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261

2018-09-04 06:50 作者:张关林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261

11.23,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注释——畏:拘禁。孔子在匡被误认为阳货而遭拘禁。女:同“汝”。)

(白话)孔子一行被拘禁在匡这个地方,颜渊最后才来。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呢!”颜渊说:“您还活着,我哪里敢死?”

(张说)本节的重点在颜回的回答。孔子能这样问,说明孔子在危急之时仍不失平时的豁达幽默。在有生死之虞的时候,人们通常是忌讳谈“死”的,但孔子却不忌讳,说明他充分做好了死的准备。而一向谨言慎行、态度严肃的颜回,居然在这个时候也诙谐起来:老师还没死,学生哪敢死呀——说明颜回并非学霸型的书生之辈,他属于那种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政治人物。颜回能在生死存亡之际跟老师开玩笑,其精神境界的确超乎常人。

11.24,季子然问道:“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注释——季子然:姓季孙,名平子,字子然,是权臣季氏一族的人。因为季氏任用子路、冉有为家臣,所以季子然这样问。与:同“欤”。)

(白话)季子然问孔子说:“仲由、冉求可以称得上是大臣了吧?”孔子说:“我以为你是问别的事,原来是来问仲由和冉求的啊。所谓大臣,就是用道义来事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就宁可不干。现今仲由和冉求,可以说是具有一定才能的臣属(算不上大臣)。”季子然说:“那么,他们会什么都跟从季氏吗?”孔子说:“杀死父亲和君主这样犯上作乱的事,也是不会跟从的。”

(张说)背景是子路和冉求已经去帮季氏做事了。这时候孔子听说季子然有问题来问,先还以为问别的事,没想到是来问子路和冉求两人的事。这本来是孔子心里的想法,没有必要说出口,但孔子故意说出来,自然是有用意的,用意就是要表示这两个人的事是小问题,何必劳动大驾辛辛苦苦跑来询问呀?从而表明,子路和冉求去帮季氏做事,孔子既不赞成,但也不怎么反对,不过是小事一桩,没什么可重视的。季氏以为得到两人的帮助,就等于得到孔子集团的支持,孔子如此说,就是为了表明立场——这是学生求职的小事,到季氏公司,或者到孟氏公司任职,还不是一样。

季子然的问题是,这两人算不算国家栋梁那样的大臣呢?这一问的用意明显,是把季氏当国君来看待了。孔子如果说他们是大臣,就等于承认季氏类似国君了。这两人的确具有大臣的素质,又是孔子的学生,如果孔子不由自主承认他们是大臣,就间接承认季氏的国君地位,于是落入了圈套。

但孔子绝不是简单的书生,早就胸有成竹。于是对大臣下了这样的定义:“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根据道义来为国君服务的才是大臣,其中有两个条件,1,行事合道;2,为国君服务。缺一不可。这两个学生不是为国君服务,所以不能称为大臣。但他们具有大臣的本事,所以就叫做“具臣”——有本事的臣子。孔子既不愿承认季氏的国君地位,有不能否认弟子的大臣本事,于是煞费苦心杜撰了一个新词“具臣”。意思是,子路和冉求虽然具有大臣的能力,但服务对象不是国君,所以不能称大臣,只能称“具臣”。

季子然显然没听懂这个弦外之音,因为他又问了:“那么他们会不会什么事都听从季氏呢?”孔子白了他一眼,打开天窗说亮话了:“你说呢?如果遇到弑君弑父、大逆不道的事,也跟着走吗?当然不会!”

这是孔子对季氏政权提出的最明确的警告。

孔子借季子然提的问题,阐明了自己的立场。他认为季氏不守礼制,但尚未走极端。两个学生去为他做点事,也是可以的,但不要以为是像大臣扶持国君那样的服务。如果季氏走极端,公然造反了,性质就变了,这两个学生是绝不会跟着走的。——这番意思是通过对方的问题,不露痕迹地曲折地表达出来,孔子的辞令能力可见一斑。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wyt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261的评论 (共 5 条)

  • 紫色的云
  • 王东强
  • 听雨轩儿
  • 淡了红颜
  • 三月雷
    三月雷 未通过并说 不知是原创,还是复制登发。为避纠纷不予通过。应注明原创。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