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探求历史书写情怀——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邱秋访谈录

2018-04-17 15:58 作者:秋歌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纯洁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邱秋先生的散文随笔集《广安纪事》已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即将与读者见面。这是继《沉吟渠江》之后邱主席又一本历史文化散文随笔集。近日,我因为想就邱秋先生这本《广安纪事》撰写一篇评论,专门采访了他。采访中,邱主席就自己的历史文化散文创作情况谈了他的一些观点和感受,这些观点和感受对理解他的作品有一定的启发。征得邱主席同意,特将访谈内容实录于后。

廖纯洁(以下简称廖):这些年来,你先后撰写了相当数量的以广安这块土地为背景的历史文化散文,这些散文结集成了《沉吟渠江》《广安纪事》等文集,在读者中形成了较大的影响。读了你的作品,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与你交流沟通,这就是在你的心里是否构成一种“历史叙事情结”?如果是这样,作为作者你如何看待?

   邱  秋(以下简称邱):确实,多年来在我心中有一种历史叙事情结挥之不去。这可能与我的阅读好有关。读中学的时候我就十分喜欢历史书籍,对历史课很感兴趣。尽管那个年代历史课在人们看来不过是一个豆芽科,对我而言却兴趣盎然。说实话,文革时代,无休止的喧嚣曾让我对极左的政治有一种厌倦。那时候我才十几岁,天天看到大街上批来批去,不务正业,很烦,觉得倒不如去读读历史还自在一些。所以凡是当时能找到的历史书籍,与历史有关的东西我都喜欢看,久而久之对历史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厚。比如当年批林批孔评《水浒》,我特别有兴趣,在这些批判资料中,有一些所谓的参考材料,就是将一些需要批判的“毒草”印出来,原汁原味,在一定范围内供人们阅读批判。我把当时我所能找到的很多大批判参考资料都读了。不管这些资料的观点如何,我都读。这可以说为我后来的历史知识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高考时,我的历史一科是考得最好的,得了83分。老师告诉我,这成绩是当时(1978年)广安全县高考历史学科的第三名。在一个偏僻的山区中学读书能够考到这个成绩,我以为与我平时的这种爱好是有关系的。那年,出于对极左政治的厌倦,我报了两个专业,一个是历史,另一个是中文。历史在当时应当算是冷门,而报历史系我又选择了考古专业。那时的心理就如鲁迅先生那首诗中所说的那样:“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秋”。如果说,当年对历史的兴趣仅仅停留于一种消极的心态,那么参加工作以后,我对历史的关注则是因为工作的需要了。我在广安一中工作。1992年广安一中八十周年校庆,我负责学校校庆组织工作,承担了校史资料的编撰。这阶段我接触到了很多的历史资料,这给我后来的写作与研究创造了重要条件。从为当年的校史资料编撰开始,到后来创作影视剧本《渠江之子》、广播剧《少年邓小平的故事》,这期间我渐渐对历史特别是对广安地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认为应该算是进入了研究阶段,并将研究的心得陆陆续续地写成了不少与地方历史文化有关的文章。这个时候我对历史的关注就不是一种被动的态度了,而是一种主动的作为。意欲通过对地方历史的研究来了解我所生活的这块土地上的社会状况,了解一个地方文化的形成原因。

     廖:你认为产生这种“历史叙事情结”的心理原因是什么?是否与你生活在广安这块诞生伟人和英雄的宝地有密切关联?你是否从创作有关少年邓小平故事开始,涉猎到了更多广安历史上的志士仁人而积淀起这种历史文化意识,在自我心里逐渐形成一种“历史情怀”,让自己努力去了解这些广安仁人志士事迹,进而产生出表现他们的自觉?

邱 :你所说的心理原因,其实我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已经涉及到了一些。没错,我的写作确实是与我所生活的这块土地有关。从写少年邓小平的故事开始,我就是主动地去研究历史了。如果说这之前仅仅是消遣似的阅读,是一种个人爱好性质的阅读,那么现在就是主动出击,自觉阅读,有目的地研究了。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先后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故事让我惊叹,令我震撼。这些土生土长的广安历史人物,以他们的行为串起了历史年代的各个阶段,构成了广安这个地方的历史脉络,形成了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化作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这种文化特色千百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广安人,变成了一种源远流长的社会传统与风尚。比如说广安人的开放意识,那是很强烈的。我曾经了解过,在上世纪初,到国外留学的人仅广安县就有上百人,我们现在能够说出名字的就有几十个。你可别小看这个数字,在那样的一种封闭环境中,这样多的人往国外跑,那是需要勇气与胆识的。说明广安人的开放意识很不一般。如果从今天广安市的地域辖区角度来看,那就更多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但是,随着历史的前行,这些传统和风尚在现代化的潮流中逐渐被冲淡了。许多历史人物已经为人们所遗忘,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情况已经不为人所知晓。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在我的内心形成了强烈的忧伤与忧虑,于是就萌生出希望能将这些传统与风尚以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让今天的人们得以了解,在自己所生长的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这样的故事,有过这样了不起的英雄,继而激发起人们的自豪感,树立起继承前辈精神,更加热爱家乡念头。我想这就是一种自觉的表现。

   廖:是什么使你形成对广安仁人志士的潜心探求、铭心记忆和深深情怀?你是如何找到这种特殊感觉的?情感触发点是什么?

