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323

2018-11-10 14:28 作者:张关林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323

15.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释——馁(něi):饥饿。禄:做官的俸禄。)

(白话)孔子说:“君子用心探求真理,不用心谋取衣食。耕田,也有饿肚子的时候;学道,也会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没学到道,不担心穷困。”

(张说)对这句话不能做机械理解,就是说,不要探求真理与谋生对立起来,好像遇到了二选一,君子必须在谋生与求道之间抉择,非此即彼。孔子的意思是,无论是谁,只要是活人,谋生都是第一需要,区别在于有的人一门心思谋求物质增长,而君子,则在解决温饱之后,全力转向探求真理。事实上,古往今来的大文豪,从屈原到鲁迅,没一个是饿着肚子舞文弄墨的。这句话强调的是追求方向。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这话说得不好,似乎在安慰“谋道”的君子,说,“你看,种田人也有饿得不行的时候,读书人也可以发财的呀。”说来说去,种田是为了吃饭,谋道还是为了吃饭,那干嘛还要“忧道不忧贫”呢?——思路前后不连贯,不应该是孔子说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15.3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注释——知:同“智”。莅(lì):到,临。这里指掌握政权治理百姓。)

(白话)孔子说:“用聪明才智得到的,不能用仁德来守住它,虽然得到了也必然会失去。用聪明才智得到的,能用仁德守住它,但若不用认真庄重的态度对待百姓,那么人民也不会敬服。用聪明才智得到的,能用仁德守住,能庄重地对待百姓,行动却不合乎礼节,那还不够好。”

(张说)本节是说如何才能很好地治理人民。孔子提出4个层面:知识,道德,态度和行为细节。管理者首先要有知识,要知道怎样做才能很好地治理,这叫做“知及之”。不过,懂得如何治理,但自己的道德水平跟不上,懂了也等于不懂。比如虽然知道领导要以身作则,但自己做不到(比如不受贿),就等于没懂这个道理。知道了如何治理,也有足够的道德去实施,但待人的态度不诚恳,不庄重,让人有居高临下、役使愚民的感觉,那还是等于不懂道理。即便前面的三点都做到了,知识、道德、态度都有了,但是作为领导,行为不守规矩章程,经常搞权宜之计,也是无法取得好的治理结果的。

孔子的4点要求很繁琐。我认为其实只有两点:第一,要懂得良好治理的方式方法。比如商鞅面对秦国这个又穷又弱的烂摊子,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它富强起来,这是“知及之”。第二,要能排除障碍,坚决、而顺利地实施这些方法。第二点商鞅也做到了,他为了排除改革障碍,甚至对太子的老师和监护人执行了体罚。他做到了这两点,获得了出色的治理结果:改革20年后,秦国跻身强国行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cqv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323的评论 (共 3 条)

  • 雪儿
  • 追梦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