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方晓义理

2018-11-22 06:44 作者:沉思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读书方晓义理

有人会问,阅读有什么意义?对这个问题我也说不大清楚,但实话实说,阅读能启迪人的智慧,开悟人混沌的心灵,由于我的知识溃乏,经常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而尴尬,才由衷地下定了决心要利用一生一世间进行阅读,尤其是对圣人的典籍反复的咀嚼,积硅步行万里路,积溪流汇集成江河的点滴精神,去阅读道义之理,琢磨人世间之事,这乃是人生多么快乐的事情!

我知道我的文采不怎么样,却偏偏幻想着撰写天下文章,在思维快要枯竭的时候,我就赶快去充电式的大量阅读,从中摸索创作者对时政脉搏的把握,及行文的风格,这种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做法,让我的思绪充盈,有了写一写停一停,停一停又写一写的行文,这样写作的头脑并不能专一,不能一鼓作气地写尽天下风流倜傥之事,更不可能一气呵成惊世之作。

于是我想养成在闲暇的时间里了阅读,并模仿典籍中的精华,学习做人做事做自己的人生之道义,我觉得无论什么样的人生都要学会宽厚待人,懂得修身养性,不论在什么样的生活逆境里也要学会豁达宽容地待人,人生还要有容忍一切的耐心,才能修炼成做好人做善事的灵性。我知道我自己没有做大事的本领,可我也想约束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人生之事,这样才有了为思而写的荒诞想法。我如饥似渴的阅读,想让知识的源泉像涓涓的小溪,漫漫地流入了我的心田,并注入我愚笨的头脑中,智慧不仅能够开阔我的视野,也拓展了我的思路让我从阅读中感悟到知识的力量与敏捷的才思。我的阅读渐入佳境,兴趣广泛自也就会品味咀嚼文章的精髓,知晓了前人的思想释怀于人间的冷暖,能从生活中辨别事事非非。往往道义之理藏于字里行间也藏匿于人心,在于教诲做人要规范,诚实守信,遵守礼仪廉耻,尊重他人,不伤害无辜,要做好人,做善事,才能德行于天下体验到人间的美好

所以说,阅读方知义理,知道天下之道理,义理是圣人在大彻大悟中集大成者的思想体系是口传或书写救世的经验之谈的良方,圣贤之人能释义于社会乃至世界万物的精髓,用智慧的理念来构建社会的框架。在我阅读了国学的书籍中阅到了五十知天命便启迪了我的思想才知道国粹的精髓,让我领悟到了人生成长的经历,这个年龄才达到了智慧的巅峰。国粹的理念是要培养,明事理,懂规矩,做好人,做好事追求美好的人生,这样才让天下读书人引以为自豪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境界。”引导读书人励志于道义之理,方可汲取儒家、道家、法家、佛家修身养性的真谛,崇拜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自省地做高尚的人。

在国人值得骄傲的历史长河中,一位岂今为止人类有史以来非常了不起的圣人,孔老夫子,其学问学说用言简意赅的词语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满深奥的宇宙观的哲理告之于世人,精典的教育理念遵循了自然的规律,修身养性要建立统一的规矩,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于是实施了尊老幼,尊重长辈尊重师长,男尊女卑,在皇权思想体系中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的隶属成因,让统治者实施了几千年的统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圣人之言多于讲述社会礼仪道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赋予了哲理的理念,在不断地规范社会的群体中教化于民。圣人的自我人生也按现代择业观,做到了三十而立,立志于私塾教育为先河,开创了世人皆知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新理念,这一理念超越了时空育人不分高低贵贱,寒门一样出才子,让后人效仿的创业之道教化民众。

孔圣人的教育提倡因材施教,才有了具体化的教育方法受到了国人的欢迎。老夫子主张教化于民众,主要是懂得礼义廉耻来把人与兽类区分开来,又形象地解读君子与小人之举令世人惊叹,人不懂得廉耻怎么可以做人做事为国家效力。这从统治者角度考量,圣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人与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应分为三六九等,在治理国家与家庭及社会关系中提出了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妻等等的从属关系的学说在社会的实践和活动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证收效颇丰,让人和社会遵循这些关系与认识这些从属关系的隶属而文明。

孔老夫子也承认天才的存在,自然也提倡人凭借能力吃饭,是天命所授予的地位,人是不可以改变的,说到天命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的存在,人的能力是不可以把自己的现状改变的,这一事实这似乎有点偏极但通过努力奋斗也许会改变的。自创立私塾以来夫子的桃李满天下,孔子开启了一次人生的旅行带着自己的团队周游列国,用了十四年的时光想完成他个人的政治主张一路上没有说服一个顽固不化的国君使用自己的政治主张报效国家,最后不得不放弃了为民的政治理想的主张,回到了家乡继续他著书立说的学问。