  邱:这些年来我读了不少广安的史志,越读越有感觉。在广安这块土地上,还真出现了不少值得我们怀念的人,也出现了不少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人。自古到今,这些广安人用自己的生命在书写着广安的历史,给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无数神奇动人的故事。大家熟悉的邓小平就不用再说了,人所共知,是他改变了二十世纪的中国,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的三大伟人之一。古代的王平、陈寿、安丙、王德完、张庭坚、邓时敏、余步云、郑人庆,近代历史上的李准、秦炳、蒲殿俊、胡伦、蒲秋潮、杨森、何鲁等等,可谓数不胜数。他们每个人都有非常令人感慨的故事,这些故事甚至让人刻骨铭心,扼腕长叹。华蓥山、渠江、嘉陵江这“一山两江”孕育了众多的仁人志士,这些人物为广安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也为我们诠释了为什么在广安这个地方会走出邓小平这样的政治巨人的历史原因。所以每当谈到这些,我就不由想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内心就会涌起强烈的创作冲动。或许这就是你说的情感触发点吧!另外,在广安这块大地上,当年也是战乱频仍。有的战争还持续了很久。比如南宋时期的宋蒙大良城之战,就很典型。大家都知道合川的钓鱼城,宋蒙战争中,钓鱼城保卫战持续时间是三十六年,但是我们广安的大良城之战也不得了,宋蒙两军之间围绕大良城展开了三十二年之久的拉锯战。三十二年的战事,你想想,这是多么漫长的一个历史阶段?读一下宋元史籍,与我们这块土地有关的记载还真不少,这里面该有多少故事? 细细去读广安的历史,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在影响中国的不少重大历史事件中,总会发现闪动着广安人的身影,真有些令人惊奇,你说这能不引发你的探究欲望,激起你的创作冲动?

廖:你的这些历史叙事系列散文是否是想表达一种还原历史、再现历史、借鉴历史、启示后人的历史情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诉求?

  邱:我们经常说广安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既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那它就应当有一个具体生动的反映。不能仅仅是一句话。必须能拿出史实来证明。让历史告诉未来,这就是我的写作初衷。因此就有了之后一系列作品的产生。这些文章正如你所说的,我确实试图还原历史,再现历史,让人们在此基础上借鉴历史,从中得到启示。而让我写作这些作品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感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历史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如以往了,虚无主义、享乐主义,快餐式的文化正强烈地冲击着当今的人们,让人们对过往的生活不屑一顾。今天的了人们更加看重的是眼前的灯红酒绿,时下的生活快感,虚无缥缈的未来时光,而对我们从何处而来,往何处而去?生命的本真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等等思考得少了。以致浮躁、狂乱、冷漠在相当程度上充斥着人们的心灵,影响着人们的言行,让不少人感觉到这个社会已经在堕落着。这绝非耸人听闻,你仔细去观察一下这个社会,这种现象的确真实存在,人们对历史基本没多大兴趣了。即使感兴趣,也是对那些被歪曲被缩水被打折的一些伪历史、戏说的历史。你看前段时间我们的那些所谓抗战神剧,就是典型。“风声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责任感在人们心目中已不那么重要;“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使命感真的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十分淡漠了。这是很危险的!古罗马一个叫西塞罗的人曾说过,“历史就是时代的见证,真理的火炬,记忆的生命,生活的老师和古人的使者。”英国一位叫博林布鲁克的人说过一句话,“历史是一种用实例教训世人的哲学”。正是基于前面所说的这种现状,我觉得应当用历史来唤醒人们的灵魂,让人们在历史的回顾中看到人生的意义,找到自己精神的归宿,激发起人们创造新的历史的激情。这或许就是你所说的心理诉求吧!

  廖:你对本真历史怎样理解?你在追寻当时历史时有着怎样的想法?你在书写时对历史现实的表现有着怎样的企求?你在表现那些历史生活中人、事、物时考虑叙事语言和叙事方式了吗?这些叙事语言和叙事方式对于你要表现广安仁人志士有着怎样的助力需求?在表现各种历史人、事、物时,产生的各种情感状态相应表现出的方式,你认为是否具有个性化?是否是属于自己的审美形式?

