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63

2018-03-09 10:30 作者:张关林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63

3.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注释——语(yù):动词,告诉,对……说。大师:乐官的主管。翕(xī):合,和顺协调;一说,兴奋热烈。从:同“纵”,展开,放纵。纯:美好。皦(jiǎo):清晰,明亮。

绎(yì):连绵不断。)

(白话文)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协调和美;继续展开下去,各类乐器音色分明,清晰而悦耳,这些不同音色连续不断的和合,最后完成乐曲。”

(张说)孔子十分重视音乐。他把音乐上升到与“礼”同等的位置,“礼崩乐坏”一词就是证明。孔子为何如此重视音乐,因为德治的重要内容是文艺熏陶, 而音乐的感染力最强。孔子最推崇的音乐是“韶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三个月,他边吃边听,听得很专注,几乎感觉不到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好的乐曲居然这样迷人。”)而孔子非常讨厌郑卫之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很讨厌现代摇滚一样的郑声来扰乱中正平和的雅乐)。上世纪50年代之后,中国当局大力提倡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的音乐,坚决反对缠绵悱恻的靡靡之音,并把喜欢哪种音乐上升到政治选择的高度,好像就是秉承了孔子的这一传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孔子的音乐观是有道理的。他既强调音乐本身的教化作用,又拿音乐作为取象思维的材料。本节强调的是演奏音乐时各部分的和谐。各种乐器共同演奏,必须相互协调,才能产生和美的音乐。孔子指出,协调并非混成一锅粥,而是保留自己特色的相互配合。“翕如”是指各种乐器的相互协调,“纯如”是指各种乐器保持自己的纯音色,“皦如”和“绎如”是指在各具特色的协调的前提下所追求的效果:清亮绵长。

如果把孔子的说法当作比喻,运用到社会治理上,那更是十分贴切的。社会是个整体,社会各阶层、各部门既要相互配合,但又不可失去自己的本色。只有在既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能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整个社会才能像美的音乐一样,和谐、健康而长久。

孔子之所以特别重视音乐,应该既带有取象思维的成分,也是因为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强大教化功能。文学作品尚且提倡“思无邪”,怎么可以忽视音乐的移情作用呢?上世纪后半叶,在大陆盛行铿锵有力的革命歌曲,而在港台流行的则是民国风格的歌曲,邓丽君是代表。孰好孰坏暂且不论,但民国风格的歌曲导致什么结局,那是众所周知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2322/

张说《论语》·连载63的评论 (共 10 条)

  • 听雨轩儿
  • 米小米
  • 襄阳游子
  • 雪儿
  • 江南风
  • 浪子狐
  • 老党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