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264

2018-09-07 06:40 作者:张关林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264

《论语》第十二部分《颜渊》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克:克制。复:实践,践行。)

(白话)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回归礼制就是仁。一旦都做到了这点,整个社会就是仁道社会了。但落实仁德全靠自己,能由得了别人吗?”颜渊说:“请问为仁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事情不看,不符合礼的事情不听,不符合礼的事情不说,不符合礼的事情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很聪敏,也要落实您这番话。”

(张说)这段话之所有有名,是因为其中含有后世经常使用的两个词组:克己复礼和四个“非礼”。克己复礼,是“仁”的基本定义,它由两部分组成:1,自我约束,即自律;2,遵守规矩。许多人都问过仁,孔子的回答都不同。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孔子是针对问的人具体情况而作出具体回答。只有对颜回,他的回答才涉及“仁”的基本定义:自律以求合规。为什么呢?因为对于颜回,孔子没有特别需要敲打敲打的地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孔子接着说,一旦人人都做到“自律而合规”(克己复礼),天下就成了理想社会。我们知道,这是孔子一厢情愿的虚幻愿景。

孔子接着又说:为仁还是不为仁,全在于你自己,跟别人无关。这句话其实很重要,它指出是否为仁,不要去看别人怎样。如果豺狼当道,秽行肆虐,你难道就不“为仁”了么?如果为仁与否是以别人的行为为转移,社会就会盛行“你不义,我就不仁”的行为逻辑,就会陷入“睚眦相报”的恶性循环,永远不可能“天下归仁”。孔子告诫颜回:不要看别人怎样,别人再坏,再无聊,再没事找事,都不能影响你的为仁之心!因为你是仁德社会的火种,火种的使命就是要点燃其他不会自燃的东西。

比如现在的中美贸易战,中国政府的底线是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对美国求同存异,能让则让,如果损及核心利益了,对不起,只好进行自卫,并没采取睚眦必报的方式。这不是害怕,这是“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的超级大度。

孔子接着说了著名的四个“非礼”,其实就是一句话,行为要合规!古人写字困难,但这里却这么啰嗦,原因在于尚未进入抽象概念阶段,喜欢具象寓意。孔子时代还不习惯把“视、听、言、动”概念归纳为一个抽象概念——具有倾向性的“行为”,所以不厌其烦地絮叨,但我们现在不必拘泥,只需要理解为:不要做不合规的行为!(香港影视剧把“非礼”狭隘地理解为男女的性冒犯,反映了殖民社会的浅陋。)

颜回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你的话是肯定能做到的!”颜回保证做到行为合规。

“克己复礼”和“非礼不做”,是从思想到行为的过程:约束自己,让自己在思想上从不规范状态回归到规范状态,然后再落实到具体行为中去。这个要求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要求人们自我约束,行为遵守规范,在任何社会环境中都是对的!这是有秩序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人们通常不会反对“自律而遵规”的要求,但是会反对“规矩”的具体内容。比如过去许多人反对“克己复礼”,是因为他们把“礼”狭隘地理解为周朝的制度。即便孔子再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想着“周礼”,但并不妨碍我们把“礼”理解为广义的制度,这样一来,这句话就是真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sdt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264的评论 (共 3 条)

  • 听雨轩儿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