问题,心里莫名地对他很亲切。只是他想明白了不少事情,而我始终没有想明白任何事情,就是看到他想出的答案,我还是不太明白,头脑一片混沌和无知。唯一欣慰的是——每次看完心情就会恢复淡淡的灰色,不再是那么浓重的黑色悲哀了。

最爱的诗是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每次读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那时我的眼里也含满了泪水,不知道是受诗的感动还是自己因为悲哀想流泪。读过几遍和流过泪水后,心情也是恢复到淡淡的灰——我安全的颜色。

上大学以后,恋爱治疗了我的悲伤,也似乎忘却了曾经纠缠不清的问题。我幸福地爱着、毕业了、工作了、跳槽了、旅游了、结婚了、生孩子了……

就在我活得最热火朝天时,沉重的悲哀再一次重重地袭来。我从来没有预料到有一天它会再一次袭击我,如排山倒海般袭来,它波涛汹涌地吼叫着,翻滚着,让人不得安宁。也许它是藏在了我的体内,我已经假装看不见它很多年了,多年的忽视终于让它愤怒了,好像不愤怒就引不起我的重视似的。只是让我没预料到的是——我不是很幸福吗?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周围的亲人和朋友也都健康平安,我正要雄心勃勃地寻找下一个目标,突然它来了,猛烈到使我不得不停下急匆匆的脚步,来想想如何对待它了。

我看到最底层的生活——唐慧事件,含冤坐牢的,活活被打死的,逼良为娼的……我们的底层人民还在为最基本的人生权利苦苦挣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看到占大多数的普通人群的生活——食品互害,癌症成灾,医患关系,道德坠落,自我丧失,麻木不仁……我们被权力左右,我们被媒体操控,我们互相伤害对方,我们为高价的房子买单,我们被金钱至上指挥着一切行动。

我看到上面成功人士的生活——“权、钱、色”像一张编织网一样,将三者紧密在结合在一起。昨天还在报道某某的光荣事迹,今天就突然发现他倒台了;昨天我还在崇拜谁谁,今天就发现居然是谁谁的情妇。一倒台,就是牵出“权、钱、色”三者的相互依存,三者的缺一不可。

有权的和有钱的人紧密团结合作在一起,绞尽脑汁想着把怎样把平民们的口袋掏空,脑袋僵化,行为固定,如一群软绵绵的羊群被集体控制和喂养。被压榨的我们,却互相之间还是要内讧,幻想着贱踏着别人的良心爬上有钱的或者有权的圈子。

古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们今天上一条的新闻是贫困山区的孩子还没有一间完整的教室,下一条的新闻就是贪官贪污了多少个亿;上一条的新闻是一个孩子患了白血病无钱救治,下一条的新闻就是某某电影为了真实效果砸了多少辆豪车……

各种各样的人间闹剧每天上演,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想要看什么样的奇闻异事会没有?就像崔永元说过的——这是一个很二的时代。可是身在其中的我能做什么?我想我什么也做不了,我早上在想今天穿什么,中午在想今天吃什么,晚上在同家人一起乐呵,入睡前还在想周末去哪玩。我又没多余的钱想着给谁送去治病,我也没时间跑去专门照顾谁,我家里有小孩、父母、公婆、祖母、外祖母外祖父亲,如果我要献爱心,有的是人等我照顾,有的是地方等着我花钱。我顾不上别人的事情,我管不着别人的悲伤。可是我的心经常在悲哀,它压抑着,它翻腾着,我告诉它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别想太遥远的事,我已经算一个很幸运和幸福的人了,要好好珍惜当下的每一天,可是我的心它固执地悲哀着。

没有办法了,我又想起了书,我知道凭自己混沌和愚昧的脑袋,是想不出所以然了,只能借鉴古今中外的能人贤者们的思想来帮自己理理头绪。

季羡林在《人生沉思录》中写到——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因为大多数的人要么终日为衣食奔波,要么终日忙忙碌碌,都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

