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76

2018-03-22 06:19 作者:张关林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76

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注释——适:可以。莫:不可以。比:挨着,靠拢,靠近。)

(白话文)孔子说:“在君子看来,天下的事情,没有什么一定可以做,也没有一定不可以做的,根据道义的要求行事都是对的。”

(张说)孔子的说法是不是自相矛盾了?他一贯强调礼仪制度,告诫人们不能违反规定。礼制就是规定做法,违反就乱套了。比如有人问,孔子回答“无违”,即不要违反规定做法就行,怎么这里又说“天下的人和事,没有什么一定可以做,一定不可做”呢?一个是遵守规矩,一个是根据“义”进行变通,“双重标准”嘛。

其实这不是矛盾。这才叫真正的学问!真正的学问会充分考虑事物的复杂性,会防止走极端。这是中庸之道的本义。道家说“无为,无不为”,是不是矛盾?佛家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是矛盾吗?最高明的思维方式是同时肯定着又否定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个方向性认识,只能管大方向,不能管这个方向中的每个步子。这些步子有的同方向一致,有的不一致。一味根据方向性认识行事,永不拐弯,肯定会从“对”走到“错”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另一个角度,行为本身无所谓对错,决定对错的是行为的“度”,度包括两个含义,一个是场合是否恰当,另一个是分寸是否恰当。在合适的场合做合适的事,而且做到恰到好处,就是对的;在不适合的场合做这个事,不管做得是否过分,都是错的。这就是“度”的考量。比如喝水,健康长寿离不开喝水,那是在需要的时候喝适量的水;渴死,是因为在需要的时候没水喝;淹死,则是在不需要的时候猛喝水。离开了需要与否,离开了适量与否,喝水行为没有丝毫意义。

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行为规定,大家遵守规定,社会才会有秩序。这是孔子大力强调的基本思想。但这是指原则上不违反礼制。如果出现一种情况,严格遵守规矩反而会出现负面结果,那么这时候就应该“义”字当头(义是合理的意思,不要狭隘地理解为“讲义气”),即不根据规定,而是根据合理要求来决定怎么做。这就是孔子在这里说的意思:遵规是基础,但不能一味死守规矩,有时候要变通,变通的标准就是合理性。

明朝的张居正夺情事件很说明问题。张居正当上首辅,扫清障碍,开始推行改革,但不久父亲死了。根据孝道,官员父亲死了要辞官回家守丧3年。但是,如果皇帝很需要这个官继续办事,可采取变通的留任方式,叫“夺情”(为了国家利益剥夺你的孝情)。如果张居正辞官回家,改革势必中断。现在改革渐有起色,中断改革的结果都看的很清楚,所以皇帝要他夺情,他自己也不想辞官。但这个变通行为在许多遵规的人眼里是不顾人伦,大逆不道。张居正遭到史无前例的攻击。攻击者除了政敌外,还有许多赞同改革的人,包括崇拜他的学生。他们百般攻击,朝廷痛下杀手,执行廷杖(当众打板子),许多人落得个终生残疾,但依然“大义凛然”,认为自己没错。这是很可悲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变成了不懂变通的墨守成规的顽石。如果孔子看到这些人的行为,会赞扬吗?不会。孔夫子会很纳闷:老夫我虽然强调守礼,但不是也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吗?怎么你们读不懂吗?是哪所名牌大学教出来的呀?规矩定的是方向,规矩无法涵盖所有现象,规矩的内涵与外延如果等同于现象,还要人干吗?里一片漆黑,这是夜的规矩,但明月皓皓、亮如白昼的夜就不是夜了吗!死读书、读死书者,危害甚于不读书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3774/

张说《论语》·连载76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