然而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自然应该遵循天命,守于出生的地域、地位、身份、环境,听天由命地平平淡淡地过日子才是自己的造化,个人的这些条件早已注定了一生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样就不得不带着宿命的观点处世,做应该做的事情,能够有书阅读又何乐而不为呢。我在系统的阅读中又发现了书中的观点持有异议:说世界上的事物是可以改变的,但父子之间的关系永远也不会改变的,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无疑给了统治者莫大的安慰,规范了夫妻从属关系,夫唱妇随并把其它之间的关系如君臣关系变成了父子关系,来进行思想上的捆绑与束缚,下级必须绝对地服从上级,忠诚老实地永远效忠帝王将相。

生活中由于我的懒散懵懂,对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并不知晓,在阅读中慢慢知晓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理顺了人与人的一些关系,这才朦朦胧胧的懂得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斗争,也是要讲究策略与心计的关系,不是温文而雅的那种事不关己的关系,而是渐渐地看明白了人生,一些书中也写了这样的历史教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够杞人忧天,是需要经营的。

在这里才有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这是个哲学命题,也是做人做事的原则。孟子对人性的论述与孔子理论上有所不同之处,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并没有深入地剖析或者说透人心,或许孔子不想讲透人性的丑恶,只是讲解了人性是相近的,只有在环境的影响之下人才会改变的,只看人所处的环境带来的后果。而孟子也同样认为,只是更深入地剖析了人性论认为人性为善的这一主题才能解释透彻问题的实质。孟子从某些发生的事情来看,举例说假如一个孩子掉到了井里,只要看到的人都会流露出惊骇恐惧的表情,同时也会产生同情怜悯之心,这并不出于利害关系的考虑,完全是人内心深处自发的真情实感的流露,这样孟子用这个故事阐述了人性善的一面。针对人性论用水来形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人性,比如水本身无形无色无味流水的方向永远向下,又举例说:水用来浇灌庄稼是善,蓄水涝成灾是恶。水在堤坝内形成湖这时候会是拆东坝水向东流;拆西坝水向西流,来比喻人群和人性是需要引导的。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孟子论政说:恒产者恒心也。讲的是政府应该给百姓田地产业的经营权,这样才可以拴住人心而为之劳作,让老百姓就会为产业而不断地努力做事情,就会一代人一代人的传承下去,有了家业的人就会守业可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如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问题。

国人一度曾经用国企的产业,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如今改革开放从一些领域里开创性地产生了私有财产,企业的私有化农田包产到户,及城镇居民房产的私有权化,给人们带来了为财产而奋斗的鼓励体制。政府的本意是好的想让人民走上安定团结稳定的生活道路,这是一条十分完美的社会道路给人类绘制出一副美好的远大的蓝图。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样的机会肆无忌惮地大搞投机倒把大赚而特赚,并大肆地进行暗箱操作的权权交易、权色交易,官商勾结贪赃枉法使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暴利的炒作失去了平衡,扭曲政策想象的市场的本来面目。出现这样的现象纯属是一种打破了自然的平衡却也暴露了社会问题。如何控制房价更快的上涨便成了当前困惑的一个问题,虽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严格控制但起不到坚决执行的效果,只是暂时地遏止了房价过快的上涨,未来的房价上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呢?会严重破坏经济基础的平衡。抑制房价是当前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但是房价又牵扯到了地方政府的利益,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是严重的炒作行为造成的,其二城镇人口急增需求量扩大。其三是人人从众的心理因素也变成了推动房价上涨的原因。执行力的落实:政府部门提出严重警告,房价仍在上涨。提高首付款比率提高房贷利率不断加息相关的措施实施后,抑制房价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些观望者本意是等相关可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的政策出台,怀着侥幸心理等待房价回落。

目前从这一点上看到了,恒产者恒心也的想法实施,在如此的情形之下人们不得不先下手为强地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参加到了购买的行列中。购买者不断地增加与城镇化的建设速度之快有直接原因的,出乎意料之外一之间冒出许多购房的人来房子的需求量急骤增加。另外孟子修心养性论中主张人性之善。而荀子则与之相反他认为人性是恶的,透彻地解读了人性所以人需要教之。他举工艺的工匠,手艺并非天生的,而通过了不断思索实践总结经验后得出的结果,做出精美绝伦的器皿。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肯定说人有耳目声色之欲好利嫉恶如仇是人性。若顺其自然之性,则会发生争夺与暴乱导致淫乱残暴盗贼猖獗而亡了礼义忠信之果。所以故有法制教化、礼制规范与引导人才会有推辞谦让之德,才合乎于礼义的秩序,最终使社会安定有序地在修身养性方面荀子认为可以对症下药可对人的性格情感嗜好的不同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与手段进行必要的教养改造可以进行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教育方式。

