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花海拾瑛---采撷几处宋词中的“胜景”

2017-04-08 11:35 作者:浅秋年华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这是一篇本不必写的文章

读词的时候,看了笺注也好,不看也罢,总有一些句子是摆脱了方块字的束缚,直抵心灵深处的。当然,对不同的人,这样的句子也不尽相同。如果有哪个句子是古贤今人都深以为激赏的,那必定是得了神祗的眷佑,“只应天上有”的。而我所撷取的这些句子,就未必合所有人的意。又因为能触及心灵的感想绝非只言片语可以道尽,所以,这篇文章或者是不应该看的,或者是不需要看的。倘说还有一点微末的价值,便在于其中的一两个句子或许是读者畴曩未尝留意的落英,今日拾得了,不复抛弃。

(一)芦花深处泊孤舟

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

先说这个词牌,有许多叫法,诸如望江南、望江梅、忆江南、梦江南。为人所最为稔知的以此创作的词其实当属白香山“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以及因G20峰会而出名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这都是俊朗的词作,虽然香山也非得志之人,但毕竟“君亭枕上观潮头”,是以郡守之身做一方父母;而重光做《望江南》时已入宋,传车穷北为楚囚,远去英雄不自由。

这首词中的景,发生在清秋时节。柳七郎词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足以见在多愁善感的人眼里,“清秋”二字的无限伤怀了。而李后主所梦见的“清秋景象”,当是他所熟稔的一望无垠的南国风物:玄瓦素墙、小桥流水,松江的鲈鱼、西乡的菘菜……我不知他那时有没有这些,但情感总是一致的,那便是“寒色”。这是白茫茫的芦苇的颜色、以及比芦苇稍深一些的舟楫和蓑衣的颜色。要之,都是冷色。自然,还有末句的月华泄在楼上的清冷的、惨怛的白。如此,笛声大抵应和苏子在赤壁所记的箫声相仿,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自然,这只是北国的秋天闲来无事的一场梦罢了。

(二)山抹微云,天连衰草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秦观《满庭芳》)

简单来说,这无非是一首送别的词,但因为景写得实在太好,以至于让秦少游得了个“山抹微云秦学士”的雅号。谈及送别,有壮别,如王子安送杜少府;有俊别,如李太白送孟襄阳。但最多的还是伤别。所以,仅凭能从一众伤别的诗词中脱颖而出,就可管窥这首词的绝俗了。

大约是黄昏时节,暮色冥冥,远山和微云相映成趣,肯綮还在于一个“抹”字。这是很难用修辞学阐释的只可意会的美学,仿佛一幅画卷上已画好了山,又在碧峰抹上了淡沲的云烟。词人所站立的地方,由“暂停征棹”可以忖度,应是城外的渡口,而把词人和远山联系起来的,无疑是蔓蔓衰草。这衰飒之景实在太有味道,直到民国时期,弘一大师还用了这意境,写出脍炙人口的小歌:斜阳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几乎是从少游这首词中脱胎而成的。

接下来便是更为人熟知的“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这是人皆可赏的句子,大略属“只应天上有”之伦,不言而自明的。但我想谈谈“斜阳外”这三个字的妙处。盖当时已近傍晚,日沉南浦,唯有一席夕辉漫洒,像是照相师所打出的光圈。然而,寒鸦、流水、孤村却俨然在光圈之外的暗影里,这是颇有趣味的构图。词人所关注的,不是柔和的晚霞,而是带有寒意、凄怆的晚霞之外的暗处。不消说,这是情与景交融的效果,心中本有送别的悲戚,因而见到归鸦片片,流水潺潺,随暮色渐深而悄然淡去,应格外有触景伤情之感。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过片的“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一句,并非如许多人臆想的那般香艳。盖古人多在腰带上佩容臭,故而罗带与香囊,都是贴身之物,此刻赠与友人,足证情深意重而已。“销魂”二字,则应解为因过度愁苦而神思茫然,亦或有歧义,因予阐明。

送别已毕,回首之时,已是夕阳不见,华灯初上。词人是要回到城里去的,但还记得上片的斜阳外的孤村吗?我以为,他的天性是属于那爿孤独的土地的。

(三)无边丝细如愁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浣溪沙》)

