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哥

2016-01-18 11:08 作者:江南style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周末在家睡懒觉,二哥不停地发微信、打电话,说他又写好了一篇短文,而且跟编辑说好了,人家等着发稿,让我抓紧时间帮他修改一下。

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帮二哥修改文章了。这半年时间里,二哥已经有三、四篇文章见诸微信朋友圈或网站,有《烧炕》、《写信》、《上坟》、《庙会》等,其中《烧炕》一文被多家微信公众平台和网站转发,好评连连;《庙会》一文入选西安岐山商会举办的征文活动等。每次发稿前,二哥都要让我帮他把把关,不然心里没底。

这次二哥写的文章叫《心想事成》,是根据自己人生经历,说明人活着应该有想,而且只要付诸行动,梦想就一定能变为现实。文章中心思想明确,语句流畅,只是标点符号和段落安排方面稍有紊乱。

二哥文章最大的特点是乡土气息浓厚,喜欢用方言也是一大亮点,因此赢得大批乡村网络读者和粉丝。有些网友对二哥的文章评价蛮高,说贴近生活,朴实无华,真切感人,具有原生态花草清香味,读后使人心旷神怡;还有人说二哥是“农民的贴心人”和“乡村作家”,等等。

二哥并非职业作家,只不过是二十多年前从老家来省城做小买卖的农村人,前年刚过知命之年。二哥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没有上过高中,更不可能上大学,为了生计,当过农民,种过庄稼,学过木工,拉过砖瓦,摆过地摊,散过传单,开过饭馆,卖过服装,经营过商店,等等,就是没有干过任何一件与文字相关的工作。可就是这样一位很不起眼的市井小人物,却在一之间喜欢上了写作,并且从写一两句话,到写一段文字,再到写一整篇文章,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仿佛过去所有生活经历都成了他取之不完、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二哥的写作初衷竟是为了打发时光。二哥做小买卖,平时除了订货就是日复一日、起早贪黑地守店,挣的全是辛苦钱。生意忙的时候,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更不可能去想别的事情;生意差的时候就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生活也变得乏味无聊没意思。尤其自去年以来,经济萧条,生意惨淡,每天在店里除了看电视,就是一个人坐在那里胡思乱想。人到了这把年纪,常常是眼前的事情记不住,过去的事情忘不了,回忆过去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二哥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也不会打牌,生活极其单调。半年前,他突发奇想,想静下心来学着写东西,并以此来打发时间,如果可以,也算对自己的前半生有一个记录和交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歪打正着,这一写还真写出了名堂。最初是用笔在纸上写,可许多人想看很不方便,尤其是老家的好朋友看不到。后来听说用手机可以写,还能随时随地修改,并且可以发到微信和朋友圈与大家分享,于是,下决心花了四千多元买了一部屏大好用能看清字的手机。从一两句话开始写,到三言两语的人生感悟或类似心灵鸡汤一样的文字,再到后来一篇又一篇文章出现,虽说每篇文章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如意,但毕竟是出自业余文学好者之手,而且半年时间有四五篇文章发表,进步非常大,实属不易,值得可喜可贺。

话说我们家姐弟四人,都出生在共和国最艰苦的岁月里。大哥自小聪明能干,深得父母喜欢,父亲常夸大哥有本事;二哥老实本分,我年龄最小,母亲到老都偏心我们两个。父母亲在世时,二哥经常开玩笑逗二老开心,说他小时候,父母“爱大的,偏小的,中间夹个受气的”,他就是那个受气的可怜人,等等,全家人听了都在笑。我对二哥说,我们兄弟三人好比是一块汉堡,大哥和我就相当于汉堡上下那两片面包,虽然油光脆亮,容易引人注目,但最可口、最有营养价值的是中间夹芯的肉和菜,二哥听后感觉非常开心。

我们小的时候,家大人多,劳动力少,生活非常贫困。加上家庭出身是地主,父亲又是右派分子,全家人在村里抬不起头,说不起话,遭人挖苦讽刺、歧视诋毁是常有的事,大姐因此早早就嫁人了。大哥初中毕业没有资格被推荐上高中,14岁就在生产队参加劳动了。那时候,每家每户吃粮食全凭家中劳力挣工分所得,为了多挣工分多分粮,二哥初中毕业也参加劳动了。二哥个头小,没力气,胆小怕事,不爱说话,队长就安排他跟妇女们一起干活,也只给他跟妇女一样的工分。再后来,有人安排二哥跟队里的一个女哑巴一起干活,一年下来更是说不了几句话,好多人以此来取笑二哥,说他活得连个哑巴都不如!

在二哥的文章《心想事成》里可以看到,当时生产队有人说话更难听,譬如“你娃这辈子就是打牛后半截的料(意为一辈子耕地种田当农民)!”,“这辈子就是打光棍的命!(意思一辈子娶不到老婆)”,“这辈子把架子车给你娃焊在沟子(屁股)上了(意思是一辈子拉架子车,当农民,干苦力)!”等等,这些话极大地刺伤了二哥的自尊心,认为自己的人格遭到了践踏和侮辱,活着没有什么意义,曾一度想要自杀,不愿与人交流,性格越来越孤僻,以至于到了结婚年龄,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相亲无数次也都以失败而告终。

改革开放以后,在县农机公司当炊事员的大哥辞职下海,在宝鸡市开了一家岐山饭馆,发现效益不错,第二年又开了一家,并把二哥叫来一起干。饭馆风味独特,货真价实,干净卫生,生意非常红火,《宝鸡日报》经常报道大哥和二哥的饭馆,不到几年时间,他们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老板和万元户。

这时候,二哥也遇到了自己心爱的另一半(就是现在的二嫂),两个人情投意合,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可大哥担心二哥被骗,硬是不看好这门亲事,说人家姑娘娃肯定是看上二哥的钱了。二哥却执意非她莫娶,并亲自到二嫂娘家去求婚,在征得娘家人同意后不久,俩人便步入了婚姻殿堂。第二年,他们的宝贝女儿婷婷出生了,第四年儿子少平出生了。

1993年,我把大哥二哥叫到西安来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他们都在这里安家置业了。二哥二嫂刚到西安时摆过地摊,散过传单,卖过服装,开过商店等,上过当也受过骗,但他们始终夫唱妇随,不离不弃。现在二哥有房(两套)有车,女儿前年结婚,也有了小外孙女,全家人日子过得挺滋润。

已过知命之年的二哥现在又喜欢上了写作,并且劲头十足,感觉过去所经历的一切是老天爷赐给他最好的创作素材,只恨自己水平有限,无法准确表达。二哥回忆说,在西安打拼这么多年,“天道酬勤”、“勤能补拙”使他受益匪浅。现在他更是夜以继日地学习,有时候为了脑海中闪现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创作灵感,会三更半夜爬起来写在本子上。

二嫂高兴地说,二哥自从喜欢上写作,仿佛变了一个人,比以前更勤快,更充实了。二哥也觉得自己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只是文学基础太差,常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感觉自己需要补充和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二哥说,等有一天不做买卖了,就去老年大学写作班进修,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文/武双安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1671/

二哥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