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243

2018-08-17 06:23 作者:张关林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243

10.11,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注释——菜羹瓜祭:或作“菜羹必祭”。齐:同“斋”。)

(白话)虽然是粗饭和菜汤,也要先祭一祭,一定要像斋戒时那样虔敬严肃。

(张说)本节主要说祭祀时,不在乎祭品是什么,但祭祀仪式和虔诚之心不可少。祭祀和斋戒是对象不同的两种仪式,祭祀是对先人的顶礼膜拜,斋戒则注重自己的身心净化。但两者的目的是一样的:纯化自我。现在许多人还在祭拜,但目的与古代不同,现在的祭拜成为一种投资:讨好超自然力量,为的是能换来好运。

10.12,席不正,不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注释——席:古代没有凳子或椅子,是在地面上铺席子,坐在席子上。

(白话)坐席摆得不合礼制,不坐。

(张说)这涉及到礼制。在古代,几个人席地而坐讨论问题,不同地位的人坐在不同的位置,是有规定的,这就叫“席正”。后来多数人不讲究了,但孔子还很讲究,所以特别点出来。其实,“席不正,不坐”可以引申出更深的意义:席位是身份的象征,就与尊严联系起来。席不正,可理解为尊严受辱,不坐,可理解为用行为来挽回尊严。

10.13,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注释——乡人饮酒:举行乡饮酒礼。杖者:老人,拄拐杖的人。)

(白话)在举行乡饮酒礼后,要等老人先出去,自己才出去。

(张说)本节反映孔子敬老。

10.14,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注释——傩(nuó):古代迎神驱鬼的仪式。阼(zuò)阶:东面的台阶,主人站的地方。

(白话)本乡的人举行傩仪式时,穿着朝服站在东面的台阶上。

(张说)这种做法现在已不好理解。

10.15,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注释——问:问候,问好。

(白话)孔子托别人代为问候在别的国家的朋友时,要躬身下拜两次,送走受托的人。(孔子对受托人十分恭敬,这是聪明的。有些受托人在兑现委托时遇到困难,本想放弃,但想到委托人的恭敬,只好勉力而为。)

(张说)以上几节,记载了孔子在一些场合遵循的规矩。孔子时时处处以君子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不背离礼制。孔子的学生为什么要把这些事都记载下来?只有一个原因,即这些行为只有孔子在坚持,其他人已经不这么做了。现在来看,有些行为保留了下来,有些行为已经消失。比如迎神驱鬼仪式。有些行为始终保留着,如对受托人的恭敬,礼让老人等。尤其是“席不正,不坐”,这在外交场合始终保留着。比如,楚王为了侮辱晏子,不开大门,只开小门让晏子进来。晏子站住不动,说“这是狗洞,只有到狗国才钻狗洞的”,楚王只好打开大门。比如周恩来有一次签名时,一位记者问:“你用的不是派克钢笔吗?那可是美国制造的呀”。记者的目的无非是奚落中国工业落后。周恩来答道:对,是美国的派克钢笔,但不是商店买的,是在朝鲜战场上缴获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nxw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243的评论 (共 6 条)

  • 山鹰
  • 听雨轩儿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 淡了红颜
  • 江南风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