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家私营的伏特加博物馆(旅俄散记之十八)

2012-11-07 17:33 作者:hxl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本人好酒(去俄罗斯,在上飞机的行李中夹带家乡土造60度白酒6市斤),一到俄罗斯,也就好关心俄罗斯的伏特加,好关心俄罗斯的伏特加博物馆。特别是在书上读到曾经排列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世界大化学家门捷列夫竟然参与伏特加的配比、命名等一连串故事后,到俄罗斯能看到专门介绍伏特加制造和发展历史的博物馆,更是让我兴趣倍增,兴致勃发。

俄罗斯的伏特加博物馆有三家,位于风景如画的北方之都圣彼得堡的伏特加博物馆是三家博物馆中最新开张的一家,也是三家博物馆中接待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家。

缓步走在圣彼得堡伏特加博物馆的长廊上——伏特加的发展历史、伏特加的蒸馏制造过程、以及那些曾经跟伏特加密切相关的传说——仿佛在我眼前徐徐拉开一幅悠长的俄罗斯风俗民情“长卷”。

“长卷”里间或嵌有餐厅、小酒馆、礼品店,我们也不时地进去亲口品尝品尝各式特制的伏特加,也随心买下一二瓶包装精美的礼品伏特加……

古色古香的大厅,琳琅满目的展品,令人目不暇接,也令人慨叹不已,想不到内容如此丰富多彩,布置如此独具匠心,规模又如此宏大的博物馆竟然是由一位教师、一位医生、一位工程师三个人联手创办的一家民间私营博物馆。

这原是三个从事不同行业素不相识的陌路人,他们相遇在一次飞机的旅途中,因为三个人一直对伏特加的“酒文化”情有独钟。也真是有缘,三年前,三个人在一架飞机上聚到了一块,一块儿闲聊,一块儿品味伏特加。就在三个人意犹未尽中感慨大发:实在令人遗憾,同苏格兰的威士忌博物馆和法国的香槟博物馆相比,俄罗斯却没有一家高水准的伏特加博物馆!于是乎,三人决意共同创办一家象模象样一定要具有俄罗斯特色的伏特加博物馆。就在此后的一年中,三个人利用他们各自的业余时间,为筹建他们理想中的这一座伏特加博物馆四处奔波。正是天助,在他们的无数次不厌其烦的苦口游说下,居然说动了好几家伏特加酒的厂商,他们同意在资金方面提供帮助,原本最令人头痛的资金一下子就到了位!而且,三人在不辞劳苦的四处奔波中还联络到一些很有名望的历史学家,得到了由他们提供的大量有关伏特加酒的珍贵史料,而且他们还主动为博物馆收集到的展品免费鉴定了真伪……(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就这样,创意诞生后只花得一年时间,圣彼得堡伏特加博物馆就“隆重”开张了。在博物馆里,那些足以彰显俄罗斯各个时期伏特加风格的玻璃和瓷制的伏特加酒瓶,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就连一只只瓶盖和瓶塞都尽善尽美,其它辅助性的饮酒器具也精巧绝伦,陈列的每一件展品堪称真正的艺术品。所以,这家私营的伏特加博物馆一开馆其声望就很快超过了另外两家老资格的国营博物馆。

这家由三人创办的民间私营博物馆,还有一个重要特色,是馆藏资料的完整齐全——馆内集中展出了伏特加发展史上的各种历史文档,其中有关伏特加的起源的史料,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伏特加的起源,至今普遍被人们接受的传说,是伊凡三世在1478年确定俄罗斯人喝的这种白酒的国家垄断权时正式出现的。接着,1553年,伊凡雷帝在莫斯科又创造性地开了第一家伏特加酒馆,获得了高额利润;到19世纪,伏特加牢固地占领了国际市场。对俄罗斯人来说,伏特加是一种很独特的饮料,它与一个人欢乐或是悲伤时刻的心灵密切相关,是一种可以被用于任何目的都不可替代的饮料;伏特加是历代俄罗斯小说诗歌、歌曲和传说反复探讨的对象。

圣彼得堡伏特加博物馆的馆藏揭示:伏特加起码已经有五百年历史。伏特加这五百年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伏特加的被垄断与反垄断的历史,就是五伏特加的被控制与反控制的历史,就是伏特加的被禁与反禁的历史。圣彼得堡伏特加博物馆的馆藏揭示:俄国政府对伏特加的垄断、控制、禁止从来没有中断过,而每一次垄断、控制和禁止,到后来都只能使酒民对伏特加更深的依赖

