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春无悔》——之五

2010-07-09 17:22 作者:云飞扬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由学生到工人,由工人变成农民

在恢复高考中,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甘南师范”,名列全县第二名,因出身不好,不予录取,我又一次倒下了,人生啊,为什么这样不公?为什么这样残苦?

文攻武卫,在农村的记实写照:

揪斗郭发勇,打倒马正英。

郭发勇,延安人氏,早在刘志丹陕北革命时期,十四岁参加革命,十八岁入党,二十岁任延安游击队大队长,陕北老红军,在保卫延安的战斗中与彭总司令合过影,在“临潭”任县委书记、武装部长。马正英,陕北老红军,共产党员,在“新城”任公社书记,在这一次运动中被打残。在农村,我亲眼目睹了对老革命残忍地迫害。后来,他们消失于“临潭”。至止一九七七年重返领导岗位,郭发勇为“甘南州委”书记,马正英出任一个县的县委副书记。

文化大革命中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十一种人的产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什么叫“红五类”,由贫农、下中农,工人,烈军属,军属家庭出身为“红五类”子弟,招工、招干、参军、入党优先。

什么叫“黑五类”,富农、地主、右派、资本家、走资派家庭出生的子女为“黑五类”子弟,读书、上学、就业都不许可,只有接受再教育。

在这场运动中,很多老革命子弟,由于文化大革命冤假错案沦陷为“黑五类”子弟,也同样受歧视受打击。

在这场运动中,我沦陷为“十一种”人中的“黑五类”,在这场运动中人为的阶级斗争扩大化,打击一大片,保护一小撮。

在这场运动中,老一辈的过去要我们下一代顶替,老一辈出身由我们下一代来承担,正是不白之冤。在这场运动中更产生了一代人,他们以老子功劳夸夸其谈,不接受虚心学习,不吃苦耐劳,坐享其成,沾沾自喜。不接受党的教育,执行反动的“血统论”,生搬硬套“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坏蛋”的身世。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江山,新中国第一代人,两种命运的产生不平等的对待,一个母亲,两种对待,两种命运。

在这场运动中,阶级斗争的过去,又在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代人身上延缓,人为的阶级斗争天天讲。只抓革命,不抓生产,解放前的事,解放后新生的一代人承担,爷爷、父亲的过去,由孙子来承受,正是不白之冤。那时我已沦陷为不戴帽子的第三代“黑五类”分子。

毛主席早在解放前期,《农民运动考查报告》中,提到过“三种”人,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打击面太大,无限上纲,无限乱戴帽子。这是文化大革命点滴纪实。

农村文化大革命的纪实,以及文化大革命对地方生产与生活的破坏。

心怀一个“忠”字,落实一个“用”字,几百人在山头从几十里的石山采石对几十米的“忠”字,所为山头要“忠”。纪念章,每人一颗,戴于胸前,直到毛主席提出“还我像章”“还我飞机”,这种极“左”现象才得到扭转,直止今天,我乡“红华”山头几十米的“忠”字还影迹可见。在大批判推动生产下。“以专政的办法搞农业,大批促大干,大批促大变”。这就是当时的大锅饭。

“四人帮”中的张桥提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

姚文元提出,“一切私有制,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与土壤”。发生在一九五八年的不识人间烟火的历史又一次重演,向毛主席“以粮为钢,全面发展”唱反调,

人民公社的组织原则:领导、分工、以及管理制度的解析与记实,人民公社的组成,公社为农业社的最高首脑,其此是大队、小队,每六个大队为一个公社,每一个大队分为六个生产队。

人民公社,由脱产干部,国家干部管着每个大队,由大队管着一个大队六个生产队,农业社,大锅饭的管理人员,

大队书记、付书记、文书、“执保”主任、贫协主席五人组成。小队的组成,队长、付队长、小组长、记工长、保管、饲养员二人,共七人组成。

分配与供给,大队五人由各小队提留供养,小队领导人员自食其力,年终补贴三百六十分,劳动报酬,人民币变成公分制,人民公社工分制,代替人民币,人们劳动报酬以工分计算。工分,分粮由队长说了算,劳动人民,只有劳动,分粮、吃粮、挣钱,人们吃好吃坏,队长说了算,人民一点权力都没有。

工分的记时,劳动一天记十分,不问男女,妇女、老弱病残一律平等,学习、开会、搞“文化大革命,”不参加生产,还是一天十分,办学习班,大批判,不劳动一天十分,劳动流汗的人也十分,参加劳动的人越来越少,杂草成林,由于对分工的不满,出工的人们也磨洋工,混日下山,当时任县委书记的赵守德对农业社的总结:“头等工分笔尖转,二等工分门前站,三等工分流大汗,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吃饱些,穿破些,见了干部走慢些。开会墙角坐,人家发言我通过,人家错了我不错。”这就是当时“文革”在农村的真实写照。