这样算来,我的人生目前为止肯定也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小时候靠父母养,长大点在读书,毕业后看起来是在工作,也不过是终日忙忙碌碌为那点薪水,整日还得想想那遥远的名和利。再想想那么多的打工族,那么多的农民,那么多的工人,就是那些当政府官员的,做老板的,还有名流之士,有多少人不是为了衣食奔波?有多少人没有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这么多的人的人生都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那为什么老天会让这么多的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世界上只剩下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那么他们的意义和价值又如何体现?最重要的是如何才算是一个有意义的人?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不到圣贤们的大义,普通人的意义与价值是终究只是虚无吗?想到这里,只觉得胸口发闷,眼睛发酸。

季老说自己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所以最后写到——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那么终究大多数人还是有那么点意义和价值的。可是我还是没有想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史铁生在《昼信基督信佛》中对于生命表达了自己的思索:生命是起源于一种欲望。心魂在一次又一次的转世中“乘物以游心,”“游心以超越自我。”明天的意义,惟在进一步完美行动的可能。他畅想着他的灵魂只是在一个叫“史铁生”的人的肉体上依附着,来体验人世间的生活,肉体死去,灵魂却是不灭了,会在下一次的转世中依附于另一个肉体,如此轮回,只为超越自我,只为越来越完美的灵魂。

那么心魂在一次又一次的转世中,如果我们只是无知无觉地活着,不停地轮回着相同的人间悲喜剧,这一世的吃亏上当,如果没有痛苦提炼,那么下一世是什么都记不住的,那么轮回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可是在不同的转世中,如何辨认那个前世的我?所以他又写到——记忆=心魂=我或者“我”。前世如果心魂因其艰难的跋涉,困苦的思索,深刻的疑问而超越了生理性存在,今世心魂就有了辨认它的机会。比如一本古人的书唤醒了你的才情,比如伫立街头,迷茫四顾,忽一番路人的闲话,让你久有的困顿一朝畅通。“灵感就是心魂的隔世接续,接续,是心魂的接续,文明的传承。”我们搭乘一部有限的生理之车,去行那无限的心魂之路罢了。

我个人是宁愿相信他这段话的,因为我不能解释为什么我的心魂会突然这么焦虑?为什么生在幸福中的我却很难踏实宁静?为什么我总觉得有一股悲哀的力量在主导我?也许就是前世的心魂记忆在引导着我向前行进,向一个未完成的道路继续前进探索。可是那是什么?我如何才能找到它?我是否只能凭灵感和直觉去跟随它?就算我找到了那是什么,它确实能给我的心魂带来意义和价值吗?

马斯洛早期提出的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一,生理上的需要;二,安全上的需要;三,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四,尊重的需要;五,自我实现的需要。起初他在谈到自我实现时,把人描述得很美好,最后却发现自我本身是不完美的,因此晚年提出了自我超越的概念。他说过“缺乏个人超越的层面,我们会生病……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人们需要超越自我实现,人们需要超越自我”。如果不能超越自我,人就会生病。这种病是因为心灵上的空虚,导致身体变得软弱无力。

想想自己也许是心灵上的空虚,所以会生病了吗?那我的心灵为什么会空虚?是圣贤书读少了还是没有找到我真正喜爱的工作?还是嫌物质生活不够富裕还是没有名?我想也许都不是吧,也许都是吧,我也是不太清楚的。参看那些富裕的人,我看很多是贪心不足的,多了只想更多,更多了在想如何好好守住;那些有名气的人,我看每天都要努力地维护名气,一不小心,可能身败名裂;就是史铁生说自己作为作家出名后,也担心自己才思枯竭,被名给套了去。我统统都没有经历过,所以我很难说自己是因为什么才空虚的,也很难治理这空虚,唯有不停地去实践吧。