墨子:鲁国人,学孔子之学说却反对儒家的学说自立治国之道,用其“兼爱”的方法整顿治理一个国家。在他认为爱人仁爱的基础上才是一条真正的救国的义理之道,你对人好,人就会对你好。另外墨子他敬畏鬼神,说人必须要敬畏鬼神,如果说人不怕鬼神的惩罚,那么还会用什么方法可以去管制人的行为,所以要人都要敬畏神明的办法来法理,天下就会出现大治。

还有道家的庄子:孔子的治学之略,温故而知新,说学习需要思考。而庄子则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何必要学习世界上许多弄不明白的事情呢,研究那些解不开的谜,有什么意义呢?人应该以静养来安身立命。人类不论你的能力与官位有多么了不起,生命才是最为珍贵的,人生追求的是荣华富贵、声色犬马、名利物欲等会让人产生烦恼。作为人应该去享受自己短暂的生命时光,可以体会身边的一些事物,只要掌握了某种规律就若无其事了。而不是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因为世间很多东西不是人想要搞明白就能够搞清楚的,就可以搞清楚搞明白的,千万别自以为是,未必就是,自以为是,非未必就不是。

我又想起了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韩国贵族,一生中主张法制。在他认为整个社会与人围绕着一个利字而运转,人与人之间为了利益而亲密地共患难。人是自私自利的,从人性的角度讲,离开利就不会有人人相互关联的社会存在了,什么友谊亲情的各种社会关系无利可图人也就无利就不起早了。那么韩非子又是如何宣扬自己的主张的呢?

立论的观点:生男生女皆是父母之骨肉,待遇却不同的现象,生男之庆贺生女则杀掉是为了长远的利益而打算的。在治理政务上那些没有亲戚关系与血肉相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又有什么关联呢?举例说明上古、中古、近古三个不同的时期,社会情况都各不相同,仁爱是上古时代的表现,美德,如果把仁爱用于中古时代必为汤、武所笑。现在还赞美尧舜之道必为所笑的做法不可取,所以应该根据不同时代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治国手段,以适应不同时代人的需要。

回到孔老夫子的论语中,在我未读此书之前不知道何为论语,典籍书上是这样解释的,论语乃是孔子生前与弟子们之间的讨论人生哲学话题之言。孔子死后学生们把他说过的话语编辑成此书,则蕴含了人生的万条理论,经纶古今,是哲人的思想无穷的圆说。书中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曾是国家图书馆长有机会去研究攻读一些史记及一些百家争鸣的思想的书籍,经过了多年来的潜心研究与苦读,终于明白了世间的一切是悟道之人,他真的是大彻大悟后创立了一种学说。后来发扬光大产生了另一种思想的人生观,对世界万物的看法,如何去看待现实,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与手段,这就是物生万物的道理呢。

经历了历史的发展,人们悟出了一些道义之理,有人提出关于学问的问题。

把学习两个字分解开来,学字就是认识事物,习字就是温习功课重新认识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真正目的。读书学习的内容往往是一些经验之谈,学懂了学通了也不是很容易的。但是学习什么怎么样学如何能够尽快的达到显著的效果问题这样道家的思想告诉人们学习永远也没有止尽的,一个人的生命短暂的几十年的光阴似箭,怎么可以弄得懂许多方面,所以一切都要顺其自然。人生真正的学问唯一的办法就是学海无涯苦作舟,不断地温习所学的过去了的有用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弄明白更多更好的道理,老子就是通过这样才获得觉醒的悟性的。

时代在发展人的观念也在变化在无穷浩瀚自然的世界中,人类在不断地寻求着某种规律与自然现象带来的灵性。其实人就是最高级的动物,是有灵性的,这就是高于动物的地方,按照孔子的论调乃是懂得礼义法度文明礼貌的只有人。畜生不懂,可以训,却不是教化。

为什么会有人呢?人,生于何处,来自于天地之间,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解释的谜团,动物的产生也是一样,用现代科学的论断而言,适合了生存的条件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从科学的数据论证来看一些低等的动物也是这样产生的。而人却是有性灵的高级动物,通过性才能生育后代,但某些动物也是一样通过性来繁殖。人贵于有思想能克制行为,而动物却以本能来完成行为的,不过有的时候人也会像动物一样,但被说成是脾气或者性格。

