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革命的余波---广州印象之一百一十四

2013-08-29 09:20 作者:白说废话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吕彦直先生设计的中山纪念堂,是广州的地标建筑,二九年动工,三一年竣工。几次过门而未入,八月上旬天最热的时候,才专门去了一趟。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其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而他的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我们今天还不能完全做到。他值得我丢掉所有的俗事,专程拜谒。

这次同样不是为了写什么狗屁游记,不要想我会介绍堂外美景和堂内设施。如果非要分享我的游趣,我只好无奈的告诉大家,不收钱的绿荫草地别处也有,收票的展览厅只摆了一部连环画册,足有上千米。而我站在烈日下的铜像前面,静静的流着汗抽了一支香烟。眼前烟雾缭绕的缤纷画面,却只是从脑海深处浮现出来的,剪切复制不到英特网上面。

我虽然是个小人物,但眼界却很开阔。在生活里我还没有发现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在历史的星空下,我同样没有发现十全十美和大奸大恶。所有人都在社会染缸侵泡了一生,当爬进棺材里睡觉时,早染得浑身上下色彩斑斓,有红有白也有黑。

中山先生晚年的活动主要在广州,临近逝世前,还把两广建成了大革命的策源地。这场大革命给后世留下了什么?这就是我要搞明白的问题。法国大革命结束之后,自由平等博满天飞,把世界搅成了一锅粥;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权威扫地,庶民站起,好些大人物开起了生意兴隆的作料铺,只要在网上一开口,后面就涌上几十万来打酱油的。二十年代的大革命摧枯拉朽,把北洋军阀和其主掌的北京政府送进了坟墓,它的余波一直荡漾到了今天。大革命队伍中的两个派别,因为对革命的手段和目的产生了分歧,同室操戈自相残杀,一个暂时失败了,一个暂时成功了,却同时认识到了一个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所以,才有了多次惨烈的内战,才有了上亿人死于非命,才有了台海两岸至今的分裂,才有了孤悬海外的领土沦落他人之手。

不要设想中山先生多活二三十年,国家就会一片清平。

不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主张议会斗争的宋教仁遇刺身亡了,主张联省自治的陈炯明被逼造反了。辛亥年间跃马挥刀的黄克强,已经认识到仅靠流血救不了中国,却又因病去世了。早期呼吁建立湖南共和国的现政权领袖,也改弦易辙,和北大与时俱进的两个教授一道,信仰起推翻旧世界的马列主义。山河破碎、风飘摇、新学说不断涌入的国家,最需要铁血人物。铁血人物救得了时局,却救不了宪政,只会把国家的民主化进程推到遥遥的无限期。

中山先生幸而早逝,国父的帽子戴上就取不下来了。若他能活个七老八十的,历史还真不知道怎么摆弄他。要知道,中山先生一生迷信武力,他对共产党的态度,比中正先生强不了多少。从国共合作的第一天起,他就制作了一个精美的笼子,把合作者关在笼子里活动。虽然这个笼子很大,但是关不了一个政党的勃勃野心,更关不了下一场土地革命的砰砰有力的脚步声。冲出囚笼是必然的,反目为仇也是必然的。根本不承认中国有阶级斗争的他,难道能容忍一部分农民把另一部分农民往死里整的农民运动吗?

我仰望着高大的铜像,心想,无论怎样,他一生为了国家和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值得后人铭记。虽然他曾经想把东三省送给日本,以换取日本政府对反满革命的支持;虽然他把幽灵一样游荡的共产主义请进南方政府,以换取苏俄对北伐战争的援助,但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国民革命和贫穷落后的同胞。他的做法,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功过相抵,那是历史学家探讨的事,我不想抢他们的饭碗,不予评论

革命,是一朵芬芳四溢的妖冶花儿,就是需要太多的血液灌溉。现代世界上的人们,谁都喜欢它,在进行任何一场社会变革时,都爱把它摆在前面装潢门面。比如文化革命、民柬革命、玫瑰革命、伊斯兰革命等。好像有了它,一切杀戮和牺牲都有了合法性和正义性,一切新产生的不平等也都有了必然合理的依据。可惜人们并不知晓,当革命之花坐果成熟后,究竟是像预期的那么甘甜可口呢,还是意想不到的五味俱存?

女儿一家坐在空调车里等我,他们才不关心这些侏罗纪的事情。尽管他们今天生活在强者为王的商业丛林法则里,但对恐龙之外的人间喜剧一向无动于衷。她问我,大元帅府还去吗?

我摇摇头。我怕那些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的往事,把我的脑袋搅得更浑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72983/

大革命的余波---广州印象之一百一十四的评论 (共 4 条)

  • 少华山
  • 今生依梦
  • 涧谷幽客
  • 风语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