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棕香袅袅

2013-06-13 11:41 作者:切慕溪水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五月榴花妖艳红。绿杨带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

——渔家傲(宋·欧阳修)

棕香袅袅

(一)

奔走,在这风景优美亚热带海滨城市,无暇细细品味。在周而复始的时光里膨胀,冷缩,萧瑟和跃动。与步步逼近的尘埃对峙,追逐着高速运转的生活生命如日光下的影,在时光蚕一样脚踪下消长,并将注定消失在夕阳最后一抹余辉的长长叹息里。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承载千年人们对生活的思念感恩、憧憬、祈愿等情感的端午节,一如既往地如期而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假期三天,实在难得!捧一卷古书,掬一缕茗香,几净茶清,静坐窗前,心若莲花般清净。望将去,时光荏苒,往事如昨影影绰绰,如薄如蝉翼浮云,恣意舒卷,似仙子丝巾旖旎缠绵。微醺双眸,袅袅粽香,沁人心田。

有风,吹自千年古国,带着袅袅粽香,孕着幽梦一帘。梦里,花落如雨,人欲醉。酝酿着缕缕粽香的浓浓墨香从古朴的书籍溢出。此刻,我拘一袭轻风入怀,轻飘若仙,撷一缕粽香入心,连杂着的墨香,一起氤氲成平仄的诗阕。

亭台处,筝声清越,穿尘掠雨。顺着摇曳的枝头,如清泉般流淌。渐渐地,在烟雨朦胧中,萦绕。酝酿着一个千年传奇,在素衣女子指尖回旋。

一声沉重叹息,凿穿了历史的后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化作几叶龙舟,碧水间穿成行行诗韵: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1】

雨落,打落几片花红。倏然,在眼睑处,滴落成一抹情韵,挥之不去。

撩开历史的轻纱,父溺曹娥,年华豆蔻,泪水浸湿陈旧的《经》,如落水树叶,化作涟漪层层,却成就了一个古老传说。【2】

……

一个人,闲庭若步,迈向历史幽巷,在粽香的转角处停留。我优雅地伸出手指,挽留那份悸动,似乎只是一种虚无,一份淡然。

蓦然回首,灯花阑珊处,只捉到一个悠长的身影,在微弱的灼光中却留下缕缕粽香,氤氲在历史发霉的古书的香气里,掠过枝头,穿过小溪,在尘封处,跌落成一段绝美的回忆,并最终沉淀在追梦人心底。

……

(二)

枯旱五月,也连带枯竭着些许悸动和渴望。影子在阳光怀抱里蜷缩着,缱绻相依,默然合拥。凤凰木,以秀美的身躯将记忆分离。落去的是陈旧的残红,披展的是灼灼的火红。阳光出来的时候,安静的光影交叠,絮叨着时光的隐秘。

游走历史,耳边回响的是“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的千年慨叹。屈子词赋,子胥冤魂【3】,皆在江浙“迎涛神”的风俗中回荡,并最终凝结在厚厚的唐诗宋词的乐谱里。

六月,在熟悉的麦花金黄里铺张蔓延。今雨季的流踪也被炎炎烈日挤的无影无踪,流露出重重的焦灼。日子一片片剥落翻转,如同江边的槭树,红了又淡,淡了又浓。坠落萌生,生生不落。

一人时候,常牵起记忆陀螺。让漂浮旋转的影像,挪动在心口,如虚如幻、似真又实。

飞旋飞旋,日子淡了,很多事晕糊在母亲双手飞舞下的擀面团里。只是内心对亲情的挨近和需索,却从来没有如此执着。艾草和粽叶气息,裹藏着母亲自始不辍的无私给予。长着茧子的手掌,曾经带给我们食物和温暖的饱满的感动。艾叶米果,糯米粽子,将记忆铭刻得如此清晰如故。六月,粽香流溢农村的街巷时,母亲温和的身影是恣意而乐的亲近。

有草,名艾蒿。本不高,叶微白,不知是不是被无数母亲的汗水漂洗的缘故。却有淡淡的草香,常在母中氤氲成云。

长庚已睡、启明未醒,母亲早踩着露珠的脚踪,采来艾蒿叶,熬泡成浓浓的亲情之水,给我们洗脸、沐脚、浴头、擦身,说是在这一年都将心明眼亮、避暑驱寒、体健身壮、百病不侵。

伸颈、抬手、提脚,似乎上面还有母亲拴系的五色线,说这样小孩子不仅可以驱邪避寒,而且还不会被虫子咬到。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端阳,那端阳,处处都端阳。”母亲教诵的歌谣在颈项、手腕、脚踝、也在心头荡漾成五色彩虹。

生之生,去之去,无言背离,偶然浮现,一些不能离弃的苍凉,在骨骼里安静蜷缩,怯怯生罅。唯有文字,佐证过尘殇。

粽香袅袅,有花飘然落下,淡淡的余香缓缓萦绕,恰巧落入我心湖中央,荡起圆晕阵阵。

有花瓣,倏然落入手面。明目细辨,断裂枯萎的纹路间,渗透密不透气的旧事,悄然树立在苍白的指尖。耳朵是身体的花朵,它张开细弱的倾听,储存来往的声息。风的步履,云的缩胀,花朵和叶子的嘁嘁促促的密语。

