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341

2018-11-28 10:11 作者:张关林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341

17.14,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注释——涂:同“途”,路上。)

(白话)孔子说:“路上听到传闻不加考证地随意传播,从道德来说是不该这么做的。”

(张说)道听途说,已经成为“虚假信息”的同义词。但现代人反而与孔子“德之弃也”的教导背道而驰,他们明知是不可靠的“道听途说”,依然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传播。微信就是道听途说信息最大的传播媒介。官方定期发布“近期十大谣言”之类辟谣信息,已成常态,显然说明道听途说大有市场。现在信息是空前丰富了,但质量也空前低下了,正如世上的人口越来越多,“君子”则越来越少。这大概也是“发展之不可持续”的一大因素。

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注释——鄙夫:鄙陋、道德品质恶劣的人。与:同“欤”。)

(白话)孔子说:“可以与一个狭隘的人一起事奉君主吗?狭隘的人在没得到的时候,老是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担心会失掉。如果老在担心失去既得利益,他的行为就会没有底线。”

(张说)鄙夫,就是鄙陋的、小心眼的、自私的人。孔子说,跟这样的人是不能共事的。为什么?因为他们贪得无厌,整天在动脑筋获利,或者动脑筋保住既得利益,他们的心思都花在自己的利益上,哪里还有余力干事业?一个人如果所有的心思都在关注自己的利益,其行为就不会有底线,什么事都做得出,岂不可怕?

有个现存的例子。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毒死室友的案例,验证了孔子的这一说法。杀人者的智商很高,被杀者的智商也很高。但杀人者在道德上就是孔子所说的“鄙夫”:容不得跟他一样智商优秀的人。这种心态促使他不择手段。在常人那里,如果有人在你擅长的领域与你不相上下,甚至超过你,最多觉得郁闷,然后悻悻然说两句找台阶的话,不可能动杀机。但在鄙夫那里,由于行为没有底线,利益first,很容易动杀机!孔子有先见之明,说这种人会“无所不至矣”,稍稍看到自己有失去既得利益的可能,就会毫不犹豫开杀戒。

17.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注释——亡:同“无”。矜(jīn):骄傲,自大。廉:原指器物的棱角,这里引申为不可侵犯。)

(白话)孔子说:“古代的人有三种毛病,现在大概没有那些毛病了。(哪三种病?)古代的狂人,只是肆意直言而已,今天的狂人,却是放荡不羁;古代矜持的人,是行为内敛、不出格,今天所谓的矜持,却是乖戾忿怨、蛮横无理;古代愚蠢的人,其实只是简单直率,而现在愚笨的人也会搞欺诈了。”

(张说)本节的意思就是要指出:世风日下,今不如昔。孔子说了三个证据。第一,在古代,有什么就说什么才叫狂,是指不讳言,不给面子;现在,所谓的狂却是肆无忌惮,具有严重霸凌主义倾向。第二,古代的矜持是指人的行为端方不苟,现在的矜持却是脾气古怪,怨气冲天,总觉得人家欠你的。第三,古代的愚蠢只是比较耿直,现在愚蠢的人居然也会骗人啦。

孔子的话其实验证了一个道理:人是越变越聪明了。如果给“聪明”下个社会学的定义,就是越来越善于为自己谋利!古代的狂,是想什么就说什么,会得罪人,对自己没好处;现在的狂,是放纵自己,重要的是自己自由,不在乎他人感受;古代的矜,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对自己的约束。现在的矜,是发泄自己的不满,怨气冲天,关注的是自己。古代的愚,就是不懂变通、老实正直。现在的愚,居然是指欺诈得不够高明、欺诈手段很低级。

孔子说得很对。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行为的社会学变化。但他的态度是指责这种变化,这是不对的。我在中学时读恩格斯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看到一句振聋发聩的话,至今还记得。恩格斯说:人的自私心,在一定程度上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根据马恩理论来缔造的政党,在中国直到1980年代才搞明白恩格斯的这句话:改革开放,不就是释放人的自私性,借此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amcs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341的评论 (共 4 条)

  • 剑雨飘香
  • 雪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雪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