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迁坟

2013-01-14 15:05 作者:土家人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迁坟

大坝蓄水在即,库区清理工作只剩下最后一项工作了:迁坟。开初接到任务时,村主任刘二江一脸轻松。他想,不就是给死人搬个家嘛!这还不简单。但后来,具体工作实施起来,刘二江就感到了压力。

首先,水位线下移民的共计有六十多户百姓,所需迁移的坟墓最低不下八十座,这么多坟墓到底迁到哪里去呢?何况现在这六十多户人家多数是分散安置,有的投亲靠友,有的外迁。就近后靠在本村安置的没有几户。现在要群众把自己的亲人尸骨扛着满山跑,于情于理不通,这不符合当地人习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叶落归根,魂归故里的传统,但是不搬又不行,因为水库一蓄水,所有坟墓将被一片汪洋覆盖,这些百姓的列祖列宗们岂不成了万世水鬼?

其次,迁坟的补偿标准难以和移民户达成共识,因为水位线下的坟墓规格不一,有新坟,有旧坟,有单坟,有双坟,有土石垒筑的简易坟,也有精心构造的“古典坟”,所以这个补偿标准不好定,但是上面的政策是一刀切,所有的坟墓搬迁费一律只有五百元,这是板上钉钉,没有还价余地。不容质疑,老百姓对这区区五百元的搬迁费肯定不会接受。那么,这一次迁坟行动必然又是一场持久战。

刘二江把所有的移民户集中到村委会开了一天的会,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吵嚷了一天,就是没有一个结果出来,最后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到刘二江身上,看他有什么高招。

刘二江不表态,他说现在是民主时代,群众的事由群众做主,当干部的只是最后把把关,但所有的村民都说了,现在村主任是主心骨,见多识广,有好点子就快说,不要藏藏掖掖。(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刘二江见时机成熟,就敞开心扉,说了几点意见,他说,坟墓肯定要迁,这是上面的政策。因为人的尸骨将来会给水库造成一定污染,但是,这次迁坟我们要改变思路,现在咱们活人不是搞分散安置嘛,反过来,对于死人我们要搞集中安置,我们把老祖宗都集中到一起有规划地安葬,也就是城里通行的公墓行式。现在,村委会已在水位线上相中一块地皮,地势平坦,土壤干燥,且背风向阳,又与公路相邻,是一块风水宝地,我相信大家会满意,我们的老祖宗也一定满意,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我们的祖先虽有搬迁之苦,但是离土不离乡只是挪挪窝,根没动。二是坟墓集中后,我们这些分散的移民每年到清明时节都会来祭祖扫墓,这样大家就有机会见面,很显然,这个公墓群将来会成为移民户以后保持联系和维系感情的一个重要场所。

刘二江话音刚落,立刻赢来掌声一片。

关于坟墓搬迁费上,刘二江说“这次迁坟一定要从简,所有坟墓只动尸骨,不动棺椁。挖起的人骨用简易的木箱装好后重新入葬。根据估算,一个人挖一座坟再垄一座坟,满打满算不会超过四天,这五百元的搬迁费也并不吃亏。”

大伙儿面面相觑,都不吱声。

刘二江又接着说了:“乡亲们是不是觉得党和政府不讲人性,我们的移民政策有问题,错了!相反的,我觉得我们的党和政府已做到面面俱到,仁至义尽了。我们可以追溯一下历史,解放前,国民党统治时期,黄河决过堤,长江泄过洪,淹死了多少人,损失了多少财产,冲毁了多少坟墓根本就无法统计,政府给老百姓做了安抚吗?没有!我们再把时间拉近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为了搞好基础建设,我们建机场、修公路、筑大坝,同样移过民,挖掘的坟墓同样是不计其数,我们有过补偿吗?也没有!那时的中国一穷二白,我们必须无偿地支援国家建设,无条件可谈。现在中国富裕了,交通工程、水利工程越来越多,移民也是越来越多,我们的党和政府在移民安置上下了大力气,政策是越来越好。先安置,后移民,不定点,随民意,生产有扶持,就业有培训,生活有低保。过去农村有句俗话“火越扒越熄,人越搬越穷。”我看现在的移民是越搬越红火,家家奔小康。我们的老祖宗若是泉下有知,高兴还来不及哩!还怕搬一次家吗?”

刘二江长长地吸了一口烟,然后把烟雾从嘴里直直地喷了出来。

他扫视了一下会场,突然加重了语气:“今天,我奉劝一下在座的大哥、大嫂、大伯、大婶们,咱们把认识和觉悟都提高一下好不好!咱们就把这次迁坟行动当成我是我们的义务,当成是我们的责任,当成是子孙后代敬老一辈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难道说这还不行吗?”

