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与书法(二)

2010-03-10 18:34 作者:拜石斋主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人生的列车匆匆向前,年幼时展望前程似乎很是缓慢,年老时回顾驶过的站头才觉得速度快得让人玄晕。只恨当时握住时间的手攥得太松,心也太大意,一丝一毫的溜走还满不在乎,现在清点却发现所剩无几。

1975年,我高中毕业,并在木渎镇三星村插队务农。后来进厂亦工亦农当了机修电工,又因工作需要进了变电所。由于变电所工作空余时间较多,从前播下的书法种子发芽了。变电所里还有个年轻人叫戴民骅,居然也有读书和写字的好,和我一起练起了毛笔字。

木渎镇虽说是苏州的大镇,文化底蕴也不谓不深,还号称江南古镇,有吴越遗迹,更有乾嘉风韵,但与城市相比毕竟是弹丸之地。那个年代,我们还刚从文革的阴影中走出。“读书无用论”和批判儒家的文革中文化极端现象还有一定的惯性。百花、百家蛰伏,欲开未开欲鸣未鸣,正是乍暖还寒时节。那时节练习书法,实在只能算作无事可做,别人这样看,我也这样想。现在觉得这是难能可贵。但问题在于当时书法文化的氛围过于单薄,书法爱好者不过是寒料峭的原野上过早冒出的小花。可贵是可贵了,但很难预料其花季的长与短。

戴民骅当时更喜欢文学,在一本家传的《秋水轩尺读》上下了一番功夫,而我则主要临习《兰亭序》和《松风阁》。读累了写疲了,相互交换一下,我读他写。由于变电所仅有四人,须三班24小时轮流值班。所以上班时较为清静,利于读书。偶尔到室外活动活动,种种蔬菜什么的,倒也打发得日出月落、星转斗移。

说木渎镇书法文化氛围单薄,那是与苏州城里相比而言的。那一段时间,我一有机会到苏州城里,第一目的地就是去古吴轩、朶云轩和新华书店。在文房四宝柜台、名人书画廊下、碑帖典藉丛中盘桓再盘桓,流连再流连。可以说时间再长不嫌长,时间再短不厌短。唯一的遗憾是囊中羞涩。不怪货之贵,只怪人之非贵。记得在苏州我只买过一本《松风阁》、一本上海书画出版社的《书法》杂志(1979年第一期,总第四期),和一本《兰亭序》。这三本书就像我的糟糠之妻一下从未下堂,陪伴至今,一路走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0061/

我与书法(二)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