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由赵本山式的幽默所想到的

2012-03-24 20:22 作者:岁月苦旅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由赵本山式的幽默所想到的

文/岁月苦旅

"幽默"一词,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语丝》周刊,是Humour的一种音译,由林语堂先生译出,是林先生提倡幽默文学的开端,也因此遭到了曹聚仁等激进人士的猛烈批判,认为提倡闲适幽默文学是一种无聊与颓废,一场笔墨关司打得是风起云涌。

其实大可不必,人的追求各有不同,思想也未必非要统一到你说鸡蛋是方的,大家就得跟着喊有棱有角。儒家是一种境界,道家也是一种境界,是没有必要互相攻击的。

鲁迅先生不是也拿着幽默这一武器来战斗吗?原来幽默的讽刺力量,比直接骂人更具威力!

尽管经历了许多波折,幽默这个概念还是存活了下来,而且到今天有了长足的发展,每个人都能来几句幽默,引人一笑。可什么是幽默呢?社会上把一切"滑稽"、"俏皮"、"出洋相"等能够引人发笑的笑料都认为是幽默,这种歧义一出,幽默的本义便晦暗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真正的幽默,是一种发人深省的笑,在笑的过程中,使人思考到笑的背后的含义,尤其那种含泪的幽默,更能引人深思。

在幽默中,笑和泪只隔一张纸。

这些年来,小品逐渐占据了笑的舞台,尤其是赵本山和他的徒弟们,优秀的作品有,但也产生了太多垃圾,负面影响更大,把二人转这门艺术弄得庸俗不堪,但人们却都通通的接受了,只为一笑。而且越来越走红,为什么会如此呢?

大凡一种东西从生存到成长到壮大,除了自身的打拼之外,更因为找到了适合他生存的土壤和环境,正如兰花开在幽谷、荷花生于池塘一样。正象许多人所说,人们需要他。中国这片土地上,就是生长这种作物的土壤,起码目前是这样,因为既使是96O万平方公里的广大面积,幽谷和池塘也是少得可怜的,所以我们的社会才会是这个样子!

我从来不排斥通俗的东西,因为我也是这个阶层的水平,太高雅了欣赏不了。更喜欢幽默,因为幽默充满了智慧和欢笑,但幽默不是一些人笑了,一些人却感觉到受了奇耻大辱,不是拿那些本来就因生理缺陷而痛苦不堪的残疾人开涮,也不是靠本身出洋相而逗人一乐,贬值自己人格而取乐于人,确是一种牺牲精神,却不是幽默,这只是赵本山和他徒弟们的特色。

在一个素质高、民主意识强的国家,他们是要被告上法庭的,因为残疾人也是人,也有人格和尊严,他侮辱了这个弱势群体,就会有人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所以他在美国演出才会被告上法庭,但是在我们国家,不会有人意识到这一点,最多是骂几句出出气。

在国内他侮辱的是残疾人和东北农民的人格,到了国外,他侮辱的就是国格。难道就是他小品中的农民形象,支撑着这个农业大国吗?

我们读钱钟书、读老舍等大师的著作,也常笑得前仰后哈;还有我们熟知的相声大师侯宝林、马三立、冯巩牛群的精彩合作等等,别说是看,就是听他们说也能笑出泪来,并能在笑声中感悟出许多生活乃至人生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幽默艺术。

好的小品也不是没有,比如已故的赵丽蓉和巩汉林的作品、黄宏的一些作品,都是极其优秀的,那种讽刺的力量,是可以让许多人看了脸红的。

我生在东北农村,也是喜欢地方戏的,而且唱得还不错,许多段子可以从头唱到尾。但现在再看看,我们的地方戏变成了什么样子呢?从城里的大戏院到农村的露天演出,演员上台来从头到尾都是低级的斗口或曰“脏口”,拿两性、拿对方的老婆亲人或残疾人开玩笑,动作不堪入目、语言不堪入耳,没有一句引人深思的话,除了手绢儿的工夫还在,那些唱念做打的真功夫却少之又少,这是艺术吗?然而却有许多的观众宁可花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买票去看,更有许多有身份的人也乐此不疲,让人难以理解!

研究过赵本山,他年轻时的录相也看过,有一场"卖大米"的戏,演技表情下流得不堪入目,连傻子都知道他在说女性的生殖器,而地方电视台居然拿出来播放,真是人出了名,连鸡也能当凤凰拍卖!难道都让观众去卖淫吗?

人骨子里的东西是难改的,哪怕他成了名人

赵本山真的发扬光大了东北二人转吗?看着台上的脏口和从头至尾的打情骂俏,连同瞎子傻子瘸子磕巴结巴一台戏,更怀念省民间艺术团的韩子平、董伟、郑淑云等二人转表演艺术家的作品,但好的东西难以适合国人的口味,要改革成乱七八糟的东西才更适合中国现今的国情和国民。

其实这也怪不得赵本山,正如一种作物,你给我施肥,我就长呗!管他长出来的是毒大米或毒牛奶或毒猪肉,有人吃就行了。

重要的是,全民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问题,也就是素质问题,所以才污水横流、垃圾遍地!

其实,要想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也不是什么难事,不用花大力气推广什么古典音乐之类的高雅艺术,人们一时还接受不了那些,只要能在喜闻乐见的节目中稍稍提高一下品位,在大众都能接受的情况下,于潜移默化中更能很快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可是很少有人在这方面动脑筋!我们是小人物,只能想想,却无力去做,而国家只认钱,只知道发展他的泡沫经济,那种用金钱构筑起来的盛世,如海市蜃楼般只是一种虚幻的美景,是经不起风沙的!抓全民的素质,那才是根本!

我们建国初期,虽然穷,但那种全民的凝聚力,就像一块坚实的钢铁,无人敢来撼动,可如今,只能用一盘散沙来形容,民族精神,早被金钱给埋葬了,这就是只抓经济不抓精神的后果!如今的文化市场,只要能卖个好价钱,什么样的产品都可以出,很少考虑质量问题!在我们东北,随便买一张二人转VCD光碟,都是那种所谓的“赵本山式的幽默”,满嘴里面跑舌头,为了逗人一笑,甚至可把老婆老娘都搭进去,这是文化吗?!

什么都可以乱,文化市场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前途命运,却也是混乱不堪,该禁的不禁,不该禁的却让你说不出话来…

很敬佩我家对面超市的老板娘,她从不让孩子看赵本山极其弟子的节目,包括电视剧《乡村情》系列,说怕孩子看了以后,连行走坐卧都没有个人的模样。由此我想到:凡是这样的节目,是否都要标上“少儿少年不宜”呢!

写这篇文章,没有别的意思,更不是看着赵氏集团钱挣多了而眼红,这与钱没有丝毫关系。只是觉得,搬上舞台的东西,应该稍稍净化一下,尽量往艺术上靠一靠,那不是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打打闹闹狗扯羊皮,不是去不择手段地让人笑,是应该有点含量的!有了含量,跳梁小丑也可以是幽默。

相信,人们终究会有厌倦他们的一天的,到那时,中国会是个全新的中国,人民会是全新的人民,我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08723/

由赵本山式的幽默所想到的的评论 (共 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