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100

2018-04-11 06:00 作者:张关林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100

5.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赋:古代的兵役制度。这里指管理军事政治。千室之邑:指有一千户人家的城邑。家:古代国家分封给卿大夫的土地,叫采邑、采地。宰:古代邑的行政长官叫宰。赤:孔子的学生,公西赤,字子华。束带:整理衣服,扎上腰带,指穿上礼服去上朝。)

(白话)孟武伯问:“子路能做到仁吗?”孔子说:“不知道。”他又问。孔子说:“仲由这个人,可以管理中等国家的兵役军政。至于他能不能实现仁政,我不知道。”孟武伯问:“冉求怎么样?”孔子说:“冉求啊,有能力主管千户之家的城邑,或主管有百辆兵车的城邑。但我不知道他能不能实施仁德。”孟武伯问:“公西赤怎么样?”孔子说:“公西赤啊,可以让他穿上礼服,系上腰带站在朝廷大堂中做外交官司、接待宾客,但我不知道他能不能做到仁德。”

(张说)孟武伯是鲁国权臣,想从孔子学生中招募人员,便询问孔子学生的情况。他开口就问“仁”,不问其他能力,可能觉得孔子看重仁德,所以先问孔子最关心的问题。孔子知道孟武伯的来意,就介绍了他问到的几个学生的能力:子路有能力当国防部长,冉求可当县长,公西赤可当外交官。至于他们未来能否做到仁德,对不起,不知道。

孔子教育学生的主要目的,不是学技艺,而是学仁,肯定知道学生的仁德状况的。为什么说不知道?搪塞孟武伯?好像没有必要。对他们仁德行为不满意?也不会。我认为,“不知道”说明了两层意思。(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一,孔子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这些学生各有能力,仁德行为也是不错的。但是,他们一旦踏上社会,能力可以保证,但道德行为却无法保证。当官有权了,是不是还能坚持做学生时的理想和操守,就难说了。——孔子深知权力的腐蚀作用,深知在权力圈内一尘不染的艰难。他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现在仍然需要重视的问题:进入仕途,能否不忘初心!——孔子说不知道,很真实。

子路和冉求是孔门十哲中的两个,公西赤也在72贤人之列,孔子对他们的能力和德行基本是满意的,但对他们当官后能否牢记初心,却不敢打保票。要做到不忘初心,就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律。学生当官后能否坚持自律,孔子不敢承诺

第二,“不知其仁”的“仁”,也可理解为有权后实施仁政的状况。这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个人为仁是简单的,只要严格自律就行。而利用职位推行仁政,却不简单,它首先需要权力层的支持,如果没有支持的环境,不去审时度势,强行实施仁政,极可能人亡政息。这是不明智的。未来的情况无法逆料,所以孔子便说不知道。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5734/

张说《论语》·连载100的评论 (共 11 条)

  • 紫色的云
  • 春暖花开
  • 心静如水
  • 晶湖
  • 雪儿
  • 孙守名
  • 紫燕之约
  • 从余东风
  • 襄阳游子
  • 淡了红颜
  • 秋白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