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春节的记忆

2010-10-18 14:11 作者:红叶飘飘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父母一生养育了我们八个儿女,小时候的节,与我们是温馨兴奋与生机勃勃的。结束了半年的学业,与其说是期盼寒假的来临,倒不如说是对春节的渴望。

腊月二十以后,年的气氛便晕染了我们。轧粘面,蒸饽饽,我们跟在大人的后面忙得不亦乐乎。接下来是小年,在这一天里,妈妈、姐姐和我一起上手,扫房子、擦窗户,还会将挂在墙上的相框拿下来,一面将里面的尘土小心翼翼地擦掉,一面细细欣赏每一张照片。每当这时,母亲总会告诫我们,小心点,别弄坏了玻璃。打扫完后,照例是吃米饭,不是用电饭锅,是用捞的那种,就是在一个大锅里放上水,等水烧开放进大米煮沸,等到米快熟的时候,有笊篱将其捞出,再将捞出的米平铺到大锅内稍微加热即可。小时候的米饭有时是大米小米两种的,母亲说,是取金米银米的意思。不过我想,更主要的原因是那时大米较少的原因,因为当时的小米多半是自家种植的。只所以用捞的方法,是因为农村有个传统说法,即将没用的东西过滤掉,将有用的东西留下,即除旧迎新的意思。再往后,就更热闹了,给孩子们买新衣服,买瓜子、炒花生,还要买上各色的糖果。最高兴的是煮肉了,北方的年节要吃碗肉,这碗肉一般是由五花肉做成的,每次做碗肉前,母亲都要细细地挑选那些五花三层的肉块,将肉块切成一块块方墩,放在清水中煮熟,捞出放凉在肉皮上抹上蜂蜜后放进沸腾的油锅内炸,这一炸,肉皮变黄变酥,颜色诱人。肉炸好放凉后,再切成长条、方块,切成长条的叫条肉,切成方块的叫墩肉,瘦肉较多不切的就叫肘子。等到过年或是年前年后来客人时,将其中的一块肉取出放在碗中,碗内放上葱丝、姜丝、豆豉,浇上一点肉汤或清水,放在米饭锅内或电饭锅上蒸一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还未出锅,一股肉香便沁人心脾。记忆中,母亲做的碗肉可谓是色香味俱全,每次只要一端上桌,就会引起客人的称赞.

最后便是过年那天了。中午吃完了饭,大人们便忙着剁饺子馅,和面。年三十的饺子要多包些,要将晚上和第二天早上的一起包出来。孩子们没有事,便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比比谁的糖果花色更好看,谁的口袋里零食的品种更多。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放下一年的辛劳,早早地打开电视机,边看电视边包饺子,浓浓的年味笼罩在全家的上空,连空气都是快乐、温馨和祥和的。有时,还要在饺子里放上一枚钢镚儿,谁吃到了,便预示谁的运气好。带钢镚的饺子通常是被我们吃到的,其实那是母亲故意给我们的惊喜,而那时,我们还天真地以为是自己的运气。晚饭也要有特殊要求的,要做面条汤煮饺子,面条代表线,饺子代表元宝,取用线穿元宝之意,意即希望来年丰收,有衣穿有钱花。吃完晚饭,便可各自活动了,看电视,放鞭炮,到邻居或亲戚家走走,总之,一切以娱乐为主。母亲有个习惯,那就是每每都要预备几个小碟,碟子里放上糕点、肉食、凉菜,放在房屋后门两边的小窑内,还要点上一支蜡烛。我曾偷偷问过姐姐,姐姐说那是天地窑。我知道母亲不是一个迷信的人,她只是用这种方式来祈求一家人的幸福,祈求来年的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健健康康。我们躺在被窝的时候,母亲总要拿出一盒点心,叫我们每人至少咬上一口,然后掏出一叠钱,郑重其事地压在我们的枕下。当然,这钱一般是不多的,七几年的时候,我们每人的压岁钱是两元。现在知道,即使是这两元,也是父母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那时,我们也是懂事的,这钱我们多半不花的,我们会在第二天早上将它交给母亲,母亲倘使不收,我们还要说“妈,帮我们保管一下嘛。”

农村的惯例,大年初一是要拜年的。无论是远亲还是近邻,都是要走一走,问个好的。无论走进哪家的家门,主人一例是热情接待,拿出早早就准备好的瓜子、花生、糖果招待客人,走的时候还要给客人热情地装上几颗糖或是一把花生、栗子。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和几个同班的小伙伴搭伙拜年,结果跑了几乎整个村子。只是现在,不但城里,就是农村,这种拜年的习俗也渐渐淡忘了,人们更多的是习惯于坐在家中看电视,玩游戏了。去年父亲在世,年三十是在城里过的,可是初一的时候,他非要回去拜年不可。据说,那次,七十六岁的父亲转了大半个村子。与其说是追忆这传统的风俗,倒不如说是追忆一种亲情,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与真诚。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84367/

春节的记忆的评论 (共 4 条)

  • 芳草依依
  • 一曲独奏
  • 水墨年花
  • 史乃仓
    史乃仓 审核通过并说 分段吧。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