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绵绵母校情

2016-07-11 10:09 作者:乡村树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六十年代初,我以前十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无锡县中学的初中。从9月1日起,就踏上了3年漫漫求学路,想起中学时代的求学路,至今仍让我感慨万千。

无锡县中学座落在锡西北的杨墅园,我家在藕塘桥,离县中很远,天天步行上学不可能,只能住校。那时的无锡县中学校舍虽老旧一些,但校内绿树成荫且浓荫蔽日花香语,似一座乡村公园,学习环境十分优美。那时学生的生活很艰苦,户口不迁学校的学生,每人每月只要交4元钱菜金,粮食自带;户口迁到学校的学生,每人每月要交8元钱伙食费,吃供应粮。为了省4元钱,父亲不让我将户口迁到学校去。我们每周只吃一次荤菜,八人一桌,午饭的饭菜平时总是四蔬,吃荤那天是三蔬一荤,早晚饭都是咸菜萝卜干就饭。每逢周六下午,上完一堂课后,我们住校生就三五成群地回家过礼拜了。从杨墅到藕塘只能步行,那时的乡村里别说汽车,就连自行车也没有,再说那乡间都是羊肠小道,即使有车也不能骑。从杨墅到藕塘路程约有十余公里,步行要走一个半小时左右。家住无锡市区的老师们,若是周六要回家,要么步行到藕塘乡的赤墩里乘4路公共汽车;要么步行到洛社乘火车,周一早晨再从无锡搭乘头班轮船回到杨墅。回家过礼拜的住校生在周日下午3点以后就要返校了,和我一样自带口粮的同学们,一周的粮食和其它生活必须品全靠肩挑手提,累了就在半路歇一歇,坐在路边或树荫下喘口气接接力再走。最恼人的要数下天了,周末回家或周日返校,藕塘往北数公里的泥宁小路真是一步三滑,行走十分艰难,天不冷时我们习惯赤着脚走,乡村孩子赤脚走远路是常事。进入杨墅地界后,才有一条不足半米宽的青砖小路,据父母讲,从前杨墅镇上米行老板多富翁多,诸如修桥铺路造福乡里的好事自然也就多。

那时的学校生活是半军事化,既紧张又有序。天6点天5点30分起床,早锻炼半个小时,早自修一个小时,一天上七堂课,上午4堂下午3堂,上午有课间操,晚上有两个小时的自修,晚9点30分熄灯就寝。熄灯后,集体宿舍不准讲话,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这一規定。那时的无锡县中学,是江苏省十八所示范中学之一,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垮进无锡县中高中的大门,一只脚就已经踏进了大学的门。那时县中的校纪校规也十分严明,凡考试作弊者,一律给予警告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会给更严厉的处分。对违纪学生不留情面,轻则批评教育重则开除学。记得64年夏天暑假前,我班有一名同学,因晚自修时私自下河游泳,被校方发现后,第二天上午课间操时,学校就宣布给予警告处分。还有一位高三男生临近高考时,因偷了学校实验室的一台五灯收音机,被学校毫不留情地开除了学籍。严明的纪律,培育了严谨的校风,那时的县中在无锡赫赫有名,严师出高徒,县中桃李满天下,母校的培育之恩,作为县中的学子来说,永远难以忘怀。

66年文化大革命,使整个学校一片混乱,学生终止了学业,不少教职员工蒙受了不白之冤,有些甚至含冤而死。66届的初高中毕业生,没拿到毕业证书就都离校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中获得了新生,后更名为锡山高级中学。如今的锡山高中,已具备一流的学习环境,一流的师资力量,一流的教育功能,声望胜于从前。漫漫求学路,绵绵母校情,时光若能倒转,我定将重回母校怀抱,学完高中科程,圆我的大学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51424/

绵绵母校情的评论 (共 5 条)

  • 北砺
  • 歪才(卢凤山)
  • 雨袂独舞
  • 襄阳游子
  • 诗心云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