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65

2018-03-11 07:44 作者:张关林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65

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注释——韶:上古虞舜时的乐舞名。武:周代表现武王伐纣的乐舞。孔子认为武王伐纣是顺应民心的,但毕竟是征讨了帝王,所以“未尽善”。)

(白话文)孔子谈论乐曲《韶》说:“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谈论乐曲《武》:“形式很美,却内容还不够好。”

(张说)孔子对文学艺术提出了两个标准:形式美和内容美,由此产生一个成语:“尽善尽美”。这个标准用到现在,成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标准。任何文学评论都离不开这两个角度。

艺术美是有公认的客观标准的,艺术美的本质,是内容、情感语言的显与隐的合适比例。充满争议的是思想标准,因为思想标准涉及到世界观和价值观。孔子认为韶乐尽善尽美,是因为韶乐是虞舜时代的乐曲,而虞舜时代的帝位是禅让的,不是靠武力争夺的,大家很和睦,这符合儒家的天下大同思想。所以孔子说韶乐不仅艺术美,思想内容上也是最好的。“武乐”是周武王时代的乐曲,反映了周代通过战争夺取商朝天下的史实。孔子认为,跟禅让制相比,武力夺取政权的方式不够好,所以他不满意“武乐”的思想内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我们的观点看,孔子的说法显然不对。政权的转移究竟是通过和平过渡,还是通过武力夺取,取决于当时的条件,不是主观想怎样就怎样的。孔子对于政权禅让的偏,表现出罕见的弱智,其原因,在于过分热衷于宣传自己的社会道德观,用自己的主观愿望来取代客观的社会演变规律。在这点上,老子比孔子睿智得多。

由此可见,评判文艺采取怎样的思想标准,与评论者的立场密切相关,这是没有公认的客观标准的。比如最近放映的电影《芳华》就大有争议。有人说它抹黑了那个时代,有人说典型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有人说它宣传好人没有好报是不对的,有人说它宣传即便受到不公正对待、也要选择做好人的理念是对的。各有各的道理,立场不同,对那个时代的看法不同,对作品内容的解读必然就不同。所以,文学作品思想性的争论,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本质上属于政治斗争,不是文艺之争。“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舆论”,文学作品,就是政治“舆论”的组成部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2487/

张说《论语》·连载65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