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230

2018-08-04 06:37 作者:张关林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230

9.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注释——法:法则。语:告诫。巽(xùn)与之言:好听的话,恭维称道的话。巽,谦逊,恭顺。与,称赞。说:同“悦”。绎(yì):原指抽丝。引申为分析、探究事理,鉴别是非真假。)

(白话)孔子说:“符合规矩的告诫之言,能不听从吗?但可贵的是要改正缺点。恭维好听的话,能不让人高兴吗?可贵的是要进行分析。只晓得高兴,不分析鉴别;表面接受忠告,实际上不改正,我对这样的人也是没办法的!”

(张说)孔子指出,别人对你提出的符合事实的告诫,虽然未免不高兴,但必须据此改正行为,才是正确态度;而别人对你的赞扬,虽然听了很开心,但必须分析是不是符合事实,这才是正确的态度。但有些人表面接受忠告,但不考虑改正;有些人听了赞扬的话眉开眼笑,却不知道那是假话。对这样的人,孔子认为无可救药了。言外之意,这样的人我才懒得教呢。

谁说孔子有教无类?对只有表面功夫的人,对只知道听好话,无自知之明的人,孔子是不会教诲的。这些人并非十恶不赦,孔子为何对他们如此严厉?那是因为这两类人有严重的素质缺陷,前者言行不一,后者无自知之明。学习和教诲,诉诸于知识的积累和顿悟,无法改变人的素质,而言行不一和无自知之明,对做学问也是严重的障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请注意,拒绝忠告,并非言行不一。有的人听到忠告就很生气,根本不会去改正,这样的人很坦诚,只是尚未认识到那是忠告,这是认识问题。孔子指的是那些认识到劝告是对的,表面上也诚恳地接受了,但根本不打算落实的人!那才叫言行不一,阳奉阴违,这是人品问题。

纳谏最著名的例子是李世民和魏征。李世民听了魏征的“法语之言”,暴跳如雷,恨得牙痒,想杀掉这个老匹夫。这是认识问题。静下细思,深觉有理,马上“改之”,足见其英明睿智。喜欢听好话,不加分析的典型例子是齐桓公,齐桓公年轻时也是少见的英主,老年之后趋向昏聩,对易牙、竖刁等人的阿谀奉承,一味“说而不绎”,最后死于这些小人之手。

可见,对待“法语之言”和“巽与之言”的态度,属于成功因素。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ysk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230的评论 (共 5 条)

  • 听雨轩儿
  • 程汝明
  • 淡了红颜
  • 襄阳游子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