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卧游”闲话

2012-05-13 22:59 作者:邹以海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卧游”闲话

邹以海

卧游有别于舟车出行,虽足不出户,却极尽眼耳视听,是纯粹的精神游历。我喜欢躺在自家阳台躺椅上,沐浴光秋阳,捧一卷地理画册,作一番“卧游”,也是一件惬意的美事。

翻阅古籍,卧游一词出于《名画录》:“宋,宗炳,善书画,好山水。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以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古人因交通工具简陋难以达远,便以画尺轴方寸已状其行,或画山水于壁,以供卧游。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尺幅之间,昔日汴京种种胜景,如,卧以饱览游之,当能跨越时空,极尽欣悦之享。

我有一个老同学,性情闲雅。多年后,一次家庭拜访,当踏进书房,被四壁的山水画和镶嵌其中的液晶电视屏吸引。作为自由撰稿人,原来他在家闲居,少有出游,遇想游览国内外山川形胜时,便或览画作,或读游记,或观风光片,以此舒解写作之倦,还得了娱情之乐。

古代文人常因舟车不便,旅途艰险所阻,选择了卧游。也许是满足时人的这项需求,清代画家程正揆所作三水总汇300幅《江山卧游图》,系统表现山水韵意,堪称大作。集中地卧游赏析,比起“劳师袭远”般的跋涉之旅,倍增盎然意趣,却无半点劳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余秋在一本旅行书的序言中,希望旅行少一些扬旗吹哨的团队和匆匆追赶的人群,多一些慢吞吞关注的陶醉者和凝思者,从而大大提升观赏者的整体品质。卧游便是这一蕴意的注脚,少了出行的颠沛,多了家的安然,也许,这就是它引人兴味的另一面吧。

区别于传统旅游,卧游精简浓缩了旅程,面对美的意趣观赏,省俭金钱,提高效率,直达创造美的意境。《旅行的艺术》的作者阿兰.德波顿说,他从英伦飞抵法国,到了普罗旺斯那里的街景,那里的麦田,一路辛苦到现场却失望了,一点没有凡.高画作表现的浓烈气息,远不如艺术再现的美轮美奂。

古代文人的卧游,仅限于山水画观赏,如今通过读书、看游记、看旅游画册和电视观光片,甚至互联网,更可直达游览地的审美核心。性情高雅、喜欢古典氛围的人,找一本古人游记阅读。比如:《徐霞客游记》、袁中道《游居柿录》等,古人游记文字简洁明快,典雅有致,笔意所至,性情随之,不仅能随古人饱览风光,还能为文字所陶冶,为古人性情所熏染,人也跟着变得高雅起来。性情懒散的,看一下电视风光片,立体感强,有身临其境之感,许多风光片的解说词,诗意饱满,听之,亦受益匪浅。可谓足不出户,但山水秀色,尽得饱览。

卧游之美,在于动静结合,“卧”是静,“游”是动。在于一种对文字和画面的感悟和联想,悠游其间,神闲气定;更在于它是一种精神、思想的游览,所以,能极大地发挥人的想象力,使游览的“对象”丰实而饱满。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秦观因精神苦闷,周身不舒,患了肠癖之病——拉肚子,乃至卧床不起。友人携王维画作《辋川图》供他欣赏,告之“阅此可以疗疾”。苏轼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画乃王维摹写自家田园的山林景观,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皆得自然之趣,秦观得画后心中颇喜,卧于床上细细观赏,如同身临其境,陶醉于画景,精神为之振作,脏腑随之调和,“数日疾良愈”。 如此看来,卧游不仅养心,还可养身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34709/

“卧游”闲话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