粽香袅袅,静悄悄的,只听见母亲裹粽子的手指来回穿梭声。细绳,粽叶,糯米。还有墙脚的月季,正开着花。

……

(三)

暖风熏过,粽香袅袅。回望端午断桥边,烟蒙蒙,雨淼淼,却无言。

来匆匆,去匆匆,偶路断桥头。有画额【4】女子,头戴豆娘【5】,手持香囊【6】,提玉粽一篮,垂目含情,一汪秋水化作相思融入碧波,在斜阳余晖中翕动。

夕阳西挂、溪水畔,佩戴特制香囊,品着你送的玉粽,持纤手,不由得,想起,许仙与白娘子的千古佳话。粽香袅袅,一缕幽香飘然而至,沁入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水面那莲角一抹嫣红,宛若你凝露的双眸,满锁清幽,演绎着千年的爱恋。

未思量,意难忘:“苇叶青青裹香粽,糯米红枣情正浓。针针五线绣荷包,白芷芩草意葱茏”。曾几何,与你梦里相约,漫步江南烟雨。撑着油纸伞,踩着青石路,绕过石拱桥,湿漉漉的情思,在潇潇暮雨中缠绵、流淌。那一江幽幽碧水,那一池淡淡荷韵,晕染了你的鬓角。那浅浅的思念,那幽幽的情怀,渲染了你的眉黛。捧起你的素手,氤氲的泪眼,脉脉含情。此刻,我想借清风明月,吟诵一阕诗词,将满心的爱恋与执着,用平仄的韵律弹奏一曲滚滚红尘。

心悠悠,情悠悠。咏叹:“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粽香袅袅,时光悠悠。选择了远方就应风雨兼程,是粽香里的一生承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粽香里的永远歌谣。

(四)

粽香袅袅,时光荏苒。

我似乎跨越了千年,乘一只篙点乌篷船,荡舟“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江南清水湾。小船轻灵地划动,荡起粼粼波纹。耳畔溅起阵阵水声,如珍珠般清亮。我挥动竹篙,起起落落,如飘动的音律,旖旎动人,似一船的星辉,斑斑驳驳,如歌如箫。那竹篙,一头系着相思,一头挂着爱恋。

微风拂过,梦醒江南。

有恶浊气息,随风而起,从无到有,愈来愈大。冲击着袅袅粽香。

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戴香袋,吃“五黄”、熏“五毒”、悼屈原、念曹娥……端午节本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思念、感恩、憧憬、祈愿等诸多情感,传承爱国、敬亲、忠贞、诚信等古老传统风俗,尤其2009年,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可更好传扬传统文明,与时俱进,正当要为其注入时代新血液,使其以更加自信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可是今天,端午等传统节日却大有演变成为“送礼节”、“吃喝节”、“消费节”之势,原本充满诗意的节日少了甚至没有了以往人文氛围。

粽香袅袅间、悠悠假期里,我们不禁追问:端午是“假”还是“节”?本是纪念诗人的节日为何只有商味而难觅诗意?粽衣女体盛、模仿屈原投江蹦极,传统节日的风骨为何媚俗化?申遗成功后,端午节保护的出路又在哪里?

一盒粽子动辄成百上千元,面对“天价粽子”令人瞠目结舌的价格、繁复过度地包装,我们的确已不见了端午文化,却满溢着富于巴结与讨好的媚俗气息!

长沙某餐馆“粽衣女体盛”的推出,我们看不到丝毫的端午传统文明的影子,却看到的是媚俗、肤浅。诚如有网友所说:传统文化媚俗化之风大行,今天用“人体”为噱头卖粽子,明天就有可能衍生出来卖月饼、汤圆、饺子……长此以往,我们留给后代的必然是扭曲变态的文化审美观。

我们实在有理由相信这种为了吸引眼球而极尽卖弄炒作之能事的做法完全是在抹黑端午节,我们有理由质疑:商家的炒作到底还有没有道德底线?

“为纪念端午,武汉网民们模仿屈原跳江。”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时代的浮躁与作秀,看到的是一群人的迷失与堕落。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贝琼《已酉端午》)毫无疑问,几千年来屈原的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国人,端午节成为世界遗产说明其精神也为世界所认可尊重。因此,过端午节、弘扬端午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回归到屈原的爱国、为民、求真、向善的精神上来,大概这才是端午节的核心内涵。

……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宋苏轼,六幺令·天中节·端午)

吟诵着苏子辞赋,有袅袅粽香迎风入鼻,沁人心脾。说不清粽香袅袅是来自历史墨香、还是家乡苇叶、还是恋人香囊……“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纪念孝女曹娥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3】迎涛神

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4】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5】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6】戴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476881/

棕香袅袅的评论 (共 5 条)

  • 寄意秋水
  • 今生依梦
  • 婉约
  • 纤纤柳絮
  • 着墨
    着墨 审核通过并说 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知识,非常具有质感,从文章中我们收获很多,期待更多这样的文章。问好作者!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