“好!既然刘主任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我们还有什么说的呢?伙计们,干吧!”村里有几位老者从座椅上站了起来,神情非常激动。紧接着,大伙儿都纷纷表态,一个字:干,不一会儿,原来紧张的会议室里又开始弥漫着快活的空气。

既然思想工作都做通了,大家的行动自然充满了热情,近两亩地的公墓上一片繁忙景象。

有一天下午,刘二江一个人来到墓地上,想看看工作进展如何,他发现有几辆农用车在往墓地上拉土。刘二江觉得奇怪,这片墓地是一片乱石堆,垒坟缺土是实情,但老百姓用农用车运土就未免小题大做。经过了解,刘二江才明白,原来是有些移民户动了歪心思,居然埋起了假坟,因为,上面移民办工作组将来验收的时候,是按坟头来点数的,老百姓算了一笔账,有现成的土垒一座坟很容易,不要一天的功夫,这样,五百元的搬迁费也就轻松到手了,最先想起这主意的是村里的钉子户王大喜,此人在移民搬迁工作中处处作梗,和上面的干部对着干,工作组的同志个个都怕他。

那天,王大喜也正好在墓地上,他见了刘二江,不躲不闪,反而迎了上去,拍了拍刘二江的肩膀:“刘主任,这事你都看到了,瞒也瞒不住,只要你不往上反映就行。咱老百姓挣钱不容易,难得有这机会,话说回来,这也是骗的国家的钱,谁搞到手是谁的本事,你说是不?”,刘二江拿眼瞅了大喜足有半分钟,什么也没说,转身走了。

迁坟已接近尾声,墓地上的坟冢排列得整整齐齐,煞有规模,有一天早晨,人们突然发现,一片肃穆的墓地上竟然冒出了三块高耸的石碑,走近细瞧,石碑上详细地雕刻着逝者及生者的名字。

三块墓碑立时成了墓地上一大亮点,经过了解,这些石碑都是刘二江的妹夫小周从某石器厂购来的,三副石碑花了2400元,人们感慨之余,对小周给祖宗立碑的事展开了热议。

有人私下里问刘二江,小周给他祖先立碑是不是你刘二江的主意,是你鼓动的,刘二江笑了笑:“这都是老百姓自发自愿的,我从不鼓励这个事,但是话又说回来,咱们移民户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得益于我们老祖宗给我们创下的一片基业,我们那么多土地、山林,还有房产,那都是他们一点一点用血汗打拼下来的,说实话,我们现在给老一辈立个碑,刻个传,那也是份内之事,应尽之责。这一方面显示了我们不忘本,懂回报,同时,也给我们的下一代起到教育和感化作用。”

不知是刘二江的话传出去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还是老百姓突然有了感悟,反正没过多久,墓地的石碑渐渐多了起来。

有一天,刘二江来到墓地上,他细细数了数,石碑共计八十二块,但是当他用眼光瞄了瞄那五十多处象坟冢一样的土堆,他皱了皱眉头,他很清楚,这都是老百姓造的假坟,很显然,假坟前没有人去立碑,你想,立个碑要花八百元,而补偿费只有五百元。明摆着亏本,谁干?再说,立个碑还要注明死者及生者的姓氏以及族谱关系,谁会搞一个无名氏来给自己当祖宗,那不成了大笑话吗?

刘二江思索了一个下午,晚上又把移民户召集起来开了一个会,他说:“现在这个公墓看上去也有模有样了,但还是差一样,就是绿化不够,死沉沉的,没有生气,我建议把那些假坟堆的土都散开来。我们种上花草,栽上常青树,这么一美化,我们的墓地岂不是好看多了!”

经刘二江一提醒,大家都觉得这主意不错。

不到几天功夫,再看公墓群上,却是绿意盎然,生机无限,大家驻足墓前,顿感心旷神怡,不再是那种悲怆凄凉的感觉了。

九月底,是移民工作组下乡验收清库工作的最后日子了,移民办赵主任带着一行人来到刘二江所在的村组,还没来得及清点坟墓,赵主任就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

一座座坟冢依序排列,错落有致,俨然一个美丽和谐的小社区,黑黢黢的石碑就像卫士一样各就各位,它们用胸前的文字给世人讲述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家史。

公墓四周,鲜花绿草竞艳,小树藤萝呈翠,人声寂寂,儿啾啾,不是花园胜花园。

赵主任情绪激动,对刘二江又是拍胸脯,又是翘拇指,赞不绝口,他说,他验收了五个村组的清库工作,唯独刘二江领导的工作最有成效,最有亮点。

据说,移民办的赵主任年终在县移民局开总结会,在会上反复地提到刘二江的名字和他的工作经验,没过两年,经上级考核和群众举荐,刘二江被委任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这些都是后话,书中暂不细说。

(通联:巴东县野三关镇谭家村3组谭元奎)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46316/

迁坟的评论 (共 6 条)

  • 着墨
  • 晓梦芳菲
  • 今生依梦
  • 十二
  • 少华山
  • 瀚宇翱鹏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