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创)最美夕阳耀紫光

2012-06-03 22:18 作者:劳燕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最美夕阳耀紫光

劳燕

老年人最提到的是李商隐的七绝《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老年朋友引用这首诗时,一般只是引用“夕阳无限好”,很少有人将后面的“只是近黄昏”连用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个完整的句子,只有完整句子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只用半句诗,难免“尴尬”,这不成了买菜,只拣中意爱吃的?问题出在人们对这首诗的解释和理解——发生了一些误解。

人们解释“只是”,认为就是现在“但是”的意思,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解释成“虽然夕阳无限好,可是却接近黄昏了”。认为“只是近黄昏”表现的是一种无奈。这样的解释,没有从诗的整体考虑,违背了作者的原意,主要是误用了现代汉语来解读古汉语。

“向晚意不适”,这是说心情不好。但是作者没有喝闷酒,也没有找人找地方发泄,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驱车登古原”,到野外走走。因为“向晚意不适”,所以才“驱车登古原”,这是因果关系。诗人到乐游原,目的明确,就是为了要看一看黄昏时的太阳,让夕阳解除“意不适”。他所要寻找的恰恰就是黄昏这个特殊时间里的太阳,让夕阳解除“意不适”。去乐游原,并不是想要寻找烦恼与无奈,而是要解除烦恼与无奈。寻找无奈并不是作者的本意,乐游原是当时文人们常去的地方,也是作者常去的地方,现在他来到这个地方,就是为了看黄昏的夕阳,是有计划在先的,是要通过看夕阳,驱走心中的感伤(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近黄昏”是夕阳无限好的必要条件,如果不是在黄昏,也就没有无限好的夕阳了,正是因为“近黄昏”,才具有了“夕阳无限好”。作者显然没有理由对产生“夕阳无限好”的“近黄昏”表示无奈和惋惜。

人们误解的原因,是将诗中的“只是”等同于现在的“只是”,以为“只是”就是表示转折的“但是”,这是用现代的语义解释古代的诗句之故。

其实,古代的“只”还可以表示因果、条件关系。例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里的“只”,解释为“就是”,是表示因果关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应该解释为:就是因为身在此山中,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应该解释为:男儿有泪不轻弹,就是因为未到伤心处。这个“只”也是表示原因的。从李商隐的诗作中,我们还能找出不少“只”表示原因的例子。《西南行却寄相送者》:“百里阴云覆泥,行人只在雪云西”。“行人只在雪云西”。意思是行人正是因为在雪云西。李商隐的无题诗《凤尾香罗薄几重》中,“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句,“斑骓只系垂杨岸”,就是斑骓正好系在垂杨岸。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合理的、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夕阳无限好,正是因为近黄昏。这样,整首诗才有了一个连贯的思想,一条顺通的脉络,中心也就明确了,作者的本意也显现出来了:

因为在傍晚的时候心情不好,所以驱车到乐游原看夕阳,让夕阳解除心中的不适。

夕阳多么美好啊!夕阳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它正在黄昏这个时候--黄昏有什么不好!”

这首诗写于何时不详,李商隐的一生活了四十多年,按理说不应该有岁月迟暮之感。他的另一首《乐游原》:“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就全无消极迟暮之感。纵观李商隐的一生,他一直是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正是他积极生活态度的写照。

为什么说夕阳无限好呢?夕阳的短暂和炫烂一样令人感叹。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堪称绝唱。落霞美,诗句更美。望断夕照落霞,你见没见过夕阳短暂炫烂中的紫光?这紫光,只在消纵即逝须臾一瞬间,这紫光,才是夕照时分最美的风景,才是夕照的精化和灵魂所在。或许,李商隐去乐游原,要想看的就是这夕阳中的一瞬紫光?就是蓝悠悠的天空,和这高远天空下那一抹飞升的落霞中透析出来的紫光,是在那紫光下的一次洗礼,一次升华,一次飞跃。

“夕阳无限好”,也许就是指夕照中美轮美奂、让人动心、动情、动容的紫光。这紫光,只有在夕照时分才能见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44653/

(原创)最美夕阳耀紫光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