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扶贫纪事

2017-08-13 19:58 作者:刘建生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2017年6月24日,注定成为我人生历程中难忘的一天。

今天,全县教育系统利用双休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我们特教学校全体教师由校领导带队,逐一到有残疾学生的贫困户家中去,主要是发放我县《教育脱贫资助政策宣传》,宣讲我县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有关政策;查看明白卡牌上教育资助政策填写是否正确;有残疾学生的贫困户,对该户所有学生信息逐一登记;填写《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评议表》、《家访记录表》。作为教育战线一员,能结合本职工作为贫困户尽绵薄之力,能为我县精准扶贫做点贡献,我感到由衷地高兴。

早上七点钟,我们准时在校门口集合,带上相关资料乘车踏上了扶贫征程。车子沿东环路南下,西望,只见大东湖开发如火如荼,新建的南门、南广场雏形已现,即将竣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的汉白玉雕像巍峨壮观,因未竣工犹红绸遮面。远远望去,只见他身材魁梧,身着宋代官袍,正在凝神远眺。我猜这位才华横溢、民如子、命运坎坷的清官,也许在想着老百姓的疾苦。因为,他和郑板桥一样,都有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情怀。我在苏公祠里了解过他的丰功伟绩,我在喜亭拜读过他的《喜雨亭记》(此文曾收入高中阅读课本),我忽然想,这位在凤翔府担任过签书判官、主持修建东湖的大文豪,因为勤政爱民、造福百姓而千古流芳。我们此行也应该学习他的爱民情怀,踏踏实实为贫困户脱贫做好份内之事,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美好才对。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今天要去的七名贫困户学生分散在彪角镇、虢王镇和糜杆桥镇,家家都有各自的不幸。

第一站在三岔村。清晨的雍城湖水光潋滟,荷叶田田,但这美丽的景色我们无心欣赏。经过打听,我们来到该生门前。轻拍大门,男主人打开门,见来了这么多陌生人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我们忙解释因为今天要去家访的学生多,路途远,对这么早打扰深表歉意,主人笑着领我们进去。几间平房,院子里的核桃硕果累累,巴掌大的菜地里豆角缠架,青葱笔挺。女主人正在洗头,歉意地对我们笑了笑。80多岁的老奶奶客气地招呼我们。进了屋子,顿觉有些暗,有些乱。刘老师对主人讲解了教育脱贫政策,女主人听得很认真,因为炕上的小女儿正在读小学,那些资助政策用得上。那个残疾学生虎头虎脑,一直看着我们。忽然拉着李老师胳膊朝另一间房间走,原来是叫我们去见他的爷爷。老人家也80多岁,卧病在床。我们详细了解了该生情况,细看了明白卡。临走时,我不禁感叹:这是一个典型的因病致贫的家庭。患精神残疾的儿子,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经济、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好在政府的脱贫政策,使这个家庭看到了希望。

在刘淡村,我们照例宣传了政策,核对了明白卡。主人热情地端来一大盘洗得干干净净的大黄杏子招待我们。当我们了解到这位不幸的脑瘫孩子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正在享受各种扶贫政策时,心里不由得欣慰了许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沿途打听来到何家村,该生父亲热情敬烟敬茶。他曾是个厨子,突如其来的火灾给他的脸留下疤痕,妻子弃他而去,善良的他独自照顾着八九岁的智障儿子相依为伴,坚持定期带儿子去是宝鸡市儿童医院做康复治疗。而这每年万余元的费用,全是国家买单。听说后来找到了他的另一半,我们着实为他高兴。

来到糜杆桥镇西关村,那个残疾小男孩老是斜戴着帽子,眯缝眼睛不说话,和他上二年级的妹妹形成了鲜明对比。院里搭着防晒网,他奶奶正在细心地掐着麦秆,为掐帽辫子做准备。这是项古老、麻烦的家庭副业,老奶奶说掐好后有人上门收,每盘3-5元。了解完情况,我们随女主人来村上盖章,恰逢该镇领导在村上扶贫。只见村委会房舍崭新,机构健全,甚至有便民服务大厅。我们不由得感叹,党的最基层组织越来越健全和规范,群众办事很方便,几乎不出村。因为村委会有电脑,互联网为无数村子搭建了信息高速公路。以前需要跑来跑去的事情,网上都可以办。

一路北上,我们奔向汤房庙村。恰逢修路,半边路已经浇筑为一尺多厚的水泥路,剩余半边路尘土飞扬,一辆辆满载砂石的大卡车使我们会车时得小心翼翼。颠簸半小时后,来到了汤房庙村。只见一排排的新平房整齐划一,该生母亲十分配合,认真听了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展示了明白卡牌。她说她家属于移民搬迁,享受补贴好几万。门前一棵棵核桃树挂满果子,一块地里套袋桃子肥硕诱人,有些人家门前拴着好几头牛,毛色油亮,悠闲反刍。一派田园风光背后,折射出产业扶贫的影子。在村委会,我们邂逅了前来扶贫的县教体局成教办干部。仔细看村委会公示牌,我看到第一书记是县人大某干部。

