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81

2018-03-27 05:00 作者:张关林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81

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注释——贯:贯穿。唯:是的。忠:忠诚,诚挚。恕:对别人宽容。)

(白话文)孔子说:“参啊!我主张的道贯穿了一个根本的道理。”曾子说:“是的。”孔子出去后,别的学生问曾参说:“那是什么意思?”曾子说:“夫子主张的道,根本道理不过是忠恕罢了。”

(张说)这段话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非常复杂。孔子对曾参只说“我的学说内容很多,但其中贯穿着一条根本道理,要抓根本”。但什么是根本?孔子没说。为什么不说?卖关子?非也!是不可说,说不出!!——理论系统貌似纷杂,但都有根本性的东西在主宰,我们如果不抓“一”这个根本,就会迷惑于枝叶。但如果我们把根本简单归结为某个说得清楚的局部,又失去了根本的统帅性。所谓“根本”,是一种体现于细枝末节、但本身却没有具体形态的一种精神内核,它是只可意会的东西。就是说,我们要体会到这个根本的“一”,但却无法具体指出这个“一”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非要指出“一”是什么,只能拿最重要的局部来暂时代替一下,便于初学者有点体会,但这样做,很容易使人们只盯着替代的东西,而忽视内核的丰富复杂性和统帅性。曾参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就说“唯”。

但是层次低的学生却不懂,他们巴巴的听了半天,老师不再解释,走掉了,只好面面相觑,不得已问学长曾参。曾参知道这些学生尚处在概念必须具体有所指才能理解的阶段,于是用了一个变通的方法,把“一”归结为很重要的“忠恕”观。但是,他又不能让这些学生误认为“一”就等于忠恕,于是用了一种不以为然的口气说——“不过是忠恕罢了”。我们要体会到曾参的煞费苦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不可说”是所有直观性哲学的共性。佛家和道家对于自己理论的精髓核心,都有“不可说”理论。《道德经》开宗明义就是“道可道,非常道”:能够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最基本的那个道。佛教有著名的“拈花一笑”故事:“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祖拿起花示众,大家都搞不懂什么意思,只有迦叶理解了,便笑了一笑。佛祖知道迦叶掌握了真谛,于是说了以心传心的名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我有朗照宇宙的慧眼和不生不灭、本性具足的心,现在交给你,你能守护它,并传承下去)。禅宗就这样产生了。这里有一个很深奥的哲学理念,就是说,人的思维要依靠语言,而所有的语言都是对对象的一种不完全的指称,是对象的一种“相”。就像一个人有名字,名字就是这个人的指称,是这个人的相,但名字不能显示这个人所有的物质和精神的因素。语言和语言所指的东西不会等同,因此,如果要把握事物的内核真相,就不能用语言,只能心领神会,用语言就是“着相”,就抓不到内核。所以,儒释道都有“不可说”理论,绝非偶然。

但“忠恕”毕竟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全心全意待人叫做“忠”;推己及人,对他人将心比心叫做“恕”。全心对人,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是对他人的宽容。这是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层次较低的学生把忠恕当作孔学的根本未尝不可,但如果永远把“忠恕”理解为孔子学说的全部,那就成不了大师。

这就是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之后没再说下去的原因。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4303/

张说《论语》·连载81的评论 (共 10 条)

  • 淡了红颜
  • 听雨轩儿
  • 程汝明
  • 雪
  • 心静如水
  • 燕姿
  • 雪儿
  • 倪(蔡美军)
  • 襄阳游子
  • 浪子狐
    浪子狐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推荐分享!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