   邱:我是一个忠实的历史主义者。我这里说的忠实,是指我对历史真实性的崇拜。历史必须真实,没有真实的历史还不如不要历史。因为虚假的历史反而会误导后人,让人们被错误的历史观点与虚构的事实带入歧途,这很令人悲哀,影响很坏。所以我非常注重我笔下历史叙述的真实性。希望用准确的史实、客观的叙述来告诉人们广安过去是一种什么情况。我理解这大概就是你所说的“本真历史”的意思。

这些年来,在写作中为了搞清某个问题,我有时不得不跑很多地方去实地调查了解,查阅资料,反复核实。生怕以讹传讹,误导读者。即使对一些难以被证明的史实材料,我也是以一种很客观的语言来叙述,让读者知道不是我的杜撰而是我的借用,以免误解。正因如此,我的写作很累,很苦。常常为一个小小的细节反复推敲,反复斟酌,有时候甚至搞得报刊的编辑都很痛苦,已经要出清样了,结果又要改动,以致招来“怨言”。就此而言,也说明我的写作是虔诚的,很认真,自己感觉写出的作品是可信的。我常常对朋友说,读我的文章你不用担心会不会上当,我的史料都是可以找到出处的,来之有源,引之有据。当然,我的文章中也有自己的一些观点或推论,那种观点与推论是基于我的理解,很正常,有些描写也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依据我的合理想象而做出的延伸。这个可以从我的文章里看出来。大家熟悉的作家罗伟章在谈到我的散文时,曾说过一段话:“邱秋的《沉吟渠江》,书里的不少篇章,是在‘打捞’,这样的工作非常有价值。岁月淹过,身后遗下生命的碎片,作家的使命之一,就是捡拾这些碎片,把它们擦亮,让当下的的人看见自己是怎样走过来的,给人充实的感觉。文字是水性的,最怕‘做’,一‘做’,就死了。而邱秋的文字就不‘做’,这样很好。”我很赞同罗伟章对我散文的这个评价。确实,他所说的这个“打捞”二字很准确地表达了我的创作现状与想法。但是,我也感到,打捞上来后如何处理,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这个比“打捞”更考验人。它涉及到作者的历史观、对史料的理解、写作的习惯等诸多方面。我觉得有一段时间我一直注重“打捞”,而忽略了对史料的分析解读,这样就成了史料的堆砌,文字读起来就缺少了灵气,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当年写《金戈铁马走大良》时,就明显有这种倾向,我自己也感觉到了这一点。

当然,对自己的文章我比较满意的也有一些,如《沉吟渠江》《春风里的随想》《大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故里散记》《安居城访古》《紫金精舍史话》《邓小平故里笔架山探秘》《东门回望》《辛亥广安纪事》《余步云,肖溪余氏家族的心头之憾》《月色在心》等。应当说基本表达出了我对历史的研判,揉入了我对人物或事件的情感。在表达方式上也有不同的变化。比如《苏轼广安游历之考辩》我就主要以论证的方式来表述我的观点,《春风里的随想》更多的是抒情,《紫金精舍史话》在叙述史实的同时我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月色在心》更是将自己的情感抒发与对历史的叙述自觉融合在一起,不单纯为说历史而说历史了。这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就不一一列举,读者会从阅读中去感受到。至于能否说得上个性化,是否形成了自己的审美形式,更要靠读者和评论家去判断了。

廖:应当说,你在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上目前在广安可谓是人所公认,佳绩突出了。那么接下来的时间里,你有些什么写作计划呢?

邱:不瞒你说,我还真有一个较为宏大的写作计划,想写一本比较系统的与广安前世今生有关的大作品。以大散文的笔调来表现这块土地的丰厚历史和文化。这些年来我走了很多地方,见到很多地方都有介绍自己本土历史文化的人文书籍。比如湖南的《湖湘文化》、安徽的《人文安徽》等等,都是从大的文化视角来展示当地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历史人文底蕴,读后能让人对这里的文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前不久在乐山马边采风,我与蒋蓝先生在一起,蒋蓝先生你应该很熟悉,著名诗人、散文家、田野调查者,是朱自清散文奖、人民文学奖、四川文学奖得主。我很爱读他的作品。我和他聊到了历史文化散文的写作。其中就说到广安也很有必要写这样一本书,书名就叫《人文广安》。他十分赞成,但是建议不用《人文广安》的书名,就叫《广安传》。我觉得他建议的这个书名不错。下一步我的主要精力就将花在这本书的写作上。如果能够写成,我觉得我的人生意义似乎就真正得以实现了,作为一位广安人,对家乡就没有遗憾了。现在写书的人很多,但是你的书能不能为人们关注,在多少年后人们还能否提到你的这本书,还会否阅读使用你这本书,我认为最为重要。如果仅仅只是一种自娱自乐,则另当别论。如果要让这本书不至于成为过眼烟云,能够被后来的人们所记住,这个任务还是挺艰巨的,所以我还得努力努力再努力!但愿自己的这个愿望能够早日成真。

2018年4月12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usrrkqf.html

探求历史书写情怀——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邱秋访谈录的评论 (共 12 条)

  • 雪儿
  • 听声
  • 襄阳游子
  • 淡了红颜
  • 紫燕之约
  • 然后呢
  • 亓方文
  • 心静如水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张一席
    张一席 审核通过并说 如果仅仅只是一种自娱自乐,则另当别论。如果要让这本书不至于成为过眼烟云,能够被后来的人们所记住,这个任务还是挺艰巨的,所以我还得努力努力再努力!但愿自己的这个愿望能够早日成真。
  • 柠檬清香
    柠檬清香 推荐阅读并说 拜读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