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回乡偶书

2018-06-25 23:53 作者:刘建生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回乡偶书

刘建生

萧瑟的日里,传来了村子里慈祥的王奶奶去世的消息,我心里顿时涌起无限悲痛。这位88岁的老寿星寿终正寝,使得闻此噩耗的乡亲们纷纷回乡送葬。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许多乡亲举家进城居住,村子里的住户已为数不多。但每逢白事,村里的乡亲,不管是在凤翔、宝鸡,甚至西安,每家每户的人都要回来送去世的老人最后一程。是啊,谁家没有老人?浓浓的乡情已经使青年人回乡送葬成为不成文的习俗,当然我也不例外。这次回乡,感触颇多!

要珍惜幸福生活!凄婉的哀乐,身着白衣的男孝女的哀哭,县剧团的精彩演唱,众多乡亲忙前忙后的鼎力帮忙,使得这位老人的丧事显得隆重、肃穆。追悼会上,村干部念了悼词“……王老孺人生于1927年,育有5男3女,饱尝生活艰辛,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瓜菜代’的大年谨,先后送2子2孙从军戍边……”我虽然没经历过这些特殊的岁月,但从历史书里看到过那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的兽行、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吃草皮树根啃观音土饿蜉遍地的大年谨……难以想象,祖籍河南的王奶奶是如何在炮火纷飞的年代里流离失所,如何在无食果腹的大年谨里逃难到陕西,如何在艰苦的岁月里把众多子女抚养成人……我们现在的青年人,不得不佩服老人家敢于吃苦、百折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一个人生存的年代,自己无法选择。忆苦思甜,现在的年轻人赶上了好时代,住好房子,开好车子,吃鸡鸭鱼肉,穿时尚服装,与老人过去的岁月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用感恩的心努力回报党和国家吗?

土地流转成热点。在一锨锨黄土堆坟的时候,不知谁说土坟影响耕作。一位村干部说,马上实行的土地流转,将重新分地,发土地证,所有者可以自己种,也可以承包给有能力的种粮大户经营……人们边忙边议论这一新政。是啊,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时代在变迁,城镇化的推进,使青壮年劳力的大量外出打工,农村人口急剧下降,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成为农村的主角。国家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对农村的现状分析的无比准确。土地流转,势在必行。这使得与黄土地打了多年交道、对乡土有深厚感情的乡亲们陷入了新的思考。

返乡创业的老同学。在送葬队伍中,我发现了近二十年未见面的小学同学李红兵,惊喜之余差点不敢认了,我不禁想起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他初中毕业学了烹饪,然后去了北京创业,好多年没见面了。闲聊中,我才知道他妻子现仍在北京开一干洗店,女儿15岁了上高中,费用很高。他现在回乡创业,利用家乡山沟众多,牧草丰富的优势办起了养羊场,目前已发展到一百几十只。(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么多张嘴货,天你给羊喂啥?”我担心的问。

“有青贮玉米、苜蓿杆等饲料。”他笑着说。

“北京好好地不呆,怎么想起回来当羊倌?”我疑惑万分。

“大城市费用高,人口密集,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人都往大城市跑,农村反而更易创业。你看漫山遍野的嫩草,羊儿吃的多肥,咱啥都不摊。再说,农村空气多新鲜,没污染。”他侃侃而谈。

虽然我书念得比他多,但每碗十七八块吃羊肉泡暗自嫌贵时,老同学已经逆向思维返乡养羊创业。也许他遭遇过人们的冷嘲热讽,但他独到的商业眼光、火热的创业热情、浓浓的乡情怀已经让我深深感动

路过村里水塔时,公布栏吸引了我。我驻足细看,原来是村里核桃树栽植补贴款发放公示。每载一亩核桃树,国家补助四百七十多元。村里有人栽植五亩多,要领两千多元。奖补政策的激励下,要不了几年,家乡漫山遍野的核桃,将给乡亲们带来丰厚的回报!国家政策多好啊!

回城的路上,我思绪纷飞,眼前不停浮现着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耳畔回响着乡亲们对土地流转的热议,心里反复思考着李红兵人生选择的对与错,默默感激着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合疗社保等惠农政策。我心里更是期盼年轻人感恩惜福,期盼更多的人能挖掘家乡的宝贵资源,把新农村建设得更富裕!更美好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hbfskqf.html

回乡偶书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