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致祥堡”的兴衰和林家铺子的变迁

2012-03-31 15:43 作者:真诚待人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致祥堡”的兴衰和林家铺子的变迁

陕西石泉城关镇谢守毅

“致祥堡”“林秀才”“林衙事”

其物、其人、其事

一、“致祥堡”的渊源——其物

汉阴县汉阳镇金红村,凤凰山南麓的半山腰中,有一座四面被石墙围着的大院子,貌似一座小城池,里面住着上十户人家,那是清一色的林姓。故此“城池”名曰“林家堡子”。在先前未通公路时,是汉阴南区人去汉阴城的必经之路。这院子里有笔者的两位高中同学,后来,一家又成了亲戚,因此去玩过几次。笔者曾经有意拜访院子里一位叫林端勉的老人,听他谈及过这座“城池”的大致情况:这座城池是他林氏始祖林仕琪的第五代传人林朝贵率其三个儿子共建,历时近十年时间,与1819年秋完工。并为堡寨取名为“致祥堡”。(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以我之词,“致祥堡”之所以能被称作城池,是因为它在选择位置和建筑结构上与众不同:它坐南朝北,依山傍水;分外、中、内围三道石砦墙,占地面积十余亩。有正门(南门)、东门、西门三个城门。城门是经过打凿精致的硬质石条砌成(上面有花纹),正门门楣的巨型石条上刻有“致祥堡”三个大字,其字运笔苍劲有力,雕凿刀功独到。下面的小字为雕凿的时间及堡主人“济南堂主人”的名号。

由于年代的久远,历史风云的变幻,“致祥堡”高大坚固的城墙,在一次次遭受严重损失和人为的破坏,笔者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几次到同学、亲戚家中做客,乘候茶待饭之际,身临城池内外察看过究竟,爬上城池残存的垛口高处,目睹其物,遥想过它当今的“容貌”,早已失去了当年的风姿。随行的七十高龄的“寨”主人告诉我:“原先的城池内建有精美的宗祠,屋宇毗连的幽雅风韵已去,如今致祥堡的外围砦墙已荡然无存。仅在中围基础下剩下一处剁豁;内围已被拆得乱七八糟,但仍可看见正门和西门还依稀保存着些许原貌。正门门首扁额上的“致祥堡”三字的字迹及上下题款,早已被年长月久的风摩挲得模糊不清,但石刻的刀痕仍顽强地展示着它昔日曾有的艺术魅力。

笔者避开老人,与一同学移步换景,到另一个地方,想要揭开我心中蕴藏的“秘密”,目睹此物,抚摸着门上的石条,若有所思地问道:“你们的先辈选择了如此少有的风水宝地,世代生息繁衍了好多代人,应该有不少的功成名就的文人墨客,或者物资殷实的富商?”他说:“听老人们说,在他们的记忆中,上辈人只知道这座蜿蜒雄踞深山密林中的城墙,并没有给林氏家族带来多少吉祥和福音,只能表明林氏先人雄厚的经济实力,庄园的富有也难能掩饰农耕生涯的平庸。要说比较出名的,那还是同治年间的乡试,致祥堡里的林府出了一个秀才,名林良德,有人送绰号“林口水先生是也!”

二、林良德(“林秀才”)——其人

前面提到“致祥堡”同治年间出了一个秀才林良德,他是林氏迁陕始祖林仕琪嗣下第八代传人。虽说林府的“致祥堡”没有建在真龙天子那块风水宝地上,能因此而光耀门庭,但不得不承认林氏先辈深知此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乃世外桃源也,可不惜花费重金延师教子,让儿孙闭门读书,以鼓励后代在书中去追寻“黄金屋”和“颜如玉”。因此,就能在同治年间的乡试中,林家堡子出一个秀才——林良德。自有了林家秀才后,就成了三山五岭,梁前坡后的乡里乡亲一种文化依托。像乡间民事纠纷,含冤受屈之故等等,乡民们翻山越岭去县衙告状,判官只要见到“林秀才”代笔撰写的状纸,必让判官刮目相看,称赞不已。那是一告一个准。为此,给林府带来过不少荣耀。可是,“致祥堡”四面高墙完全束缚了林秀才,使他的确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痴”了。因此,大忙季节林秀才的儿子让他帮拔一块玉米苗(大田定苗时,拔去多余的弱苗),他竟然拔得一颗不剩。他儿见状问他:“你咋拔得一刻都不留?”他还说:“你说拔苗,没说要留啊!”还有一次,他儿子让他放牛,他手里拿着书,牛绳系在腰上,一直行进在朝天的大路上,牛早已挣断绳子跑到远处害了别人的庄稼,儿子一路找来问他牛在哪里,他还说:“拴在腰上的!”落下这样多年流于民间的谈资笑料。由于林秀才十分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既无横向拓展知识、发散思维;又无纵向深入生活、大胆创新的精神,直到后来他终未能有机会出人头第。时至民国十四年仲时期,林秀才带着终身不能中举,无缘高就的遗憾,撒手人寰。

“林秀才”才思聪慧——其事

那是民国五年仲夏时期,家住汉阴县平梁镇的一刘姓男子,徒步攀越凤凰山,风尘仆仆地只身来到林秀才家。刘氏男子急匆匆把事情的原委和他的来意说明以后,只见林秀才眉头紧拧片刻,便招手让刘某:“你附过耳来,”林秀才悄声细语几句如此如此,照计行事。那刘氏双膝跪地一连三个响头,颔首谢恩,领“令”而去,风燎火急赶回平梁老家。

立秋前后,刘氏接到衙门传唤:“隔日升堂,到衙受审!”翌日,大堂外戒备森严。只听得几声阴阳怪气地:“威—武—!”之后,又是几声几里哇啦的“带犯人!”几个差人迅即押上被五花大绑的刘氏押之在大堂上跪下,判官道:“让原告陈述被告犯罪事实!”只听那原告:“吾告刘氏原本用刀杀人,人证物证俱在。可恨那刘氏故意歪曲事实,仅于五月23日中午,身披棉袄,手提火笼,去了田坝中间,竟然把‘用’刀杀人的用字变了一笔成了‘甩’刀杀人,以此逃脱制裁!”此时,大堂内早已议论纷纷:“原告的陈述事出有因,不符实情!”判官早已脸似铁青,嘶声竭力地叫喊:“原告故意戏弄本官,藐视法庭,拉出去治罪五十大板,退堂!”原告被一顿毒打之后,连忙招罪:“请大人原谅小人之过,我也是迫不得已诬陷了原告!请求释放被告……”

刘氏居然赢得了这场官司,避掉了全家人一场大灾,免了刘氏杀身之祸,这全归功于林秀才给刘氏面授“机密”,使其捡回了一条性命。

故事到此不难看出,林秀才不仅文笔功底深厚,而且才智过人,略施小计平息了一桩故意诬陷案。这有力的证明,在万恶的旧社会,法官只听一面之词,既不做调查了解,又不澄清事实真相。不知判了多少冤案,有多少冤魂还在阴曹地府号啕大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12437/

“致祥堡”的兴衰和林家铺子的变迁的评论 (共 2 条)

  • 诗飏
  • 疯狂侠客88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