人类发展至今的智慧越来越博大精深了,而低等动物不能够递进的发展成为高级的动物。人是善于总结经验的,遇到了挫折或者困惑时会进行思考问题,甚至于改变面貌与自己,把问题可以简单化,也可以进行复杂化,而动物呢?也会吸取教训但只是一种简单的吸取,绝对不会记忆式的吸取教训,这也是人有别于动物的地方。

另外人的记忆是神奇的,让人莫明其妙的是,有人有非常强的记忆,有人则不行,一个人的记忆力需要重复的进行记忆才会有好的记忆,不过人的记忆力决定着一个人对于事物与种种事物现象的认识与认知的事。记忆可以提供给人类不断变化事物广度的思维方式。就记忆而言,记忆是能力,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兴趣与爱好对记忆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有兴趣的人清楚的记住一些事情这一点对世人而言千真万确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从生活之中体验到。

生活中无论艺术家科学家还是普通行业中的佼佼者都有神奇的记忆力存在,这是很奇怪的现象,但是对于人类发展来说记忆力特别好的人,可以做成很多领域中的大事,这就是人的聪明才智所能做的事情,而从记忆的角度讲,有超常的也有普通的还有一些低能者的人。记忆力的强弱体现了一个人在社会的价值尤其是在科举选拔制下就能证明记忆力的是否超常通过测试便可以选拔。就科举制下的人才选拔出的尖子而言,都被社会广泛使用在不同行业中成为不同领域中的人才,看来选拔人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但又关系到国家兴盛的关键的问题。

现代的教学改革及制度的约束力朝着有利于社会化方向发展进行教育的改革,专业的专门化基本普及了,社会为学习各种技能的人也提供了机会。德才兼备的教育模式注重人才的培养教育,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要对德智体全面的教育上没有下到功夫。德育只停留在观念上而没有实质性的,完全是硬件化的那种教育模式,让人感觉到,为就业而教育所在,德育教上只是说服教育,并没有相关体现的赏罚制度,或者说社会劳动中分工上的明确规定让人可以通过德育的教育得到工作的实惠。

不过衡量人的德性的确是一件很难做的事情,没有什么样的标准可以规范。德育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如古人所言:诗书礼义乐这些东西吗?克己奉公,克制自己的贪婪与欲望,真正地去为社会或者说他人服务?社会的政府部门开创了许多关于道德规范的条例及规则的条文,看似起到了约束作用却在人心上是否也一样的有作用呢?这需要从人性论上讲。关于这一问题中国历史上进行了千年的辩论孔子说的人性论中: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性相近的习惯成自然的环境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才使本来善良的人有了变节。初衷讲人性是善的,也有人反对这一观点荀子则认为人性人生下来就是恶的,因为人性恶才要进行教化。综合两者的说法既非善恶,不论是善与恶的人都需要进行教育。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乃是圣人所言,对天地万物之灵的人及人生的总结。当孔夫子四十九岁的时候去周游列国,历经了十四年的颠簸游离的游说毫无建树的回到了楚国后的总结。我读到时正好刚刚五十岁的年龄而思明白了许多的人生道理对人与自然规律相符合的人生的总结,是从人的生理角度来说的人到了这样的年龄一切曾经有过的健康也开始走向了某种意义上的退化与衰竭的过程,对于生命的意义似乎已经不在那么重视了,只是开始注重了人身体的健康,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才能长寿。

五十岁前的人生所走过的道路,是对理想化的追求,需要的是完美的人生,会给人一种比较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的一个美好的过程,而五十以后的思想正走向了成熟,懂了很多的人生哲理,这年龄的人却无力回天,也无法重新开始了。程颢、程颐对“孔颜乐处”的追求来源于师授之业的兄弟俩人的老师周敦颐的点化才让兄弟俩对此产生了兴趣,创造性地发明了义理天理学的思想体系理为条理治理之义,老师的点化只是启迪了兄弟的智慧之门。后人认为孔孟之道才是正道,人类社会的综合治理框架。“孔颜乐处”是人生著名典故的最高追求境界,是某种困境求乐的最高的人生意境的东西。孔子对学生的评价颜疏于饭食饮水,曲肱而枕,能乐亦在其中。意思是说颜这人能够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不懈的学习这一点上也不在乎环境的艰苦从学习中找到了乐趣而称赞其人的学习精神。