圣彼得堡伏特加博物馆的馆藏昭示:1648年,一场暴动在莫斯科的一家酒馆里爆发,随后蔓延到了其他市镇,危急的情势让当局看到了伏特加泛滥带来的后果:全国三分之一的男人都欠着酒馆的酒钱,而农民们又因为沉溺酒肆而累年荒芜耕种。于是,俄国政府收回并垄断了伏特加的销售权,这样导致酿酒商的利润越来越少。从那时起,伏特加的酿制由公开转入地下,开始出现不少家庭作坊。

圣彼得堡伏特加博物馆的馆藏昭示:在俄罗斯,对伏特加的垄断权曾六次被撤(最近一次是1992年被叶利钦政府所撤销),接着又六次被恢复(最近一次恢复则是在1993年叶利钦痛感造酒业罪案频频时),但每次反复最终都只能进一步让人们为伏特加“爱”得愈加的疯狂。

这家博物馆告诉我们:

——1894年,维特推出了一项旨在提高伏特加质量、又巩固政府垄断酒业地位的计划,俄国化学大师门捷列夫就担任了这一计划的负责人,发现了调制伏特加的最佳比例(即酒精比例为40%)。在此之前,伏特加的酿制过程非常简单:“一份酒精加一份水”,再调入少量其他添加剂以去其辛辣(如斯托利奇那亚牌伏特加里的添加剂是糖)。门捷列夫不仅仅贡献了伏特加的标准配方,甚至还起了“伏特加”的名字。在他之前的数个世纪里,官方文件在提到伏特加时皆称为“谷酒”。伏特加的别称、诨名很多,如“开水”、“垄断波尔卡”、“泡泡”、“机轴”、“苦玩意”、“白玩意”,最经典的是苏联时期的“半升”、“1/4瓶”和“女娃”。从词源上讲,“vodka”来源于“voda”,后者在俄语中意为“水”。伏特加最初的消费者是底层民众,这只能怪当初用木精酿制的伏特加质量太次,闻起来极像机油。在19世纪晚期以前,伏特加一直都是散装,惟一的计量标准是“vedro”(即桶,一桶伏特加约有12公斤),酒馆文化粗俗。有点象中国大众化的二锅头酒,但俄罗斯人对伏特加却是情有独钟。尽管门捷列夫给伏特加发现了配比,起下了名字,但支持饮酒的知识分子最爱提的名字却不是他,而是俄国生理学家沃洛维奇,因为沃洛维奇研究出:“每天饮用50克伏特加有强心活血之功”。

——苏联的伏特加酒厂一致认为,苏联之所以能打赢纳粹,靠两样:一是伏特加,一是喀秋莎火箭炮。因为苏德战争打响后,苏联国防部就颁布了一条规定:前线士兵每天每人配给100克伏特加。不是吗,就在民间禁酒组织陆续出现于全国各地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政府再次宣布禁酒。一战结束后,十月革命爆发,但禁酒令仍未解除,趁着全国一片混乱,红军和白军四处免费“光顾”伏特加酒馆,滥饮一气。有人幽默地指出,红军最终赢得了胜利,原因之一便是他们更好地守住了酒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列宁就是因废止了禁酒令才赢得了民心,而且列宁下令生产“里科夫加”(以当时的苏联财长阿列克谢·里科夫加命名)以替代“伏特加”,“里科夫加”因酒精度稍低(35%)而较伏特加更为温和。但列宁一逝世,40度的伏特加又重返人们的生活,且以其强劲的销售额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1985年5月,戈尔巴乔夫成为苏共总书记刚两个月,便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但是,戈氏没想到的是,苏联国内一下子出现了食糖短缺。人们抢购、储藏食糖,就是为了在家里酿酒。更令戈氏想不到的是,竟然还有人因此开始饮用各种有毒的致醉品,比如制动液(俗称刹车油)。最终,这些可怕的事情还是令戈尔巴乔夫放弃了他的禁酒令。在电视上,他笑着给支持禁酒令的人讲了一个笑话:“人们排起长队买伏加特,有一个人实在忍受不了了,便说:‘我要去克里姆林宫杀了戈尔巴乔夫。’一个小时后,他回来了。仍在排着长队的人们问他:‘你杀他了?’他回答说:‘杀他?那边排的队比这儿还要长呢!’”

——到了19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国家控制酒类生产的时代也宣告结束,整个伏特加酿制业于是乱作一片。在俄罗斯,被称为“一代新富”的“新俄罗斯人”也正是靠着走私伏特加发起来的。

这家伏特加博物馆还告诉我们:伏特加酒每年为俄罗斯带来4。7亿美元收入的同时,也使3。3万俄罗斯人因伏特加酒精中毒而亡。所以,除了弘扬伏特加酒文化外,劝戒国人不要饮用过度也是这家博物馆的又一个宣传主题。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12639/

一家私营的伏特加博物馆(旅俄散记之十八)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