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292

2018-10-05 13:54 作者:张关林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292

14.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注释——危:正直,高峻。孙:同“逊”。)

(白话)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要说话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要正直,但说话要谨慎。”

(张说)孔子的观点与后世儒家提倡的“舍身成仁”的大无畏精神是不同的。孔子认为在政治昏暗的时期,自我保全是第一位的。孔子认为舍身成仁是少数志士的责任,大多数人还是先保住自己再说。根据原则行事说话,只要看情况的,不看情况是不行的。只有在政治清明的环境里,敢说敢做即便遭人反对,也不至于带来祸害。但在政治黑暗的环境里就不同了,这时你想什么说什么,就很难保全自己。比如文革时期的遇罗克和张志新,就是因为“危言”而送命了。他们的精神很伟大,他们是少数志士仁人,但孔子认为大多数人不适合这么做。

14.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白话)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论,有好的言论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张说)孔子继续发挥形式逻辑的正逆定理不等同的理念。德行好的人必定说得也很好,但说得好的人不一定有好的德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生活经验。为什么德行好一定说得也好呢?因为行为是受思想指挥的,好的行为必然有好的思想来支撑。比如雷锋,行为助人为乐,其行为的支撑力量全在《雷锋日记》里,虽然他才脱离文盲,但说出来的话许多文化人也说不出。

反过来,说得好听,但行为跟不上,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因此孔子得出结论,“有言者不必有德”,即说得好听的人,不一定有好的德行。中年以上的人都不会反对孔子的这句话,因为生活中说一套做一套的人实在比比皆是。

同样,仁者一定是勇敢的人,而勇敢的人未必就是仁者。这种正逆定理不等同现象多得很,但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常常把不存在的逆定理当做真理。比如,两个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是个定理,其逆定理是三个角都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个逆定理就不成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fkp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292的评论 (共 6 条)

  • 听雨轩儿
  • 郭伟
  • 千尘
  • 淡了红颜
  • 雪儿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