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疙瘩庙(原创)——灵台笔记之三

2012-08-16 16:06 作者:关山布衣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到灵台的第二天,朋友陪着吃过早餐,我们准备随便走走之后返回,因为客不走主不安,心里过意不去。可是朋友不允许,说是来一趟挺不容易,好好转转再说。

那就转转吧。因为以前在一个灵台朋友的空间看到过“疙瘩庙”这个名字,所以就提议到疙瘩庙转转。朋友说正要安排去那里,看来这好朋友之间确实是心有灵犀的。

车子驶出城向南拐,不到一个小时就看见了疙瘩庙——在一块凸起的平台上,树木葱茏,一个墨绿色的包,朋友说那就是疙瘩庙了。问何故起名如此?答曰原因有二,一是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说是仙人点化,应该在此处建庙供神,可保一方平安;二是此处地形貌似一个疙瘩,故而得名。古老的传说只能增添几分神秘,地形似疙瘩倒也确切的很,所以我认为庙名因地形而名倒是很恰当。

貌似宏伟的山门却开不进去一辆小汽车,应该是规划者的一大失误了。进了山门。里面空阔,杂草葳蕤,树木茂密,浓荫蔽日。由于天气闷热,蝉在竭斯底里的鸣叫,就有了此起彼伏的嘈杂,一声一声揪得人心紧。院子里的数棵古柏,树干戳天,虬枝如铁,树冠圆满,似有神灵附着,令人敬畏。前面的两座小庙,都是一间土坯房,里面驻守的是什么神灵,我不认识的,全都慈祥可亲,如好客的父老在欢迎来访的客人,全然没有他处神灵的威严、凶恶。这样的神灵最令人喜欢,也应该是咱平民的神灵了。进到最里面,一个简陋的四合院,三座房子也全是土坯房,南边的一座屋门紧锁,估计是神灵的住所,东边的一间土屋应该是僧房才对,只是不见僧人的踪迹,西边的一间土屋没有门窗,敞着,倒是屋檐下的一株貌似干枯的,弓形佝偻的树引起了我的注意:啥树苍老成这般模样了呢?近前一看,一块长约一尺,宽不过五寸的木板上用毛笔写着几行字,大致是说这棵树名曰木瓜树,生在唐代,迄今已经一千多年,堪称树仙,希望大家护、保护云云。我一下子就严肃了起来,面对这棵干如弓,枝似铁的、一千余年的木瓜树,我没有理由不严肃的。

朋友们转到后面去了,我一个人静静地伫立在千年木瓜树的前面,恭敬的端详着他饱经沧桑的容颜:主干上的皮已经脱落无几了,和一截枯木没有二样,好心的人在树身上涂抹了一层黄泥,算是给他穿了一件外衣,只是树冠上还点缀着可以数得清的叶片,证明着生命的存在。看着这棵老态龙钟的木瓜树,我不知道是谁在什么时候把他栽植在这里的,他又是为了什么信念历经了千年沧桑而没有倒下,在弥留之际仍然绽放着生命的奇迹?这个疙瘩庙和这棵木瓜树,相互依赖,相得益彰,成了一对绝好的搭档。就在我转过身的一瞬间,我发现在南边的庙门前,好像有一株年轻的木瓜树,仔细一看,果然是。因为木瓜树的叶子和槐树的叶子太像了,我第一次见,很难分辨清楚。我走到那棵年轻的木瓜树下端详,突然地一阵惊喜:因为我看见在这棵年轻的木瓜树上,还残存着三个木瓜,果壳已经微裂的木瓜。我终于见到了木瓜!小心翼翼地摘下来,每人分了一颗。

朋友在后面喊,我便转过去和他们会合。后面依然是空阔的,杂草都很精神的蓬勃着,里面有五色六样的擀杖花,花朵大于别处,色泽洁净喜人。除过古柏之外,还有两棵古槐树,也都是数百年的高龄了,那沧桑的模样显示着疙瘩庙的神气。我们坐在一棵古柏下面咥了一个西瓜,浑身一下子就清爽了许多,我想除了西瓜的凉爽之外,这儿的神气也是一个原因吧!我们虽然没有焚香拜祭,但是向善的心灵和神灵的博爱是殊途同归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时已中午,我们要返回了。我再一次轻轻地抚摸了一下那棵千年多的木瓜树,像是握别一个老朋友。然后我退着步子,向那些古柏和古槐一一招手,希望他们在疙瘩庙继续快活的生长着,佑护着疙瘩庙,使这个适合平民游走观赏的疙瘩庙焕发青,成为灵台又一处令人难忘的美好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74959/

疙瘩庙(原创)——灵台笔记之三的评论 (共 6 条)

  • 兮矣
  • 殇
  • 叶落萧萧
  • 朱发忠
  • 此去经年
  • Flying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