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刘罗锅”杂谈:青史无名,翰墨飘香

2013-01-31 10:12 作者:滕文刀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因为刘墉的中庸,他可以说是青史无名,翰墨飘香。之所以说他青史无名,是因为他的仕宦生涯中,既无大功、也无大过,仅仅以圆滑世故的处世哲学平安地保住了他的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并非如电视剧中的人物那样留下了多少好故事讲给后人听。只是巧在后人更乐于研究历代官场之术,借以求得自身功名浮华,刘墉才被从那些官场不倒翁中挑选出来,屡屡上镜,充当如今人们生活中茶余饭后的谈资,充当老百姓心目中向往的清官。刘墉真正留给我们的,应该是其力透纸背、气贯古今的书法艺术,这些书法艺术和其书法作品,是刘墉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乾隆当政时,刘墉无为有错,却始终身居要职,除了家世显赫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乾隆皇帝酷好书法,而刘墉正是当世四大书法家之一。所谓字如其人,刘墉的字和他的做官一样,初看笨拙软弱,全无法度,且绝不漏棱角,像“装在袋子里的人”一样。但是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他的作品点化转折全是传承而来,中规中矩,而且举重若轻、转化巧妙而不留痕迹,丰富肥厚中藏遒媚之趣,平淡舒缓外露雍容志向,似乎在简练的外表下隐藏着深不可测的丰富内涵。

刘墉虽为清代帖学第一,却没有正儿八经的书法老师。前文说到,他不仅家世显赫,而且处事圆滑。就想刘宝瑞的相声所说:往往捅捅篓子、耍耍嘴皮,就让别人忙乎去了,自己则以逸待劳,休养生息。于是他有大量的王羲之、赵孟頫、蔡襄、苏轼等人的真迹和大把大把的时间临摹前人。刘墉是聪明的,他的临摹注重模仿前人神韵,和前人做“朋友”,因此做到了博采众长,自成一体。虽笔无连缀,却畅如画竹;虽浓墨肥厚,却坚似寒梅。

刘墉的帖学第一,来源于他在小楷方面的造诣。楷书一直被视作是书法殿堂的正脉,被认为是由古代隶书演变而成,至今仍是现代汉字手写的参考标准,现代书法的钢笔字,可算和楷书一脉相传,源远流长。不管是古隶还是楷书和钢笔字,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横平竖直,堂堂正正”,犹如孔子墓上那株由子贡手植的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或许正是因为楷书的这些特点,才使得它身居书法正脉,从古至今,经久不衰。而这个稍显正统呆滞的楷体字,在刘墉那里却写的生动活泼,全无拘谨,硬是把个中庸之道天衣无缝地灌入了封建正统之中,我想,这也正是他处事圆滑,经久不倒的原因所在吧。

笔者虽好书法,却才疏学浅,见识孤陋,并不曾接触刘墉书法的赠品。仅年少时候从报纸上剪裁过他的行书对联,如今只记得它的古朴厚重,貌丰骨劲,浓墨重味了。刘墉仕途平稳,得享高寿,加之墨耕勤奋,欲参后人,所以传世作品较为丰富,也一直备受近现代收藏家喜好,虽然因其作品多泛而价格低廉,但也有单幅作品突破百万的佳绩。而艺术品的价值往往不是用其价格来确定的,或许正是这种丰富的传世作品,才使其在书画市场上经久不衰的流通,使更多的人们能够一睹一代“浓墨宰相”的风采。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53944/

“刘罗锅”杂谈:青史无名,翰墨飘香的评论 (共 14 条)

  • 听雨轩儿
  • 今生依梦
  • 那转身后的落寞
  • 晓梦芳菲
  • 剑客
  • 雪儿
  • 梦天之蓝
  • 孟杨
  • 浅笔抒写
  • 忘忧草
  • 江清月近
  • 孟杨

    孟杨顶一下,推荐阅读~

    赞(0)回复
  • 孟杨

    孟杨笔者虽好书法,却才疏学浅,见识孤陋,并不曾接触刘墉书法的赠品。仅年少时候从报纸上剪裁过他的行书对联,如今只记得它的古朴厚重,貌丰骨劲,浓墨重味了。刘墉仕途平稳,得享高寿,加之墨耕勤奋,欲参后人,所以传世作品较为丰富,也一直备受近现代收藏家喜好,虽然因其作品多泛而价格低廉,但也有单幅作品突破百万的佳绩。而艺术品的价值往往不是用其价格来确定的,或许正是这种丰富的传世作品,才使其在书画市场上经久不衰的流通,使更多的人们能够一睹一代“浓墨宰相”的风采。

    赞(0)回复
  • 孟杨

    孟杨笔者虽好书法,却才疏学浅,见识孤陋,并不曾接触刘墉书法的赠品。仅年少时候从报纸上剪裁过他的行书对联,如今只记得它的古朴厚重,貌丰骨劲,浓墨重味了。刘墉仕途平稳,得享高寿,加之墨耕勤奋,欲参后人,所以传世作品较为丰富,也一直备受近现代收藏家喜好,虽然因其作品多泛而价格低廉,但也有单幅作品突破百万的佳绩。而艺术品的价值往往不是用其价格来确定的,或许正是这种丰富的传世作品,才使其在书画市场上经久不衰的流通,使更多的人们能够一睹一代“浓墨宰相”的风采。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