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柴的悲怆和忧伤(旅俄散记之二十八)

2013-01-06 16:34 作者:hxl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人能音乐,一生快乐。我庆幸自己身上还有几个音乐细胞:自幼喜欢吹吹拉拉,村子里来了戏班,从不看前台,总是钻后台呆若木鸡地陪乐师们弹奏敲打,一站就是半天;文革串联到上海,赶上交响音乐《沙家滨》,接连听5场,还想听;后来,家里置办了音响,买到柴可夫斯基的《悲怆》,竟也听得如醉如痴……

到圣彼得堡,拜谒柴可夫斯基陵墓,便是我俄罗斯之旅的心愿之一。曾多次与导游协商改变行程,在一个人左右不了“众愿”的情况下,6月18日下午我利用团队购物自由活动的时间,就独自一人前往。

柴可夫斯基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莫索尔斯基长眠在亚历山大教堂右侧的契赫文墓地。亚历山大教堂坐落在涅瓦河边,在涅瓦大街的最东端,是圣彼得堡最古老,最美丽的建筑群。我在地图上找到亚历山大教堂,看好路线,选定乘坐的车次,从宫大门口离队直奔亚历山大教堂。由于时间有限,2个半小时内必须返回和团队会合,急匆匆坐11路公交后再打的,不到半小时到达了目的地,买好门票,问清柴可夫斯基陵墓的位置便来到契赫文墓地。

在俄罗斯,缅怀逝去的文化人和历史人物,墓地着实是个好去处。圣彼得堡亚历山大教堂附近有四座著名的墓地,我所知悉的苏联名人和刚刚逝去的名人有好几位埋葬在这里。拉扎列夫墓地在教堂入口的左侧,而契赫文墓地在教堂右侧,这两座墓地形成一种对比,左侧的拉扎列夫比起右侧的契赫文要豪华气派得多,拉扎列夫墓地可以称为“官宦”墓地,而契赫文则是“艺人”墓地。

契赫文墓地,基本上没有游人,整个环境显得特别安详和宁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草香。柴可夫斯基墓在契赫文墓地的北侧,那儿有一条通称为“作曲家的小路”,小路的尽头就是柴可夫斯基的墓。它占据的位置比较突出,面积也比较大,墓碑也比较复杂。

由帕·卡缅斯基创作于1897年的柴可夫斯基的半身铜像,摆放在刻有他的姓名的碑座上。他的胸像前后,各有一位小天使:后边的天使手扶大十字架,张着翅膀,仰望着苍天,保护墓主;后边的天使双翅合拢,依偎在碑座旁,正翻阅默读乐谱。两位小天使雕像分别由两名雕塑家创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准备给柴可夫斯基的墓碑拍个满意的照片,趋前退后总不合适,或绿荫遮盖,或光线太乱。我在墓地里四处寻找,始终没有得到满意的光照……

柴可夫斯基虽然只活了53岁,但很早便成了闻名俄罗斯的作曲家。他一生写过6部交响曲和1部标题交响曲,写了11部歌剧,3部芭蕾音乐,100多首旋律优美的歌曲,为人类留下大量的佳作,在世界上所有文明国家里至今仍然都在演奏他的作品。他的作品高雅,同时吸收了农村的民谣和城市的小调。他善于借鉴欧洲创作的精华,丰富自己的音乐语言,使写下的音符变得像彩虹一般绚丽。他是和西方音乐界交往最多的一位俄罗斯作曲家。在他的传世佳作中,既有管弦乐作品,也有交响曲、钢琴协奏曲、幻想序曲、小提琴协奏曲。在他的任何一种音乐体裁中都有创新。他是一位处在浪漫时期顶峰的伤感的俄罗斯作曲家。

围绕柴可夫斯基有很多轶事,在他生前死后广为流传。

他本来是学法律的,在司法部当过公务员,但很快便放弃了比较优厚的生活条件,转向他喜的音乐事业,过起穷困的日子。

他从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后,到莫斯科当了音乐教员、作曲家、指挥,很快成了众目睽睽的人物。

他一生没有个固定的家,没有稳定的收入,他一无所有,他只有神奇的音符,他只有用这种神奇的音符所创造的美妙绝伦、让亿万心灵享受美的喜悦、对光明引发强烈追求、响彻世界的旋律。

柴可夫斯基一生最富有浪漫色彩的事是与梅克夫人的通信,从36岁到50岁(1877-1890年),持续了14年之久,互通的信件达1200封。他俩事先约定“永不见面”,而且从未违反。梅克夫人的丈夫原是修建铁路的富翁,死后留给她巨大的遗产。梅克夫人的公寓就有50间房子,如同一座宫殿。梅克夫人受过良好的教育,爱好音乐。当她发现柴可夫斯基这位音乐天才时,便以向他订约小型音乐作品的方法,付给很高的稿酬,变相地给予他资助。在他们1200封书信中,只有相互表达彼此的崇敬,没有一句谈爱求婚的情话。柴可夫斯基常常向她倾述自己对大自然、对国外生活的感受、创作的苦衷。她鼓励他、赞扬他每个微小的成就。直到14年之后的1890年,梅克夫人声称家业破产,断绝了对柴可夫斯基的经济资助,同时也停止了与他的书信往来。

1893年10月22日,柴可夫斯基从莫斯科到了圣彼得堡,在俄罗斯音乐协会亲自指挥演奏了第六交响曲——《悲怆》——这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首次正式演出,受到热烈的欢迎。他准备几天后返回莫斯科,12月去敖德萨。1893年11月7日,圣彼得堡所有报刊上突然刊出柴可夫斯基不幸逝世的消息。官方的报道是:那天,演出《悲怆交响曲》之后,回住地的路上,柴可夫斯基在涅瓦大街感到口渴,走进一家饭店,喝了一杯水。回到住处后病倒,过了几天便逝世了。医生诊断,水中含有霍乱病菌,致使他身亡。很多人对这一说法持怀疑态度。

另有一种说法流传,说是柴可夫斯基的死是因为同性恋活动被告到皇上。当时,同性恋不仅认为是不道德的,而且是犯罪行为。和柴可夫斯基发生同性恋的是俄罗斯一位公爵的晚亲。此事暴露后,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大学法律系读书时的老同学为了挽救他的声誉便组成“良心法庭”,对他作了审判,自尊的柴可夫斯基怎么也受不了这份羞辱,竟选择了自杀以了此案。

柴可夫斯基的死因说法不一,却无损于他的创作成就,也没有减少人们对他的爱。这跟他的作品一样:他的每一部作品问世后几乎都遭到过评论家的否定、钢琴家的拒绝。可到后来,一部部作品又为自己赢得莫大的荣誉,为祖国争得最大的光彩……是啊,只要会欣赏,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中,谁都会感受到一种与生俱来摄人心魄的忧郁感伤,悲情中充满着凄美之感。

徘徊在老柴的墓前,看着两位小天使陪伴在柴科夫斯基的左右,想到世界人民对他永远的爱,我相信他是不会孤独寂寞的。临别,我合掌默诵:“老柴啊,你生前有悲怆,也有忧伤,但死后你却没有孤独,也没有寂寞!”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43212/

老柴的悲怆和忧伤(旅俄散记之二十八)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