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点燃黑夜》23:美国的文革大串连

2018-10-20 10:15 作者:翻译家汪德均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23

凯西和达尔乘坐班车从密歇根大学来到了芝加哥,那天是1968年8月26日,星期天,民主党大会开幕的前一天。泰迪也在车上(凯西隐隐约约地记得在校园示威活动中见过他),于是他们交谈了起来;泰迪问他们在芝加哥住哪儿,凯西说自己家住北岸,但不会住家里,因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他和达尔听说林肯公园[1]有一家青年旅社可以住宿;泰迪就问他是否也可以在那儿住下,凯西答道“当然可以。”

他们及时赶到了林肯公园[2]易皮士生活节音乐会现场,同时涌入的有五千多人。一个小时之后,凯西与埃里克·佩顿搭上了话。佩顿是从荷华搭便车赶来的;他说那儿的学生对玉米的兴趣超过政治,他本人是极少数反战积极分子之一,他从十大联盟[3]的校园传闻中听说过达尔。

那天下午,四人在音乐会现场闲逛。天空灰暗,音响效果不佳,也很难看见歌手,但他们跟着节奏一起哼唱,一起无拘无束地吸食大麻,一起跟着现场数量庞大的人群狂呼乱叫。

这时有人试图开进一辆平板货车作为舞台,但警察拒不放行,人们就开始扔石块——警方如是说。凯西根本没见有人扔过一颗小石子,只是听见人群的嘲弄声、叫喊声和大量的脏话。作为报复,警察们冲了进去,用警棍击打人们的头部。

“我们不可能拥抱资本主义社会,”达尔以校园领袖的权威性语气说道,“但我们不是无政府主义者,制造混乱并非替代性方案。”(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佩顿刚现出想要争辩的样子,但凯西瞪着他,迫使他目光下垂;佩顿只好双唇紧闭。

到了晚上11点,宵禁令周而复始地宣布,一群人向南移向

斯托克顿与克拉克[4]之间的地段,警察拿着警棍和催泪瓦斯,驱赶人群再向南进入老城区。凯西看见一个记者被警察所打只是因为问了几个问题,于是一下子怒不可遏;他看向达尔,心想达尔的反应肯定和自己相同;但在斑斑驳驳的灯光下,达尔的表情却令人费解!

然后一队警察冲了过来,从后面驱赶他们。凯西听见“啪”的一声和金属撞地的声音,随即一个金属滚筒朝他滚了过来,同时发出“嘶嘶”声,一团白烟翻腾而起。

“催泪瓦斯!”有人大叫,“赶快退开!”

身处瓦斯毒气之中,凯西觉得双眼开始刺痛,好像火苗已经钻进了鼻孔,想要紧闭双眼,泪水已如潮涌,嗓子已经发烫,止不住咳嗽声声,跌跌撞撞往后退,还要竭力屏住呼吸;想要双手捂脸,但一触到皮肤,令人更加难受!不料跌倒路边,满耳都是喊叫;大声呼喊达尔,不闻达尔回声!

一束灯光穿过烟雾,现出一片空地。他猫着腰冲过去,一边大口喘气;此刻最想要的,就是新鲜空气!他发现,哪怕是吸进了一点儿新鲜空气,疼痛也没有那么厉害,于是他跌跌撞撞地跑向亮光。

“嘿,小伙子!”黑暗中传来一个姑娘的声音,“这边,这边来!”

