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72

2018-03-18 06:10 作者:张关林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72

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注释——尚:动词,超过。盖:句首发语词,表示揣测。未之见:是“未见之”的倒装。)

(白话文)孔子说:“我没见过好仁德而厌恶不仁者的人。爱好仁德是最好的事情,但如果爱仁者厌弃不仁者,那么他的爱仁仅仅是为了不让不仁来影响自己而已。一个人能不能花一天时间用心去实行仁德呢?能的,我没见过做不到这点的。大概的确有人做不到,不过我没见过。”

(张说)许多注家对第一句话的解释是不对的。他们把第一句话解释成“我没见过喜爱仁德的人和讨厌不仁德的人”。意思是孔子既没有见过爱仁的人,也没见过不爱仁的人。这是把“好仁者、恶不仁者”作为两个独立的名词来并列。这是说不通的。孔子当然见过爱仁的人,只是较少,颜回就是一个。“好仁”、“恶不仁”应该理解为并列的定语来修饰一个“者”!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没见过喜爱仁德但又讨厌不仁之人的人!一个爱仁的、厌弃不仁的人,换句话说,孔子没有见过哪个真正的君子会厌弃小人的。言外之意是,真正好仁之人,是不会厌弃不仁者的,他必须与不仁者打交道,去感化、教育他们,这才叫真正的好仁。

这样来理解,孔子学说的包容性就很明显了。孔子对人的要求是:首先要立志向善(善其实是仁的一部分),自我修炼,成为君子,然后还要去教化不仁之人。如果你怕别人的不仁来影响你而远离他们,你就不是真的好仁,因为没有影响力的仁德是虚假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孔子最后说,为仁,取决于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如果愿意(佛教中叫“发愿”),你就能为仁,哪怕一天。某一日下决心戒除一些恶习,能不能做到?下决心就能!如果做不到,是不愿意去做。我还没见过谁下了决心也做不到为仁一天的。

本节两层意思。第一层,仁者不应该嫌弃不仁者,要努力加以影响、教化。第二,“为仁”由己,只要愿意,没有做不到的。为仁时间的长短,与决心大小成正比。

孔子孜孜不倦地劝导人们,不仅自己要立志向善,而且要带动他人一起向善。这个思想与宗教理念类似,但其中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却比宗教理念高出许多。宗教的向善,着眼于个人的因果回报;孔子的向善,着眼于整个社会的和谐。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3279/

张说《论语》·连载72的评论 (共 9 条)

  • 江南风
  • 听雨轩儿
  • 春暖花开
  • 雪
  • 雨袂独舞
  • 雪儿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