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337

2018-11-24 13:58 作者:张关林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337

17.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白话)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在天下施行这五项品德,就是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品德?”孔子说:“认真恭敬、宽厚容忍、诚实守信、勤勉敏捷、惠顾他人。认真恭敬就不会被侮辱,宽容就会得人心,诚实守信别人就容易托你办事,勤敏就容易办事成功,惠顾他人就容易得到他人好感,从而愿意为你服务。”

(张说)孔子在这里对仁又作出了新的解释。他用5个字来概括仁:恭、宽、信、敏、惠。而且还说了理由。

恭则不侮:恭,是对自己认真,对别人恭敬的意思。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受到正常人的侮辱。儒家把受辱看得很重,“士可杀不可辱”,尊严重于生命。宽则得众:宽,是指待人宽厚、宽容,这样的人自然受人拥戴。信则人任焉:有诚信的人容易受人任用。敏则有功:敏,是指做事勤勉、敏捷。具有这种作风的人办事自然容易成功。惠则足以使人:惠,是指对人有好处。人们经常得到你的好处,自然心甘情愿听你使唤。

由此可见,“仁”不是抽象概念,它有着具体的行为含义。一个人受人敬重、受人拥戴、办事让人放心、特能办成事、周围人受到惠顾,愿意听命,——这样的人才可说是仁人!可以用这五项标准对所谓的仁德之人逐一检查,如果不完全符合标准,就不应该称为“仁人”。这是孔子对“仁”概念的细化。根据五个标准,仁人其实是很少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17.7,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注释——佛肸(bìxī):本是晋国赵简子的家臣,后投靠晋国大夫范中行,中牟城是他的据点。畔:同“叛”。磷(lìn):本义制薄石。这里指把石头磨薄。匏(páo)瓜:一种果实较大的葫芦,剖开可以做瓢,也可以系在腰间帮助渡河泅水。)

(白话)佛肸召孔子,孔子想去。子路说:“过去我听您说过:‘亲身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进去的。’佛肸据中牟反叛,您去那里,为什么呢?”孔子说:“是啊。我说过这样的话。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不薄嘛;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不黑嘛。我难道是个只能看不能吃的匏瓜吗?怎么能只挂着而不给人吃呢?”

(张说)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战国七雄中的赵、魏、韩三国,是他们三家瓜分晋国而成。当初晋国有六家有实力的大族,相互斗争,结果灭掉三家,剩下赵魏韩三家立国。三家立国得到周王室的承认,历史上把周王室承认三国的那年作为秋与战国的分界。赵简子是《赵氏孤儿》中赵武的孙子,是赵国的奠基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改革家。本来是范家一家独大,范家要求赵魏韩几家割封地给自己,魏韩迫于压力,只得同意,但赵家不同意,于是范家攻打赵家。佛肸本是赵家的家臣,但见范家势力大,就投靠范家。赵简子攻打他,包围了佛肸的据点中牟。佛肸召孔子去帮忙。本节的背景就是这样。

孔子想去。孔子大概闲得发慌,不管是谁,只要请他去,他就去。子路又不高兴了。您老是说要远离坏人,怎么坏人一召您就想去呢?上次叛臣公山弗扰召您,您就想去;这次又是一个叛臣召您,您又耐不住寂寞了。干什么呀?

孔子接着说了一通很可怜的话。他说,我这个人意志坚定得很,坏人是不可能影响我的为仁之心的;我这个人又是洁白无瑕到无论如何也不会被染黑的,所以,虽然跟坏人在一起,但我不可能被坏人拖下水。所以你小子放心。如果不去,那么我的满肚子学问有什么用呢?让它烂在肚子里?实在不甘心呀。现在的问题是,各国国君都不来请我,只有坏人来请我,叫我咋办?我也只好勉为其难啦。总不见得让我这颗明珠在深山老林里独自放光吧?有机会让世人都能看到我的光芒,何乐而不为?

孔子的这番自白,有点强词夺理,但也蛮可怜的。真是“孤剑床头铿有声”(陆游诗句),不甘寂寞,以致于饥不择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ghc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337的评论 (共 8 条)

  • 飞翔的鹰耿彪
  • 紫燕之约
  • 浪子狐
  • 淡了红颜
  • 紫色的云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心静如水
  • 王东强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