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砚道

2017-07-10 10:34 作者:庐山砚人黄爱和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1

300年前的那位诗人,因喜好砚台,至晚仍玩砚成癖,将平生所能精集于十方砚中,分别命名、赋诗、铭文 ,将晚归之所名曰,十砚轩,自号十砚老人。

家中常集文人雅客,每日诗酒相和,诗人更是纵横稗史,阔论千秋,那侃侃而谈,口若悬河的风采常令后人忆起,一生过得风神优雅,生趣盎然。纵使晚景悲摧,亦不改其志,不失其趣,活脱脱一个风规自远、目下无尘的诗人形象,他和他十砚轩中的砚台一样,成为中国砚史中一段美丽而哀婉的传奇,亦如浩瀚宇宙中耀眼夺目的星斗,历史记住了他的名字——黄任,黄莘田。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黄任,幼承庭训,聪慧好学,大有曾祖父黄文焕老先生的遗风,黄老先生为晚明大儒,饱学之士,因参与国朝编修,人称"太史公"。黄任的才情从小便早早闻名乡里。至二十岁时于福建乡试中举。

也许是从小太过顺利,也许是天降大任,需要让他有些周折和磨砺,他从二十岁到四十岁,二十年中,七次进京会试,都没有考中。在坎坷的生活道路上,他南北奔驰,一度滞留开封,再次流寓苏州,消磨了他的壮年岁月。但也结识了不少兴趣相投的朋友,汇集了不少珍贵砚石。他给友人余甸诗里说:“唯君知我最缘奇,得砚先于做令时”。

黄任在苏州时,认识了苏州有名的砚工顾二娘。他有一片端石,不释手,已有十年。这次带到苏州来,顾二娘看了,也非常喜爱,就精心给黄任雕成一砚。黄任写了一首诗赠给顾二娘。诗云:“一寸干将切紫泥,专诸门巷日初西。如何轧轧鸣机手,割遍端州十里溪。”这首诗传诵很广。黄任还将此诗刻于砚背,以作纪念,并名此砚为青花砚。林在峨“砚史”曾予著录,袁枚《随园诗话》也载此诗(随园所据顾二娘砚是赝品)。顾二娘死后,黄有诗吊之,中有句云:“谁倾几点梨花,一洒泉台顾二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2

历史需要一个品格高洁、品质高位的收藏大家,总会创造一定的条件来成就他的,无论是有意为之,还是天道暗襄。黄任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收藏大家,而命运偏就要他来广东砚乡走上一遭,最好是为官一任,哪怕是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哪怕只有短短的四年时光。

雍正二年,黄任四十岁时以铨选赴粤。他与他后期的收藏大家黄丕烈不同,黄丕烈也是少年中举后,官仅主事,一生节衣缩食,藏书无数,喻为藏书大家,到了38岁时,朝廷才一纸任命,发往直隶知县,被黄丕烈婉言谢绝不就,专一治学和藏书,体现了黄丕烈的气节和风骨。而黄任不同,他并不是贪慕官场的俸禄和威仪,而是为了他心仪的砚台,更是为了实现作为男人,作为一个读书人的人生价值,在他的心中,始终存有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圣之言,他毅然决然地奔赴广东。四会知县四年,中间有一段时间,兼摄高要县事。著名的端溪三洞就在高要,是端砚的开釆地。这是黄任第一次做官,也是他唯一一次为官经历,这次经历对他一生的影响至为重要。

广东《四会县志》有黄任的传,比较简略,传中叙述他的政绩说:“黄任天才敏捷,判决如流,日不移晷,而案牍已空。因复延接后彦,谈诗角艺,日以为常。坐是为长官所不喜,县有两堤,皆捍田千数百顷,大水陡发,堤溃田兆,捐资修筑。未及竣事,以纵情诗酒被劾。任既去官,仍典卖衣物,以葳厥事。百姓德之,各尽金钱以偿。任一无所受。归日唯端砚数枚,诗束两牛腰而已。”福建《永泰县志》也说:“莘田故名士,无俗吏龌龊态,坐是为长官所不喜。劾其纵情诗酒,不理民事。拂衣归里,宦橐萧然,唯端坑石数枚,诗束两牛腰(李白诗‘书秃千兔毫,诗载两牛腰。’这里引用,也就是两捆诗稿的意思)而已。”由此看来,黄任居官时是严于律己的。

后来黄任还专门作了两首古风《筑基行》与《赈粥行》来记录这其间的见闻和经历,评论家以为这两诗接近唐朝元结与白居易的风格,“仿佛元道州舂陵之作,白香山秦中之吟。”

