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142

2018-05-21 06:57 作者:张关林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142

6.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知:同“智”,聪明,智慧。务:致力于。)

(白话)樊迟(孔子学生)问怎样才算有智慧。孔子说:“治理百姓最重要的一点,是敬鬼神而远之,可以说有智慧了。”樊迟又问怎样才算仁德。孔子说:“有仁德的人,遇到艰难的事就争先去做,遇到能获利的事退居人后。这可以说是有仁德了。”

(张说)学《论语》要注意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特点,就是孔子答问,从来不抽象地谈问题。比如学生问仁,孔子的回答都不同。颜回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子贡问仁,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司马牛问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訒(说话迟钝)。”现在樊迟问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死读书者见此,便如堕五里雾中,不明所以,觉得孔子很滑头。其实,这才叫真正的学问。只知道“克己复礼为仁”的人,其实只停留在抽象理论的层面,不能算真正掌握了“仁”的知识。任何知识,都有它最抽象的含义,但它真正起作用的含义,是在具体环境中的具体含义。而具体含义书上是没有的,需要你自己去找出来。提问题的人,都是自己在具体环境中遇到了具体的问题,你的回答就必须针对他的具体情况来,泛泛地背书而谈,等于没有回答。比如这次樊迟问仁,是因为自己要出去当官,他不知道当官怎么做才算仁,如果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根本解决不了樊迟的问题。孔子针对樊迟的具体情况,从“务民”角度谈仁,就是“先难而后获”(困难的事自己来,好处让给别人)。樊迟先问的是“知”,即怎样做才算有智慧。孔子也是从当官行为的角度来回答的,可见,“敬鬼神而远之”也是对当官的说的,不是对所有人说的。

《论语》的这个特点实际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条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为什么孔子认为当领导最智慧的行为是“敬鬼神而远之”呢?这说明孔子对社会人事因果关系的了解程度远超当时的水平,是非常透彻的!

行政管理会经常遇到难以解决的事。在古代,官员遇到疑难,很简单,就去占卜(请求超自然力给出行为指导),卦象怎么说就怎么做。或者去求神祭祖,靠超自然力量来禳灾祈福。人们普遍认为占卜结果代表了神的意志。但少数睿智的人知道占卜和祭拜只是一种政治手段。最说明问题的是武王伐纣前夕姜子牙的行为。当时周武王吃不准攻打商朝能否成功,便叫人占卜,看看老天的意思。占卜时姜子牙不在。姜子牙赶到时,正好占卜师把龟甲从火中取出,在查看龟甲裂纹显示的凶吉。姜子牙见状,一脚踩碎龟甲,对周武王说:“吊民伐罪,天下大道!当为则为,当不为则不为,何祈于一方朽物?”——请注意,姜子牙是经常算卦的,此时居然一反常态,还把占卜的龟甲称为“朽物”,说明他心里完全知道占卜是怎么回事。占卜只有两个作用,第一,不知道怎么办时,让偶然性作出决定;第二,用占卜结果来强化人们对自己决定的信心。现在既然已经决定伐商,还占卜什么?万一占卜结果不吉,难道放弃吗?——这是一种彻底的“万事由我定”的主动。孔子也是这种态度,但“占卜是手段”这点是不可以说穿的,所以孔子告诫当官的,遇到疑难,要“敬鬼神”(占卜、祭祀),以定民心,但不要相信鬼神(远之),要靠自己的力量。不要自己陷进去,真去信什么占卜结果!

这是中国传统思想最精髓的内容。西方有一位学者,他发现中国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中国人从来不相信超自然力量,只相信人的力量。这位学者用神话为论据。的确如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仓颉造字,这些神话故事无一不体现人的大无畏主动精神,根本没有“上帝”的位置。孔子的这句话就反映了这一传统。

对于官员来说,最能体现“仁”的精神的就是以身作则:难做的事自己来,不要推诿给下属;有好处分给下属,不要独吞。能做到这些,就是有仁德的官。

“仁”的基本精神是关心尊重他人,但这个基本精神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内容,需要具体化才行。樊迟问仁问了好几次,孔子每次的回答都不同,这是因为具体情况不同。——仅仅知道概念的原则含义是不行的,重要的是知道这个概念在具体场合的实际含义,这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概念。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rrmr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142的评论 (共 6 条)

  • 听雨轩儿
  • 浪子狐
  • 襄阳游子
  • 紫色的云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