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锤儿声声

2011-03-20 10:00 作者:山野听风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童年记忆里,家里穷的叮当响,除了生产队分的少的可怜的粮食外,全指望父亲上山开采石板赚些零用钱。寒来署往,一双勤劳的大脚,便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上留下深深的烙印,而伴随我童年时光的是父亲那开山劈石的锤儿声。

锤起锤落,换来的只是一家十几口人的勉强度日。终久难以为继,在我还不记事的时候,年长的哥哥、姐姐们,便当兵的当兵,闯关东的闯关东。那时,如果添饱肚子算是享受的话,上学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在家的姐弟5人当中,5哥只读了3年书,2姐一年书都没读。缴学费困难,父母只好让我和弟弟先上学,长我两岁的三姐在经过多次抗争之后才圆了上学的,差距是比弟弟还低一个年级……。那悲怆的锤儿声中,流露出的是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也寄托着童年的纯真和渴望。

石匠活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从我会走便是父亲的跟屁虫,耳闻目染,便也知其大概。石塘窝在村西面的半山腰上,天如冰窖,天似火炉。推车当然上不去,因此,石材开出来之后,还要用铁链拴紧拉下山来,再卖出去。往下运石板既靠力气,也靠技巧。从山腰顺着峪沟往下拉,劲小它不动,劲大了下滑的速度太快躲闪不及又容易伤人。曾有一个袁姓的石匠被下滑的石板活活砸死。虽说干的是力气活,却是一天两餐,地瓜干拌稀饭,如果改善一下生活便是吃顿玉米面窝头。

五年级的时候,父亲的铁锤依然没有敲打掉家庭的困境。哥结婚、姐出嫁,一切都要花钱。盘算来盘算去,父母唯一的办法是不让我和三姐上学了,这样能把一年10多元的学费省下。三姐听话,说不上就不上了。但我却执拗的很。那一年,刚恢复高考,不知道恢复高考是啥意思,但听说考上大学能吃公家粮,于是,便整天价哭着闹着坚持要上,并声明不让家里花一分钱。父母最终妥协了。就这样,带着吃公家粮的梦想,继续跋涉在多舛的求学之路上。

为了解决学费和补贴家用,十多岁的我开始了勤工俭学。天逮蝎子,挖草药;夏天打克柏子;秋天捡桃核;冬天虽说没东西可卖,但可以拾柴火,减少买煤支出。也许,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动了上苍,好心的邻居竟然送给了我一对活泼可的家兔。经过精心饲养,一年之内居然繁殖了一、二十只。那年月,一对兔子能卖5角钱,在学费一年仅3、4元钱的年代,不但能交上学费,还能解决其他些许困难,父母直夸奖我能干。时至今日,做梦还梦见那成群的兔子,红的眼睛,白的身子,大大的耳朵。

一切都靠自觉。不记得父母催促过自己起床,也不记得父母催促做作业。记住只是,要想有书读,有学上,就必须好好干活,不惹大人生气。稚嫩的肩膀,从12岁那年开始学挑水。几丈深的水井、几十斤重的水桶,那时候是怎么提上水来,又是怎么挑回家的,现在想来都觉的不可思议。每逢寒署假的时候,还要跟大人们一起种地、收庄稼、整大寨田,挣那不值多少钱的工分。一家人要吃饭,又没有电磨,好像每天晚上,都需4、5人推磨、落面,干完后便是煤油灯下永无休止的挑灯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功夫不负苦心人。1982年终于考出了农业地,小山村里飞出了金凤凰,不但全家人高兴,全村人也荣光。村干部给我家送来了牌匾,也给本人赠送了钢笔和笔记本,笔记本写着“祝XX同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现在仍然作为宝贝珍藏。遗憾的是,父亲已于两年前伴着那凄婉的锤儿声溘然离世,无法看到小儿子走进高校的大门。喜乎?悲乎?

时光荏苒,山村巨变。人们盖房子再也不用石板作屋檐石了,西山的锤儿声,也悄然消失近三十年了。纵然时光流失,许多事情已经忘却,但记忆的长河里,仍不时闪现父亲那终年忙碌、疲于奔命的背影,还有那蕴含时代印记的锤儿声。锤儿声中,我学会了做人、做事,学会了自立、自强、自我超越。

你听,那锤儿声还在响,叮当,叮当……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03909/

锤儿声声的评论 (共 4 条)

  • 韩亚残
  • 乐之云墨
  • 张继
  • 伊若雪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