劳动果实极不平等,记得我一家4口人参加劳动最多,出工最高,最全的人家,劳动工分最高,还比不过两个人参加劳动的队长,记工员。

劳动分配与报酬,每当年终分配,决算,先提留大队干部的补贴,再提留备战粮,到群众中,每人一年只有三百六十斤元粮,这是出勤最高的人家,除此之外多余的劳动所得,十斤粮食折合人民币一元钱,发放给最高的高线户,由于他们劳动强度大,不够吃,一元钱才能从社会上买到三斤粮食,分配的不平等不公平,按劳分配的不公,达到了极点。在农民中,出工故意破坏公共财产,软抗硬顶的现象不断出现。

由于革命生产,出勤人数很少,认为给队长干活,吃粮靠国家,化钱靠贷款。供应粮,历尽万水千山从加拿大远渡重洋,运到这里,每斤供应粮,国家一斤粮要补贴一元钱。在战争年代,白求恩同志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中国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困难时期我们又不远万里的靠进口,远渡重洋吃加拿大小麦,这到底为了什么?

唐代诗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农业已成过去。我记得收成不好的是最坏的一年亩产一百五十斤左右,籽种五十斤,春种一粒粟,秋收三颗籽,这是一大二公,不负责任的大锅饭的真实写照。

抓革命时间多,促生产的时间少,杂草纵生的土地是社会主义,当时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的口号是,“这主意,那主意,吃饱肚子是最好的主意。”在那个日子里,党政、军的各级领导忙坏了身体,跑坏了腿,南粮北调,跑坏了汽车,背坏了社员。每天拉运供应粮的车,有十轮大卡车,拖斗车源源不断。每当秋收大忙季节,运输供应粮的粮车不断,在极“左”路线横行时期,我们的党,永远没有忘记过人民,离开过人民,在极“左”路线下,人民受苦,国家为解救人民,在财政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商业的萧涤,物资的奇缺,票证制度,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买火柴、碱面、糖、烟、酒要《供应本》。每当过节,人们在商店排成长长的队买食物,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买货上。我大儿子出生的一九七五年,为产妇买四斤红糖,由队长、大队、公社三级政府盖公章才能买到,一斤牛奶都是办不到的,当时队长就是社员的土皇帝,吃饭、劳动、挣钱、外出他一人说了算,出外队长不盖章,吃饭、住房都办不到,人们的自由达到了极点。

文化大革命的真实历史。

什么叫文化大革命,就是在文化领域里的革命,叫文化“大革命,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四大自由。

首都北京首先由张春桥发起利用小说反党是个大发现,以批判《海瑞罢官》、《海瑞骂皇帝》、《三家巷》开始,向北京市陶铸、邓拓、吴晗发起文化大革命的烈火,点燃了全国各地。文艺界对小说、诗刊、杂志、都进行清查,识别什么是香花,什么是毒草,什么文学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在文艺舞台上,对文艺作品,诗歌,一一评价,什么是热社会主义的文艺,什么是反对社会主义的文艺。

对历史小说、戏剧、秦腔一律不让出台,批判接受。

这场文化大革命,由文化大革命发展到,夺权造反,向老一辈革命家的残酷斗争。剥夺领导权,由文化大革命发展到天下大乱,由“要文斗,不要武斗”,发展到文攻武卫。在这场运动中,老一辈革命家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捍卫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江山,牺牲了他们的宝贵生命,“责任由我一人来负,好在历史由人民来写”的刘少奇主席被打倒,“百万军中谁敢挺枪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被打倒,再也没有起来,文艺工作萧涤,文艺舞台空白,只有江青“批准”的“八个样板戏”一花独放,与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路线唱反调。

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好多文艺工作者,老一辈革命家拿笔的,拿枪的都为共和国而战,为建设社会主义而战,付出血的代价,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在这场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因为我亲身经历过“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舍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红卫兵,从“红五类”干部子女,由于父亲的被打倒,变为“黑五类”子弟。我亲眼看到这场运动的残忍性。由于运动的极“左”,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不公正的历史,什么是路线,什么是政策我不懂,我只有用亲身经历写出当时的真实历史,留给下一代。

十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历史文化彻底批判,就连几千年的帝王将相也排了个队,批了个透,历史“奸雄”曹操被抬上了政治舞台,称为最大的法家代表人物,大树特树,不断贴金。

“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倒被批判为最大的“儒家”、“保皇派”。镇压人民起义的“郐子手”,应当批判,照此种文化,“四人帮”发起的儒法斗争史,国家谁忠,祖国谁保,家庭谁来尽,天下大乱也。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破“四旧”,立“四新”,向旧的文化、思想、习惯、风俗开战。

