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庆云阳“杜鹃亭”与杜甫(旅游随笔)

2016-06-13 13:36 作者:长江天使...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阮海强 阮星

“今朝腊月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这是唐代杰出诗人杜甫在云安县(今云阳县)写下的诗篇。杜甫飘零一世,其间旅居云安县一年,赋诗四十五首。后人为纪念他,特地在县境的“张飞庙”内修建了一座杜鹃亭。此亭背倚凤凰山麓,俯视浩荡长江。周围小溪如弦,古木如盖;四时雀啼啭,野花吐艳。特别是日的早晨,江面雾气升腾,笼罩于茫茫大雾中的杜鹃亭,若隐若现,恰似仙山琼阁,海市蜃楼。置身其间,更给游人增添了不少情趣。

唐代永泰元年(公元七六五年)天,目睹乱世风云、饱受兵戈之苦的杜甫,决计迁出繁华的益州(今成都),告老他乡。他走蜀道,入川江,顺水东下,来到了云阳县境。“今忽暮春至,值我病经年。”不幸的是由于一路颠沛,来到云阳不久即已一病不起。欲行不能,只好留寓于云江楼水阁(今云阳县境,旧址已毁)。于是,东迁的意愿也就只好暂且搁置。腊月初一,贫病而又不得志的杜甫,吟出了“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的诗句,其凄凉愁苦、病魔缠身之状,溢于字里行间。

“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白发少新洗、寒衣宽总长。”发也脱落了,衣也变宽了,病得连站也站不起来的杜甫,却也自有他的知音。当时,这个县的县令郑十八,名贲,久慕其名,一日,特携酒前来宴请。而杜甫也早知其为官廉正,才华出众,且不满于朝廷。因此,两人一见如故,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数杯资好事,异味烦县尹”(赠郑十八诗)。从此以后,他们便常常在一起借酒浇愁,评古论今,互赠诗文,直抒襟怀。

忧国忧民的杜甫,感情上常常是与人民息息相通的。在云阳的日子里,他以压抑的心情,沉痛的笔调,为人民作病中吟:“负盐出并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诗人如泣如诉地记录了当地劳苦大众穷困难熬的境遇;“玄甲聚不散,兵久食恐贫”,诗人也悲愤交加地描绘了当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情景。与此同时,憎分明的杜甫还对为非作歹的达官显贵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讴歌了“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的人民斗争。此一历史事实,史书上未有记载,诗人以诗补史,也可谓他在云阳的一大功绩。

由于杜甫与劳苦大众命运与共,因而,当地人民始终对他寄予深切的怀念。早在明代以前,就建有“杜鹃亭”。此亭以杜甫在云阳赋《杜鹃》诗而命名。“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这是四川各地有无杜鹃的首次文字记载。明人曹学佺曾题诗《杜鹃亭》:“春林血泪染山青,羁客中宵忍泪听,何处蜀山不啼遍,云安偏有杜鹃亭。”此诗现存亭内,寄托了人们对杜甫的缅怀之情。“杜鹃亭”曾几度兴毁,现在的杜鹃亭系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建成。重建后,设史诗堂,立杜工部牌位以供祭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杜鹃亭矗立于长江南岸的巨岩上,两楼一底,高十六米,上下两层各由二十四根朱红圆柱支撑。上层匾额上写着唐人“江上数峰青”的诗句;楼下木匾是清人戴锡麟所题“理学诗史”四字。“诗史”是对杜甫诗文的称誉。此亭占地一百四十平方米,采用木质结构,红窗绿瓦,画栋刻栏,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下层的史诗堂,陈列着杜甫画像及他居住云阳的部分诗作。珍贵的书画,为我们研究杜甫和祖国灿烂的文化提供了罕见的资料。

作者:交通部长航公安局武汉分局

武汉鑫宏泰船务管理公司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5349/

重庆云阳“杜鹃亭”与杜甫(旅游随笔)的评论 (共 12 条)

  • 雪灵
  • 江南风
  • 荷塘月色
  • 紫色的云
  • 歪才(卢凤山)
  • 春暖花开
  • 潇潇
  •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 草木白雪(李淑芳)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问好!推荐阅读!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 雨中彩虹

    雨中彩虹语言流畅,内涵丰富。推荐阅读。

    赞(0)回复
  • 大三毕业

    大三毕业杜鹃亭矗立于长江南岸的巨岩上,两楼一底,高十六米,上下两层各由二十四根朱红圆柱支撑。上层匾额上写着唐人“江上数峰青”的诗句;楼下木匾是清人戴锡麟所题“理学诗史”四字。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