路灯光洒在人行道上,但凯西只能看见一个剪影:女性,苗条,不算很高;透过泪光眯着眼睛看过去,她双手不停划着大圆圈,那是在招手。凯西向她跑过去,但绊倒在了路边。

姑娘扶着他站了起来,领着他到了一条陌生的街上,到了街角向右转,来到了一排建筑物的后面。他一点儿也不知道达尔、泰迪和佩顿去了哪儿,但这一阵步行与新鲜空气让他好受多了——视力依然模糊,但喉咙的火烧火辣却消退多了。姑娘领着他横穿一个草坪,穿过一条小巷,进入一座大楼,然后上了两段楼梯。骚乱的嘈杂声还能听到,但喊叫声似乎相当遥远,警报声也不算刺耳了。

进了屋,她要凯西躺在一个破旧的沙发上,然后轻柔地擦洗凯西的脸部、胳膊和双手。凯西觉得自己又是个活人了,就向她致谢。

“太好了,真庆幸我到了现场。”

“我叫凯西,你呢?”

“亚力克诗·克尔。”

“从哪儿来的?”

“印第安纳大学;为民主党全国大会而来。”

“我来自密歇根大学。” 凯西说罢,撑着倒肘坐了起来。

“我们有……呃……我有时去密歇根湖畔。”

凯西点了点头,扫视了一圈。“你怎么找到这地方的?”

“嗯……家里的一个朋友给我联系的这栋楼的主人,一楼是摄影棚;领我来的那人只是说,灯光会让那些试图偷窃设备者三思而行,说完就走了。”

她起身走进厨房去清洗刚才用过的布条,凯西趁机好好打量了她一番:白净的脸庞犹如一幅画,镶在纤细而长长的金发边框里,大大的蓝眼睛,长长的鼻子,脸色平静,嘴唇微张,呈完美的弓形。凯西突然意识到,这样的画面极为罕见。多数情况下,只要她一乐,嘴唇就动了起来,接着就变成了令人炫目的微笑——此刻正是这样,凯西的心扉一下子全打开了。

一旦凯西能够正常呼吸以后,他俩就下了楼,原路返回,穿过背街小巷,去寻找其他人;听说人们聚集在格兰特公园[5],于是沿着湖滨向南走去。天色纯净,银色的月亮滑过空,拖曳着湖上波光闪烁的面纱。到达橡树街湖滩时,只见一边是一闪一闪的波光月影,一边是城里的万家灯火——亚力克诗说,她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城市!凯西也不觉涌起一股自豪感。

湖滩上有一堆篝火,约有一百多人围在那儿。凯西经过人群,边走边喊“达尔”、“泰迪”。他俩听到几声回答的喊叫:“不在这儿,老兄!”“他们在干革命!”然后一个女声叫道:“泰迪·马克汉姆?你们在找泰迪·马克汉姆?”

凯西的脉搏顿时加快,随即大叫:“你认识他?”

一个女孩儿脱离人群,小跑着过来。她个子娇小,一头浅黄色长发在月光下微微闪烁;斜纹粗棉布外套,牛仔裤,金框眼镜;流苏花边的相机盒子吊在肩头。“他不在,但我们是中学校友。”

“在麦迪逊[6]?”

“就是。”

“你叫什么?”

女孩迟疑了一下:“朱莉。”

“好!”凯西点点头。

亚力克诗上前一步:“我叫亚力克诗。”

朱莉突然摇晃起来,亚力克诗急忙抓住她的胳膊。“你没事吧?”

“刚才遭了瓦斯毒气,还不大清醒。”

“我也遭了,”凯西说道;他俩相互点头致意。然后凯西问道:“那么你见到泰迪了吗?”

“你看,真不可思议!我一年多都没见到他了,但我觉得刚才看见过他,就在公园里,长长的连鬓胡子,对吗?”

“就是他!”

“但那是几个小时以前的事;现在可不知他去了哪儿。”

“好吧。谢谢。祝你平安。”凯西转身要走。

还是亚力克诗多了个心眼儿:“嘿,朱莉,今晚你有地方过夜吗?”