“临潭一中”校门口左右两边立着“咆哮”的石狮,随着“破旧立新”的历史,在“红卫兵”的铁锤下,砸得粉碎,带着“化岗岩”脑袋去见上帝。现今,在师道尊严的学府前再也见不到这个独一无二的文化故迹。相传“新城”有个钟鼓楼,一头插在云里头。在战争年代号令千军万马的钟鼓楼,一之间打得一无所有,500年的文化故迹随之无影无踪。大树特树法家思想,大肆摧残“儒家”文化,“打倒孔老二,砸烂孔家店”,中国文化的根被赶出了国门,漂洋过海,被一些发达国家所用,正是可惜。

在“四人帮”变态文化的豪叫中,中国大地上国无宁日,家无好家。

在“四人帮”反戈一击有功,“大义灭情有理”的煽动下、诱惑下,很多家庭分成了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组织,“阶级斗争天天讲”,为了一个“主义”,为了一个“观点”,为了一个“路线”,父与子不和,丈夫与妻子分居,家庭言论没有自由,相互堤防,父亲怕儿子揭发,丈夫怕妻子请功。在那个年代里,正是吃饭容易说话难,生怕鸡蛋里挑出毛来,言论达到了极点。

在“四人帮”奇形文化的诱惑、煽动下,我们当初的“红卫兵”,纯洁心灵被疮伤,老师敢打,父母敢斗,正所谓时代的“骄骄”者。

在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身上,新的文化体制又没形成,旧的文化体制又没学到。在“鱼”变“龙”,“小人物”变“大人物”的特殊年代里,我们这一代人很难明辨是非,为了“名利”,为了“官运”,一部分人的狼之野心不断加大,“利欲”熏心;有个别人,不择手段为达到自己的目的,用“无须有”的罪名致父母于死地,诬陷老师,加害朋友,已达到自己“鱼”变“龙”,人变“鬼”,小人物变大人物的目的。干尽了坏事,逆天大罪,人人见而唾之,避而远之,人见人怕,正是那个时代的化身。

在“四人帮”奇形文化的煽动下,有些人由善良、天真、朝气蓬勃,变成了狰狞的“狼”。

一九六八年,在我的同学汪明礼家里发生了这样的事:由于父亲旧社会当过保长(相当于现今的村委会主任)而在“公社”受“贫下中农”的管教。

在反戈一击、大义灭亲有理的倡导下,他二十几岁的侄儿,在千人批斗大会上直呼其叔父名子,警示人们站稳立场。以“无须有”的罪名揭发批判,大打出手,架“喷汽式”飞机,折断了他的双臂。从此,他失踪了,二十天后,在“大沟”森林里,乌鸦集中的地方找到,时值大伏天,已是一架白骨。儿女们在父亲的衣服中找到了一封信,是解放前侄儿的,父亲随军去台湾时的《托养孤儿的信》。叔父一直隐瞒对组织说:“侄儿的父亲被抓了壮丁,在战争中死去,一直抚养成人,可是恩将仇报,致死了叔父。”

儿女们把这唯一的证据交给了“红卫兵”组织,这个家伙被清除“革委会”,让义愤的群众打得快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今天,这个人人见而唾之的败类,独自一人,一无所有,人人痛恨。

一九七三年,发生在我同学白玉洁家中的事:她的父亲是一个陕北老红军,担任某省劳改所所长,是当时我校红得发紫的“红五类”子弟——红卫兵。在那个“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背叛”、“要是革命跟着毛主席,要是不革命滚她妈的蛋,让她靠边站”的反动的“血统论”思想、封建思想盛行时期。我们这一代人,正处在那个时代的风口浪头上,我的同学,在当时,可谓“响当当”的革命接班人,是一个:敢说、敢干、敢革命、敢造反、敢于反潮流的英雄。“天下是我们的天下,国家是我们的国家,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的革命干将。两次去过北京授过检阅。口里哼唱革命歌曲。常常在人多的地方,抛起两条大辫,以表示自己的美姿和不可一世的骄态。是一个有理想、对未来充满美好前程的“红卫兵”。我们全校老师、同学都为她的革命家庭而羡慕。可是好景不长,她没有逃过“文化大革命”命运的惩罚,她的父亲在这场运动中打成了“反革命”交群众管制。在校园,在舞台上,再也看不见她的身影,再也听不到她动人的歌声了。她青春岁月沉没了。她也与我一样由红得发紫的“红卫兵”,一夜变成了“黑五类”子弟。升学、招工、提干、参军、入党美好的想再也不能实现,我们又被赶出了学校,从此后,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浪迹天涯,成为二等公民。

在“反戈一击有功、大义灭情有理”的口号下,白玉洁——她背叛了父亲。在父亲最困难、最需要亲人谅解和支持的时候,她与父亲势不两立。在父亲含冤的日子里,她甚至于与母亲合力,为达到上“工农兵大学”的目的,她们划清了界限。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8418/

《青春无悔》——之五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