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江三角洲——崇明岛

2016-09-22 17:04 作者:长江天使...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阮海强 阮星

万里长江,仿佛一条街巨龙,横贯在祖国的大地上。面长江口上的崇明岛,恰似一颗晶莹夺目的龙珠,闪烁在一望无垠的江海之间。奇怪的是,这颗龙珠至今还在不断地生长壮大哩!

崇明,它是我国的第三大岛,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泥沙冲积成的岛屿,总面积达一千零八十三平方公里。据说,早在唐武德元年(公元六一八年),海门县南的江面上,忽有紫蜃吐气,云雾弥漫。待到云开雾散,人们发现在浩渺的江水之中,涨出了东西两个沙洲。这神话般的现实,吸引了长江南岸的许多贫苦人民,他们纷纷登上沙洲,经过整整五十年的耕耘,开垦了不少良田,兴建了一个小镇。神龙初年,正式命名为崇明镇。宋天圣三年(公元一零二五年),在两个沙洲西北约五十里处,又涨出一个沙岛,捷足先登的是姚、刘二姓的人,所以后人叫它姚刘沙。

由于崇明岛的出现,长江口形成了南北两条泓道。十四世纪前,主泓道在南面,因此沙洲南坍北涨。后来,主泓道转向北岸,沙洲也就随之北坍南涨。至十八世纪,主泓道又回到了南面。解放初期,崇明岛面积只有六百多平方公里,三十年间,已扩大了约一倍,现在,它的北岸与东岸,每年约以二百米至三百米的速度不断伸张,其北岸大有与苏北陆地相连的趋势,而南岸则必须常年修筑江堤,否则便难以抵挡风暴、海潮的冲击。

崇明又叫“瀛海”、“瀛洲”,其源据说是由于当年朱元璋率兵攻打盘踞在苏州的张士诚,因崇明知州何永孚及早归附,有助于朱元璋的进兵,所以在事成之后朱元璋特写了“东海瀛洲”四字赠给知州,把崇明比作海上仙境。

其实,崇明何尝是仙境。由于它长期处于游移不定的状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甚至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作县治。从明朝永乐年间起的二百三十年间,五次迁县,这是历史上少有的事情。旧社会,这里流传着一首民谣:“自有崇明在唐朝,东涨西汰顺水漂,潮没海坍年年有,岛上百姓苦难熬。”活生生地描述了崇明岛的自然变迁情况,也勾画出穷苦百姓颠沛流离的惨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清代以后,崇明附近又涨出来一个沙洲,还没等到穷人去开发,就被地主占为己有。据《浮生六记》作者沈三白的记述,嘉庆九年(公元一八零四),他曾来到新涨的永泰沙。上得岛来,发现崇明首富丁姓大地主已抢先在这里造了十几间房子,养了几百头牛和一大群鹅。在遍地尽芦荻的沙土上,正驱使一批佃户和长工为他垦荒。旧社会的崇明岛,只能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一九四九年,红旗插上了崇明岛。崇明从此获得了新生。解放后不久,筑起了长达二百多公里的环岛长堤,使崇明基本上终止了潮没大塌。随后,开拓了横贯全岛的南横引河和二十六条主要干河,实现了全县水网化,结束了“干旱无水,潮来没田”的历史。在岛的北岸,已开出了四十万亩良田,建起了八个国营农场。如今,崇明人民甜滋滋地唱起了新歌:“人民政府好领导,海堤筑得比山高,不怕风不怕潮,赛过抛了大海锚。”

作者:交通部长航公安局武汉分局、武汉鑫宏泰船务管理公司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66645/

长江三角洲——崇明岛的评论 (共 10 条)

  • 鲁振中
  • 清澈的蓝
  • 襄阳游子
  • 东来西往
  • 雪灵
  • 绝响
  • 大剧院
  • 暮兮颜
  • 老夫子(熊自洲)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