朱莉摇了摇头。

“想和我们住在一起吗?我们在老城区有个住处,有自来水,一切都有。”

听到亚力克诗用了代词“我们”,凯西一下子兴奋起来,悄悄贴近了亚力克诗;但亚力克诗似乎并未觉察到这点。

而朱莉注意到了,也知道凯西感觉得到,不过她只是说:“那里会远离现实。”

于是他们三人走到密歇根大街,乘公车到了格兰特公园,在人群中搜索;凯西发现了达尔、泰迪和佩顿。他们游行到了第十一大道的警察总部和州政府门前,但警方迫使他们返回到格兰特公园。

凯西向同伴介绍了这两位女生

“完了,”凯西想道——此刻他站在窗前看着外面。从亚力克诗和达尔相遇的那一刻起,自己就没希望了。尽管他俩完全不般配:高个子的达尔,爱沉思,来自底特律的蓝领家庭;金发的亚力克诗,身材娇小而轻盈曼妙,来自印第安纳的麦田;他俩的目光却相互粘在了对方身上。

朱莉也看到了,尽管她装出与泰迪重逢而兴奋不已,但凯西看见了她扫过达尔与亚力克诗的目光,她却以为没人在看她。泰迪似乎比较拘谨,但那到底是因为与中学时的女校友不期而遇,还是因为达尔与亚力克诗产生的气场,凯西不得而知。唯一显得不在意这些的是佩顿。

亚力克诗走下台阶时,达尔向她伸出胳膊——简直是温柔体贴!凯西想道;不仅如此,而且在返回老城区的公车上,达尔还坚持坐在亚力克诗身边。回到公寓的套间里,凯西终于迫不及待地冲进了一间卧室,而亚力克诗和达尔依然待在客厅里,温言软语地交谈着。尽管凯西竭力忽视这一幕,但嫉妒依然叮咬着他的五脏六腑。 .

这次活动的特征是狂欢交织着阵阵恐惧。并无总体计划。示威游行被种种临时起意的人们所夭折——有人想要游行到格兰特公园,有人想要进军露天剧场,还有人要占领希尔顿酒店;不断地有新的队伍组成,现成的队伍也不断地分化重组;但无论什么活动都被警方阻止了——警棍与催泪瓦斯过于强大!要不是因为有人受伤,有人被捕,完全有可能是一场滑稽可笑的黑色喜剧,有点儿像伦尼·布鲁斯[7]的喜剧——凯西这样想道。每个人都扮演着分配给自己的角色。

尽管经历了这一切,达尔依然是他们的领袖;假如他下令前进,他们就前进;他下令按兵不动,他们就按兵不动。凯西理解达尔的目的,是要纠正制度的错误一面,确保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分到自己的一份。这个制度已经辜负了达尔的家庭——他父亲失业以后自杀身亡;他对凯西说过,他不想要这个制度再辜负其他人。

“这不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世界吗?”一天下午,泰迪说道;那是在几次示威游行之间的间歇里,他们在林肯公园休息,

“未必。”朱莉说道。其实他们认识才一两天,达尔似乎已经对他们产生了吸引力。朱莉和亚力克诗总是牢记他说的每一句话,朱莉甚至模仿达尔的说话方式。“曾经,这个国家的社会良心与尚武精神两者平衡发展,”她语气严肃。“可是现在我们对军国主义放任自流,打破了平衡,造成了社会紊乱,我们需要修复那种平衡!第一步就是停止战争!”

佩顿却不同;他急躁鲁莽,胆大粗心。那天晚上,他说服朱莉和亚力克诗偷偷进入希尔顿酒店,那儿住着很多参加民主党全国大会的代表。她俩的任务就是敲开每一扇门,让示威者们大量涌入。她俩曾到救世军[8]商店买二手的高跟鞋与酒会礼服,提心吊胆地站在了酒店入口处。门童询问时,她俩声称受邀在该店酒吧会见汉弗莱[9]竞选团队,门童正要放行,一名保安要求她俩出示身份证件,她俩就脚踢保安而逃,稍后一群抗议者砸烂了酒吧窗户玻璃。