现在全世界盛行的修身养性都强调“身、心、灵”三个部分。如果忽略灵性修养,则人生的一切活动对自己而言,将是既无意义也无目的的。只有“灵修”可以使一个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安排自己的身心活动,珍惜并善用人生的一切资源。像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就是讲述灵修的一本书。可是诚如她自己所说,就是她修炼了那么久,都还是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其他人就想凭借读一两本这样的书就觉得人生有意义了,悲哀不再入侵自己了,简直是痴人说。我想灵修与灵魂是相结合的,终究都是我们的灵魂不快乐,它要求更高于自己的修炼。可茫茫世间,这么多人还在为衣食忙碌,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在自己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有那么多时间抽出来去灵修?灵修真的能解决精神上的苦闷?灵修真得能给人生带来意义和价值?我也是不知道的。

佛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这些宗教的产生就是因为人生苦多于乐,最后又难免死亡,因此在宗教中使人的心灵找到归宿。可是我发现自己并未从哪一个宗教中找到我想要的归属感,对于不同的教义,没有从心完全认同哪一种说法。也许是因为自己了解太浅,也许是自己的心魂不是这样的记忆,也许……终究我也不清楚什么原因,我只清楚宗教不是我的归宿。

最终我向中国最古老的文明探寻——《易经》、儒家和道家。

孔子的话最易懂,他入世的哲学,他的敦敦教诲,让我这颗飘浮的心似乎尘埃落定。可是问题又来了,他是圣人,他能够为了传播他的理想而周游列国十四年不归家,他能做到“知其不可而为之,”而我只是个普通人,我还是想着自己的小家庭最重要,我做不到那么大的牺牲和奉献,何况我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我的理想又符合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吗?迷茫。

老子的话让我如坠云中,隐约只看见远远的雾中圣山山顶,想要靠近,却奈何分不清楚哪条路可以通向目的地。“道可道,非常道”“为无为,则无不治”“夫唯不争,故无尤”“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心里有微妙的反应,脑里有如亮光闪了一下,却知也难,行也难,坚持更难。而老子自己却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曾仕强说——孔子和老子其实都是在解释《易经》,只是孔子注重的入世篇,普通大众层;老子解释的是出世篇,超然层。

《易经》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整个中华民族都是易经的子民,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渗透着易经。曾仕强这样解读《易经》——

它是《天人合一》的学问。“天人合一”是自然界与人类和谐共存的美好境界,不但可以消解天人交战的紧张与焦虑,而且能够调和人文与科技的异质相通。

解说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可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天助自助者,反省以德为重做好自己,遵从内心的感受去接受上天的指点。而对我们个人的要求是:定位就是守分,每一个人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因果报应,善恶惩奖都存在于道中,所有的人最终都会自作自受,每一个人都必须对自己负起全部的责任。

我想我还是偏重于相信我们的《易经》的,不光因为我是它的子民,还因为它的博大精深,还因为它所阐述的——人生就是在既济卦和末济卦之间循环往复永不停息。也唯有如此,才能够生生不息,社会也惟有在这矛盾中向前进步。诚如老子所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看了这么多,总结一下自己目前的思想:

一、 我想从《老子》出发,我们都从“道”中来(出生),最终都将回到“道”中去(死亡)。万事万物在“道”中自有其规律,“道”无处不在,却不影响和干涉什么,“道”想帮助或者毁灭什么的时候,自会有道的方法,所以老子才说“无为而无不为,”所以他自己才骑着一头牛出关远去,任身后一片乱世混浊。所以我用不着瞎操心别人,各人有各人的命运,所有的人最终都会自作自受。

二、 立世遵从《孔子》和《易经》,本着良心,以德为重,安心踏实做好自己。跟随自己心的引导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其实是听从自己的心去找到老天交给我的天命。对家人好好照顾,对别人做到真诚。对结果“尽人事而听天命。”

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我还是不知道的,所以才言这么多,唯有再去摸索了。

用圣埃克苏佩里在《要塞》中写的话做为本文结尾:我禁止有人提出问题,深知不存在可能解渴的回答。那个提问题的人,只是在寻找深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55728/

生命的意义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