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聊聊短文阅读

2014-05-13 19:40 作者:天地飞鸿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严忠贵

今天(2014年5月12日)讲了两篇课外短文阅读

一篇是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最美的微笑》。文章内容是13年前,“我”去了一个乡村小学当老师,发现班上一个小女孩从来不笑,尤其是问起她的父母,小女孩的眼圈就红了,一句话也不肯多说。家访时快到中午,小女孩竟赶老师走,她妈一瞅见“我”转身径直小跑避开了。这让“我”吃惊、困惑。后来才从泪水滂沱的小女孩嘴里知道了谜底。

后面设计了6道题。第一题“用合适的词语梳理“我”对“她”的情感或心理变化。好奇——生气——吃惊——不解——理解——感动。”发现原文中有现成的词语可作为答案,可见熟读文本的重要性。第二题“本文前两段设下了哪两个悬念?这两个悬念的共同谜底是什么?”要成功答题就需要有针对性地默读相关段落,找出相关语句加以概括。至于谜底,如果熟悉文本,会很轻松的在第7自然段里找到,是借小女孩之口道出的。第四题“仔细品读第六段画线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母亲此刻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题目已透露了答题的秘诀:“联系上下文”。把画线句前后浏览一下,尝试问自己:她母亲发现老师之前,看着笑着走着的女儿会想些什么?发现了老师为什么转身避开?缘由是什么?这样该怎么去描写她母亲此刻的心理活动,基本上心中有数了。

第六题“结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那么必须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结构上好说——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内容上,不妨对自己乱问一通:读到这一段是不是弄清了原委?是不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能不能感受到老师对小女孩对她妈的态度情感?什么态度什么情感?这样一通追问,岂能不水落石出?答案水到渠成的浮出水面:揭示谜底,深化中心,赞美了小女孩对母亲的,歌颂了她母亲对女儿自尊心的呵护。

一篇是鲍尔吉-原野的《青草在夕阳里妖娆》,作者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国内读者最多的散文家之一,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方家评论说:“豪放、幽默、睿智、雅洁、细腻”皆是鲍尔吉-原野作品的特色。散文内容前面7段写景,描写记忆中草原黄昏的肃穆、绚烂、惊心动魄,最后一段议论抒情,点名写作意图,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热爱草原,希望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我再三向学生强调,在答题前要做足熟悉文本的功课,理清作者思路,概括主要内容,感悟作者道的理抒的情,甚至把设计的题目来番扫描,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像第一题“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草原黄昏的特点。”相关词语“肃穆”“惊心动魄”,文中都可以找到,至于黄昏西方烈火般艳丽的色彩,该用什么词表述恰当?第二题题目“作者极力描绘黄昏的绚烂,有什么作用?”里“绚烂”一词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吗?完成第二题,关键在于紧盯议论抒情的结尾段,明确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前文描写的服务作用就一目了然了,不过是起铺垫作用,不过是与城市的黄昏形成对比,从而抒发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不过是景为情设触景生情景语即为情语而已。至于第三题“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共两句,我要求学生不要孤立地做题,不妨一块弄一箭双雕。比较一下两句的异同,就会发现内容效果一致,都是写出了草原黄昏的色彩绚丽及富有动感。只是手段方法途径不同,A句是巧用动词拟人化,B句是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这就叫殊途同归、同工异曲。对付这道题,诀窍在于一个“比”字,不比不知道,一比嘻嘻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上述叙述中蕴含一些阅读课外短文小而有用的技巧,认真读了,自然心领神会,毋庸我赘言再去分条梳理归纳了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51134/

聊聊短文阅读的评论 (共 10 条)

  • 龙行天下
  • 心静如水
  • 荷塘月色
  • 晓晓
  • 婉约
  • 雪灵
  • 春暖花开
  • 凌云
  • 昆仑一刀
  • 樱水寒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