当然也有安宁平静的时刻:在格兰特公园集会,聆听迪克·格里高利[10]、艾伦·金斯伯格[11]、诺曼·梅勒[12]……的演讲;就是那晚,亚力克诗戏称朱莉为“彩”,因为她的浅黄色头发在昏黄的灯光下就像是雨的色彩(从此她就被叫作“雨彩”);就是那天下午,雨彩发现有人给他们六人拍了集体照。

民主党全国大会结束时,达尔决定留在芝加哥;他说的理由是对于街上的变化,他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但大家都知道他是想和亚力克诗待在一起,亚力克诗也想留下来。她从来就没有好好学习过,她说,父母总是为此不开心,但她总能搞定父母。佩顿已经退学,也想留下来。他说,大学就是权势集团的女仆,吸干你的生命之血,把你变成资本家遥控的无人机。

凯西却十分矛盾:他热爱校园生活,但达尔是他最好的朋友,他对达尔的忠诚度全校第一;他最终也决定留下,但不能告诉父母——父母会说服他退出学生运动。他只好向妹妹瓦莱丽透露此事,瓦莱丽会转告父母;因为瓦莱丽欠凯西一个情——六个月前,瓦莱丽曾堕胎,是凯西帮她隐瞒下来的。

雨彩则用政治术语来表达这事;父亲肯定会很生气,但她会说,回到校园就会剥夺她改变社会的机会;母亲一直就是劳工运动积极分子,当然会理解她的——雨彩生下来几乎就是一个裹着尿布的红色婴儿。

泰迪也想留下,但知道父亲会暴跳如雷,于是决定干脆不告诉家里;等到父亲发现自己没有回到密歇根大学时,已是既成事实了。

亚力克诗和摄影棚老板谈过以后,带回来好消息:他们全都可以住在老城区这套公寓里,条件是每人每月交纳30美元的房租。没有电话,也没有电视(那得另外交钱,专款专用);金钱至上的社会就是这样!而他们也不需要那些肤浅表面的东西。

他们就这样开始了革命活动,凯西想道;大家亲如一家、共享金钱、共享床铺;一起改变世界。

[1]林肯公园:这里当指芝加哥北部的一个社区,离市中心约3—4公里。

[2]林肯公园:芝加哥北部最大的公园,建于1843年,占地1208英亩(489公顷),面向密歇根湖。

[3] 十大联盟:又译作“大十连盟”,创立于1896年,是以体育为中心的美国一流大学联盟,目前成员为14所大学。

[4] 斯托克顿与克拉克:即斯托克顿车道与克拉克大街,在林肯公园附近,均为南北走向,略微西北—东南倾斜。

[5] 格兰特公园:位于芝加哥中央商务区的墨西哥大街与密歇根湖之间,是芝加哥最大的城市公园,占地329英亩(1.29平方公里),以千禧公园、白金汉喷泉、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园区而闻名遐迩。

[6] 麦迪逊:威斯康星州第二大城市、该州首府、戴恩郡郡治以及威斯康星大学主校区所在地。

[7] 伦尼·布鲁斯(1925—1966):又译作“兰尼·布鲁斯”,美国喜剧演员,却是悲剧人生

[8] 救世军:1865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的国际性基督教慈善组织。

[9] 休伯特·霍拉蒂奥·汉弗莱(1911—1978):美国政治家,曾任第38任美国副总统,1968年民主党总候选人。

[10] 迪克·格里高利(—):美国民权活动家,社会批评家、作家,抗议越南战争与种族歧视的著名人物。

[11]艾伦·金斯伯格(1926—1997):又译作“金斯堡”,“垮掉派”诗人的代表人物。

[12]诺曼·梅勒(1923—2007):美国著名作家,曾获两届普利策奖与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作品众多。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novel/vpvbskqf.html

《点燃黑夜》23:美国的文革大串连的评论 (共 7 条)

  • qzuser
  • 淡了红颜
  • 雪儿
  • 飞翔的鹰耿彪
  • 听雨轩儿
  • 江南风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