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採菊

2017-10-27 16:39 作者:庐山砚人黄爱和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说来好笑,第一次读《採菊帖》不是从王羲之的原帖中来,而是从千年以后的王楼的临帖中开始的,并且也只是对书法的关注,至于帖中写的什么并没有在意,也许那些文字离现在的行文太远,读之不知所云,也就一眼带过。

时至今日,再读此帖,眼睛透过书法线条穿梭间的流美,将文字的情境和书写的状态也摄入我的阅读范围:不审复何以永日多少,看未,九日当採菊不?至日欲共行也,但不知当晴不耳。伦等还,殊慰意。意思是说:不知如何消磨漫长的时日。(阁下你)查看了没有,初九那天可以去採菊花吗?到时候我欲和你一同去,只是不知道是否天公作美,天会放晴。敬伦即将回来,甚是欣慰。原来这是王羲之的一个手札,即信函。帖中的伦指王劭,字敬伦,是东晋丞相王导第五子,王羲之的从弟。

读这样的书法,读这样的文字,更是读这样的心境和情致,古人不过随意的一愿,付之成笺,便是经典,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是不是奢侈了些,也许接到书信的人当时眼前一亮,但并不惊骇,流美的书法、婉丽的音韵及雅致的邀请,构成晋人立体的精神世界,在他们看来,都是极平常随意的一件事,但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会让我们惊羡不已,我们离古人的那份心境、优雅和品质太远了。

"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早已是老少必诵,妇孺皆知,但句中情境和意蕴又有几人领会得来?那种满足和自适,那份率意与天真不是装模作样、拿腔作势所能做得出来的。那是由往及来,由眼前到内心的一个全过程。

东篱下採菊,採一天黄白相杂的星斗,採一筐慢慢变浓的秋色。眉宇间,步履间,襟意间恬淡而从容;见南山更悠然,风细细的吟,云淡淡的远。一径荒寒,蜿蜒于南麓垅亩之间,绵延数十公里,或宽或窄,或断或连,每于重阳前后,一之间,满坡满畈的细碎小花全开了,有黄的,白的,微粉,淡青,秋风一动,亦如长长的溪流滚起万千波涛,远远望去,那股色浪,从云层涌起,逐白波而来。待及近细观,又是“草色青青近却无”般,零星散作飞萤,这里一朵,那里一丛,在路旁,在崖际,在目前,在周遭,极富情趣和兴味。这些细碎的花儿,从来闲处卑微一隅,自开自落,自有自无,无需浇水施肥,无需登堂入室,去秋来,寒经暑往,卑微而不自卑,渺小而不自小,岁岁年年,无迎的来,无送的走。

採菊的诗人左顾右盼,像收拾自己的庄稼一样,又是个好丰年。可以烹茗,亦可煮酒,可以佐餐,亦可养眼。可赠可给,可鉴可藏,可怡心入画,可寄傲归诗,如果可以,还能寄于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採菊,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旧俗。缘于文人们对菊花的一种偏执的喜好,无论菊花的姿态、馥郁及品性,总之菊花的人格化让文士们拟花自比,对花自怜。从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到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从杜牧的"人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到李清照的"渐秋阑,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都是心境的写照,人格的自比,从赏菊到採菊,从种菊到品菊,千百年来,菊花承载了文人们多少精神寄托和情感归依。无论春菊、秋菊,不论山菊、雏菊,从诗经中、楚辞中、古典的经史子集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踪影,在诗人词客的枕边梦呓里,文人雅士交错的杯盏中,都能闻出它细细的花语、冉冉的芬芳。这种风尚,延续至今,已成风潮,往复之间,已是千年的过往

记得韩国电影《雏菊》里的女主人公惠英是个画家,每天到广场帮路人画肖像,而像她一样风不改的,还有某人送来的一盘雏菊,每天雏菊总是准时送到,让她心里悸动而好奇。我对镜头里淡蓝色的雏菊印象深刻,那些小花儿像画家惠英一样的美丽而纯洁

我见过不少艺术家的工作室,布置得雅致多姿,将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生活化融于一体。我的朋友是个陶艺家,她的工作室小而雅致,不足三十平米的工作室排列着工作台、工具栏及作品展示架,琳琅满目,井然有序,仍辟有半间小小的茶室,木质的地板几个草席坐垫主客分席,原木的条桌案几供虚云法师铜像,前有小铜香炉常香薰袅袅,轻巧无声,壁上挂有书画家高旭奇先生的碑体楷书条幅,写得轻松自由,不拘成法,文辞也文白参半,极见性情。墙角一隅置一深闺大宅中曾用过的木箱,显然是哪儿淘来的旧物,古色古香,箱上放一柴窑青花山水瓶,错落几枝丛菊,黄白相间,于整个茶室,顿觉生机,不觉眼睛一亮,内心暗惊。我脑子里闪过一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日近重阳,忆起北宋诗人潘大林的独句来。想那个风雨飘窗的秋日,独瘦的诗人临窗向晚,目极烟雨,一生困顿,几度秋凉,半生飘泊,一声慨叹——“满城风雨近重阳”。心境全出,无复赘句,已是平生,所以成就了独句诗人潘大林。后来诗人贫病而亡,好友谢无逸为了纪念他,就续写了这首诗:满城风雨近重阳,无奈黄花恼意香。雪浪翻天迷赤壁,令人西望忆潘郎。我倒觉得后诗实属续貂,而后续貂者有增无减,又何止于无逸者也,而独瘦诗人的内心世界窥之者少,体之者鲜,是之者何?

今读《採菊帖》,不仅读晋人的书法水准,亦读晋人的古雅文风,更读晋人雅致的生活情趣,不因斯远而忘其风,不因斯雅而忘其志,艺术与生活总是相融相依,如能一体,或已晋矣。

今又重阳,也许是王羲之笔下的好天气呢,南山多菊,如是,不知还有同行採菊者否?

2017.10.9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7047/

採菊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