由于这里原来属于五曲湾,山大沟深,村子分散。校领导决定兵分两路,将我和李老师用车往回送了一程让去后河村,她和杜老师、张老师继续北上去杏树沟村。

憨厚的男主人叫了邻居的农用三轮车早就在路边等我们。男主人把李老师让到了副驾驶座位上,还用袖子把座位上的尘土擦了擦。这个细节催人泪下。他本身很不幸,活得很卑微。在他的眼里,我俩是衣着时尚的城里人。他对我们的好,使我们感到局促不安,心酸和苦涩顿时涌上我的心头。我在车厢里蹲好,他佝偻着身子吃力地爬上了车厢。农用车吼叫着朝土坡爬去。只见砂石路弯弯曲曲,车子颠得厉害,我俩蹲得脚发麻,只好站起来抓紧栏杆。凉风习习,玉米地、麦茬地纷纷后退,一树树山杏、一户户农家一晃而过。不一会路变成水泥路,好走多了。七拐八弯,惊险的五里多的路程终于结束。

车子停在了半山腰一户门前。

男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下车进他家。这是座敞院,无头门,六间土坯房,其中一面山墙用六根木头斜支着。门前土场上晒着一点麦子,我顺手抓了一把看了下,很瘪。我这才有机会细细打量男主人,只见他大约四十五六岁,矮瘦身材,胡子巴茬,一件旧中山服皱皱巴巴,憨厚朴实。他的妻子、女儿、母亲闻讯都出门在院子里迎接我们。妻子矮胖,表情木讷。女儿也是矮胖,两眼一直盯着我手里的矿泉水瓶,不声不响上来就夺。我担心自己已经喝了一些,没给。她乘我不注意,最终抢走了半瓶水,一饮而尽。我心里充满心酸,后悔来的时候忘记给这个残疾女孩买些好吃的。孩子的奶奶头发花白,七十多岁,身体瘦弱,衣衫破旧。她急忙给我俩找凳子,只找到两只,他和儿子都坐在门槛上,开始攀谈起来。从她口里,我逐渐知道了老人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39岁患肝腹水英年早逝,大儿媳改嫁眉县,大孙子目前在部队服役,大孙女在西安打工;眼前这个儿子是老二,患有癫痫,常常昏厥。二儿媳原来嫁在陈仓区慕仪镇,早些年因季晚上用废旧轮胎烧炕发生毒气中毒事故,前夫抢救无效去世,她幸免于难却脑子受损,痴痴呆呆。由于山大沟深加上贫穷和癫痫,二儿子死活找不下媳妇,无奈经人介绍和她结婚。谁料祸不单行,生下女儿天生大脑发育不全;三儿子至今30多了打光棍,和父母三人过,二儿子一家三口过。我这才知道仅有的六间土坯房竟然还是两家的。由于二儿子一家三口病的病、残的残,全靠老大娘拉扯。家里十几亩地,种小麦玉米。山里的麦子今年减产过半,山外收购价一块零几,这里麦子颗粒瘦才收九角几。她说门前晒的还是最好的,明年准备做种子。她说村里六户办法大,已经在县城买房,说的时候满是羡慕。我问她吃低保没有,她说二儿子一家三口吃,她家没有。听说她家养了四头牛,但因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不上一万二的养牛补贴。提及时,老人家说咱不瞅这,儿子常犯病,经常借钱看病。前几年来了个游医,信誓旦旦说能治好儿子的癫痫。结果花了许多钱吃了好多药,反而差点要了儿子的命,骗子吓得卷钱跑了……忙完扶贫宣传等工作,我俩准备回,老大娘客气地留我们吃饭。见我们执意要走,就提出两个装着山核桃的塑料袋硬送我俩,说:“天气这么热,你滴大老远能来我屋里我高兴。别嫌弃核桃小,一点也不隔,比那些大洋核桃吃起来香。山里再没啥,我娃你拿着。”我劝她留着卖钱贴补家用,她生气地说:“我就那么爱钱吗?我经常挖药,日子还能掀得动!”二儿子又去叫来了农用车,送我俩返回公路边。顺路在村委会盖章,只见四名村干部正忙着扶贫信息录入。

怀着沉重的心情,我们返回县城,大家话明显少了。贫困户的生活现状,使我们倍感同情。我们又去县医院儿科住院部,看望了因癫痫住院的另一位一位贫困户残疾学生。

下午三点多,我终于回到了家里。今天的亲身经历,我真实体验了众多贫困户的生活现状,看到了异地移民搬迁、产业扶贫等脱贫实效,看到了众多扶贫干部沉下身子深入寒门致力贫困户脱贫的可喜局面。贫困户蓝色资料夹封面上习总“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以及“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37275/

扶贫纪事的评论 (共 15 条)

  • 浪子狐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 绝响
  • 淡了红颜
  • 雪中傲梅
  • 鲁振中
  • 晓梦芳菲
  • 倪(蔡美军)
  • 满江蓝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王平如是说
  • 早岁那知世事艰
  • 春暖花开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