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家、法家、道教、佛教诸家中各有其说:佛,心之学。道的无为而为的长寿之学识,皆为天下人仿效而进行养生。儒家的治世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纲常伦理的学识。这些个延续于今天的六艺授课有:礼、乐、射、御、书、数,即礼仪、音乐、驾驭、书法、算术。所以说人生如果能够通过阅读博古通今者,才能够皆知天地之间事物之规律知晓日月星辰的昼夜之交替和万事万物无穷之变化才可以做到放四海之皆准,知晓人伦天理及道德观念,在世间的学、治、用的关系。

至此,人有人性,兽有兽性。

对一些辩证关系中的就事论事之说,动的极至是静,这是人能够体验到的感觉,动,活动时候的能量的释放,激发之后自然会安静下来,进行安静的休息。其中身体感觉到轻松心情可以享受到愉悦。动与静相对而言只有动才能感觉到静的含义动先于静。静,代表禁止不动,动才能感觉到静的轻松与身心愉悦。单一指肉体的动来说,经常处在一种比较安静的状态之下的人就会懒散疏于动筋骨就会酥软不仅对身心健康没有益处,相对会让头脑迟钝所以说事物总是在矛盾之中变化无穷的。

孔子、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也构成了国人传承的传统文化的主体及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石以及中国文化的宗教等等的基础内容,六经《诗》、《书》、《礼》、《乐》、《易》、《秋》。六艺德才兼备者的拥有:智、仁、勇、艺、礼、乐等方面的德行与才能的传承。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才读了这些很厚的关于历史的书,这些书籍中记载了中华孔学的整个二千年的历史演化的进程,对于孔子的思想核心有了初步的认识。仁爱,爱人。就是西方国家提倡的博爱精神。我的记忆力很差只能是感受一番历史的足迹中一些流星闪耀的瞬间,这些伟人的言行及行为和他们整个的人生学习的过程的事迹,这些人物被历史记载给后人留下了思考和启迪。

至于经学:包括人文地理、社会的政治、经济、人伦理学。以六经为义理之内容进行了大的辩论。称之为思想、哲学、政治领域里的圣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家的治理。这是理念的书籍也是构建一个社会蓝图的书,其理,其义都似乎符合人性论的。历史在前进时代在更新,单一的思想并不能够去对社会进行秩序井然的管理,需要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式方法来管理好国家的,谁的思想都有其特点,但谁的思想都有时代特征的烙印和局限性,所以说求真务实为好。

忽然之间我想起了读书要尽情快速的阅读,有这样的条件何不去利用呢?反正自己有时间,可以去继续的读下去,比聊天或者做一些无聊的事情觉得有意思。人生五十步笑百步,总还不算晚,还有时间去做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不呢?一是可以通过阅读获得享受,知道一些未曾了解的事情的真相。二是可以休息,让身心安静下来何乐而不为呢?不想被一些琐碎的事情所缠绕所以可以静下来好好的读一阵子了。只是我的眼睛有些不争气了看东西都有些模糊了。好歹配了一副老花镜可以把书上的小字放大一些,如此的阅读起来方便了许多。

好吧该回家了,不然家人还在焦虑的等待,读书消遣的时间过得好快,有些不知不觉,眨眼功夫就又是一天。人生无比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场面,大块地吃肉,大碗地喝酒,行侠仗义到处打抱不平,这是我走路回家时忽然产生的想法,酒文化的起源肯定来源于这种文化的影响,小人物的人生也应该豪爽的及时吃喝玩乐,替天行道之举,乃是人生豪杰们做的事情,因为人们喜欢这样的人与这样的书天下为公。

所以说,人生之道,何为道?这是人学与社会学的一种结合体,不能理解认识这样道的人生,似乎大有人在,并非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认识这条为人之道。名人之道也是一步步地走过来的,有成就的人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才可能达到某种高度的人生境界,普通人的劳动只是一种劳动罢了,而那些个注定了要成事的人的劳动是一种高雅高尚的思想劳动。劳动也是有区别的正如现代人认为的智慧的劳动与体力的劳动有别的。名人的劳动是智慧的劳动,所付出的那种劳动包涵着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的劳动,是一般人的劳动所无法达到的境界,所以这些人享受着特殊名誉的恩惠。

而人的心境好与坏是因为环境带来的,心情不好的时候人会感觉到周围环境是那么糟糕,包括人类的一切的活动,带来的噪音竟然如此的刺耳,如此的刺激人的神经末梢,汽车的嘈杂声与拥挤不堪的街道,眼前晃动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讨厌感觉特别的不舒服,特别的不是滋味。当人心情好的时候一切又都显得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令人难忘。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lkcskqf.html

读书方晓义理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