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金沙江源头——虎跳峡(游记随笔)

2016-10-22 20:20 作者:阮星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阮星

万里长江的源头金沙江,从石鼓镇急转北下,行程三十五公里,就进入了哈巴山和玉龙雪山之间举世闻名的峡谷——虎跳峡。虎跳峡又称虎跳涧,峡长约十六公里,江面狭窄。那号称“真虎跳”之处,宽度竟不足三十米。当地居民相传,有只猛虎从江边礁石上纵身一跃,跳到对岸,故而得名。

虎跳峡两岸悬崖绝壁,峭峪幽深,颇有“站在礁石上,仰望一线天”之感,峡间,险滩连绵,江流汹涌,惊涛拍岸!滔滔江水,好似银河从天而降,总落差约有三百米。水流的声音,似猛虎狂啸,震天撼地,叫人惊心动魄。

虎跳峡的南岸是高耸入云的玉虎山,主峰扇子斗,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山势十分险峻。山巅终年白雪皑皑。龙首昂视东南,山体由十二个山峰组成,峰峰相连,活像一条玉龙腾空而起。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深入此处进行考察。他在游记中写道:“见玉龙独挂山前,漾荡众壑,领挈诸胜”,确实引人入胜。

巍巍玉龙山,滔滔金沙江,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玉壁金川”之称。这里属青藏高原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特征。山上,树大林深,大风起处,松涛呼啸;莽莽丛林,生长着云彬、冷彬等二百多种树木,出产天麻、麝香等四百多种药材。山下,蕴藏着金、银、铜、铁、煤、云母等矿产,金沙江还盛产沙金。

我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绝大多数聚居玉龙山下,成立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区。纳西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汉武帝时即在此设郡。纳西族人民以种植玉米、小麦、稻谷为主,经济作物有麻、棉,经济林有漆、核桃、栗。他们对于饲养牛、马、羊、猪也颇有经验。“花马古国”的丽江马,体格健壮,善于爬山,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勤劳的纳西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还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化。一千多年前,他们即拥有了本民族的文字,写出了《东巴经》。丽江壁画、石碑坊,闪烁着纳西人民的智慧,徐霞客游历过的佛国寺和五凤楼等名胜,更驰誉全国。

解放前,纳西族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卖身遮寒,糠菜混年头。”这是纳西族人民悲惨的生活写照。

一九三六年三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进入了云南境内,由丽江过金沙江北上。沿途,工农红军坚持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进行革命宣传。纳西族人民主动为子弟兵引路、摆渡、护理伤病员,并有不少青年踊跃参军。富有光荣斗争传统的纳西族人民于一九四八年同当地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兄弟一起,在党的领导下,揭竿而起,成立了人民革命武装,进行游击战争,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有力打击,终于在一九四九年七月一日迎来了解放的曙光。美丽的丽江获得了新生。

解放后的纳西族人民,日子越过越甜。他们结束了刀耕火种的历史,耕地产量逐年提高。解放前,丽江没有公路,全靠人背马驮。如今绝大多数乡村修筑了公路,汽车来往奔驰。过去渡江,靠的是竹溜索、猪槽船或铁索桥,现在,奔腾湍急的金沙江上,已是金桥高架,如履平地了。抚今思昔,难怪能歌善舞的纳西族人民纵情歌唱:“玉龙雪山再高也有顶,金沙江水再长也有源,党给纳西人的恩情唱不尽,毛主席的光辉永远照心头。”现在,纳西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正朝着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高歌猛进!

作者: 武汉鑫宏泰船务公司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72836/

金沙江源头——虎跳峡(游记随笔)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