3

就诗而言,黄任更为擅长的是七绝,他的诗集《秋江集》六卷收录九百多首诗中三分之二都是七绝。最后汇总、删定,成为《香草斋集》,该集在台湾流传极广,对台湾诗坛影响至深。他写作很勤,生平作诗不下数千首,而勇于芟弃,保存下来的都是精品。

纪晓岚在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作了如下评介:“《秋江诗集》六卷,黄任撰。其诗源出温(庭筠)、李(商隐),往往刻露清新,别深怀抱。如《杨花》绝句云:‘到底不知离别苦,后身还去作浮萍。’《日杂思》云:‘夕阳大是无情物,又送墙东一日春。’所作缘情绮靡,殆于近之。而低回宛转,亦或阑入小词。大致古体不如今体,大篇又不如小篇。故《榕城诗话》独称其七绝,盖才分各有所长云。”这样的评语可以说恰如其分。

有人形容他:“一官淡似云无迹,七字温如玉有情。”他的《西湖杂诗》十四首,《清诗三百首》选取其中三首,这里姑且抄录二首:“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画罗纨扇总如云,细草新泥簇蝶裙。孤愤何关儿女事?踏青争上岳王坟!”这几首诗从西湖的美景写起,联系到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贪图享乐,不想收复国土,竟然以中原大地作为代价,换取一时偏安。年轻人尽管不见得都了解岳飞抗金报国的史实,也争着来拜扫他的坟墓,表明对英雄的景仰。诗人对于南宋王朝的昏庸异常愤慨,溢于言表。

4

黄任从广东卸任回家,余俸都购卖了砚石,黄任藏砚,不以多少取胜,均为质优品异。他对砚台石质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他精选十石,请苏州名家雕刻琢磨,铭刻其背,以异木制盒,视为珍宝。回闽后,定居于福州光禄坊。矮屋三楹,花竹秀野,图史纵横。他还工书法,好宾客,诙嘲谈笑,一座尽倾,有雅人深致。

从此黄任就寄身、寄情于他的十砚轩中。抚砚成癖,日摩挲。相传他还要他的小妾晚上抱着睡觉,说这样可滋阴气,更加润滑。他把十砚轩的砚台一一命名编号,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美无度、古砚轩、十二星、天然、生春红、著述、风月、写裙、青花、蕉石等。黄任不仅爱砚,还能刻砚,他常把赋诗刻于砚背铭之。黄任所藏端砚亦多极品,至今闽中仍有遗砚流传,多镌“吴门顾二娘造”。《西清砚谱》就载有十砚轩中的砚台。

所谓砚道,不过砚质优异,刻制精微,雅缀诗文,以砚观人,反应砚人平生阅历、才情、气息、品格乃至体温和生命,人即是砚,砚即是人,人砚一体,天人合一而已。十砚轩中的藏砚气息高古,格调神异,为砚中神品。黄任一生,所有的才智、精力、经历和情感都是为砚台而生,他的高格,成为后世藏家的风范和标杆,真正的天人合一,人砚一体。

黄任晚年贫病交加,八十三岁时病故,黄任既殁,砚台旋即散失。这些砚台,带着砚人的生命全息,迅速散逸在历史的长河和茫茫人海之中,成为一个又一个新的传奇。乾隆皇帝曾得到过他的砚台。乾隆亦素有砚癖,常以名砚奖掖臣工,唯不舍黄任十砚轩中的砚台奖赐,足见十砚轩中砚品高洁。黄任的夫人庄氏亦有砚癖,他在悼亡诗里自注云:“孺人蓄一砚,肤理细腻,紫翠焕发,砚背刻"生春红"三字,盖取”小窗书砚相妩媚,令君晓生春红"句(东坡诗)。“这方砚后为近代名家林白水所得,林氏遂以”生春红“名其室,并以名其所办《社会日报》副刊。随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这方砚牵动了整个林氏家族的命运起伏和巅波,白水被害后归李律阁。解放初期郭沫若存其一,白云山家存其一,郑庭椿教授存其一,霞浦彭氏存其一,闽清宏琳厝黄姓宗亲存其一,福建剪纸艺术研究会会长吴文娟女士存其一,任公生前赠好友李霖村一砚,现此砚无从查询。故宫博物院亦藏有一砚。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7280/

砚道的评论 (共 3 条)

  • 浪子狐
  • 襄阳游子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