宋词中如果少了秦少游、柳三变,就少了太多醉人的景语。不同的是,柳耆卿善慢词,多做长调,景也是合起来看才更得其神韵。秦学士则只需要一个句子就能深深使我动容。要说明的是,这绝非为二人分了高下,柳郎的慢词,在秦郎是做不出的,就如秦郎的小令不是柳郎所长。而全因为我为着躲懒,只是摘了短小精悍的句子,自然没有厚此而薄彼之意的。

这首词中的景,应当发生在孟秋或仲秋。我没有查过它具体的写作背景,只是从上片的“似穷秋”知道还未到深秋,而写的又实在是秋风秋雨。触景生情,阴雨天可能会使许多人的心绪不畅,无端地生出许多闲愁来。愁是抽象的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具象化是词人的本事,也是天性,如“恰似一江水向东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但这里却别有一番韵致。

“无边”是借雨点明此愁的多、广,不言自明。但雨是“丝雨”,愁是“细愁”,又让人生疑: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愁绪呢?在我看来,词人的愁,实在不是什么遭际之后的感伤,而只是天性的自然流溢罢了。词人天生是容易发愁的,这可不是稼轩所谓“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实在是内心的柔软和敏感所致。这愁无从禁绝,无远弗届,但又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悲大愁,故而多且细密,虽不惊人,却绵长悠远。

这是种独特而又普遍的生命体验,但只有秦学士把它记载得如此传神。

(四)雨声滴碎荷声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欧阳修《临江仙》)

天的雨多是骤雨,不同于春秋两季的淅沥,所以听雨的时候已可以看到“小楼西角”的彩虹。但最传神的,还是对雨声荷声的描摹。

什么是荷声?大抵是荷盖因风因雨而翻动的声响,本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但六一翁这“滴碎”二字可实在是妙手了。对这句话,实在是不好翻译,但无论如何译,都能窥其风流而不能尽得其风流。这是让人无可奈何又为之深深迷恋的事实。一种译法是:正因了荷盖的存在,故而本来绵绵不断的雨也被人听出了间隔,几乎有“抽刀断水”之妙。另一种译法是:雨声与荷声交织,相映成趣,各自镶嵌在对方的旋律里。究竟哪种更妙,抑或有第三种,都不可说,但“滴碎”二字占尽风流是无疑义的。

诗人所著之诗,如果晦涩的叫人看不懂,是不可取的;但如果浅俗地过了分,也的确没什么意思。而最有意思的就是这样:你深深地对诗词中的内容有了共鸣,但要你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又欲语还休了。类似的情形是,前几日重读泰戈尔的诗,看到这句:You smiled and talked to me of nothing but for this I have been waiting long.大抵能引起许多青年男女的共鸣罢。但如何翻译成中文呢?已有的译本我看了都觉得失去了原文的韵味。当然,原文是我看不懂的孟加拉文还是我看得懂的这句英文,都没什么分别了。要之,有些意境几乎是神创的,偶尔被人间的诗人听了去,传给芸芸众生,而其内涵,即便是想要翻译成另一种人类的语言,也是难上加难的。

就譬如这“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这首词是一首相思词,讲了一个故事,说的皆是绵绵情话,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个句子即或从故事中剥离开来,也是极有感染力的。至于小晏的这个故事是什么,感兴趣的人自会去查。古人品评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淮海是秦少游,小山是晏几道。伤心人往往最具洞察力,最能看到普通人所遗漏的风景。

这个句子的妙处不必说了,最好的解说应是找一位模特,背面站在落花风雨之中,与飞燕拍一张合影。对这“模特”的要求么,男女皆可,没必要有倾国倾城貌,但有一点是必要的:须得是个“伤心人”。

真正被上面哪一个句子打动的人,可能会觉得我的解说实在是差强人意。而在我看来,我是用人的语言去解读神祗的灵感,不差强人意才奇怪呢。要怨,就怨那些当初因为修建巴别塔而惹恼上帝的人们去罢。当然,这是玩笑话,最好的词作源自于最澄澈的性灵、最细致的观察、最透彻的体验和感悟,这当是诗词给我们的最大的福泽:在喧嚣浮华的尘世里,还能得到千年以前无瑕的诗心的濡染。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8274/

花海拾瑛---采撷几处宋词中的“胜景”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