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南街头

2016-06-03 14:54 作者:乡村树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老家在锡西一个叫后方桥的小村庄,距离藕塘老街的南街头约二百多米,在村后往北一眼望去看得清清楚楚。藕塘老街中间被洋溪河一分为二,分为南街头和北街头,架在河上的老桥是一座石拱桥就叫藕塘桥,后来老桥被拆了。锡陆公路开通时,就在老街东侧跨洋溪河造了一座公路桥。藕塘老街南北总长约有五百多米,南街头以集市为主,有百货商店、饭店、药材店、茶馆店、食用杂货店、肉墩头、铁匠铺、收购站以及棺材店等。北街头以作坊为主,有酱油作坊、豆腐百叶作坊等。大约在八十年代初,藕塘在桥北建了新街,老街从此冷落了。今年初秋时节,听说藕塘老街的南街头要拆了,心头为之一震,老街曾是我故乡的中心,我们祖祖辈的脚印,已深深地印刻在老街的石路上,那里有我太多的记忆,我决定择日去藕塘老街一趟,吻别我魂牵萦的老街。

九月下旬的一天晴好,虽已是秋日,但仍暑气蒸腾。午饭后弟弟陪我一起去老街采风,我带着单反,要把老街留住,因为只有老街才是我真正的故乡。到了南街头,驻足朝北凝望,洗净铅华的老街,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端起相机拍一阵,再定睛细细端详那一座座老房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街东侧第一家,那是座清晚民国时期的典型二层楼房,楼房两开间,门脸和廊沿等地方,虽都贴上了瓷砖,但二楼阳台的护栏及屋檐仍不失当年风采,明眼人一看便知,从前那人家是富豪。的确,这就是昔日藕塘家喻户晓的单医师的府第。从前乡间的医师称郎中,单医师就是一位乡村郎中,旧时通信不发达,乡村没有电话,谁家要请医看病,必须上门请郎中。我村离南街头单医师家很近,村里人请郎中就很方便,单医师只要没出诊,肯定是随喊随走。那时我还小,我认识单医师,但他不一定认识我,我父辈和他很熟悉。记忆里的单医师中等身材,待人和蔼可亲,常见他肩背着棕色药箱,急匆匆地行走在街头巷尾,或乡村的田间阡陌。他为病人出诊,无论是白天黑,还是风落,都是二十四小时全天候,他救死扶伤多年如一日,赢得了乡亲们的拥戴和良好的口碑。斯人如健在应是百岁老人了,如果单家大门开着,我肯定要去打个招呼,无奈大门紧闭只得作罢,只能多按几次快门,将单家小楼珍藏。从前,像单医师这样的亲民郎中,在南街上还有杨医师、许医师等。

我们走到老街中间西侧时,有一位年事已高的阿婆走出门来,笑呵呵地问我们从哪里来,我说这里就是我的家,她说从来没有见过我,我说我是少小离家老大回,我认识故乡,故乡已不认识我了,我是方桥人和你们藕南是邻居,保伦就是我父亲,阿婆一听脱口而出,那永根就是你爷爷了?我说正是,浓浓的乡情一下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说起我父亲,他是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农民,可他在藕塘这方土地上小有名气,因为从前我家是开豆腐店的,父亲天天要挑着豆腐到街上去卖,和父老乡亲们混得很熟。父亲做的豆腐质量好,而且卖得又便宜,很受乡亲们的亲睐,他卖豆腐也就出了名,如今他虽早已驾鹤西去,可他的名声还留在藕塘乡间。其实,丁阿婆年轻时在日杂店当老板娘,我就认识她,我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从她家的店门前走过,只是时隔多年我怕认错人,我说你就是旧时街上丁记日杂店的老板娘吧,你家先生姓丁,弟兄俩开了两爿日杂店,阿婆听了笑得合不拢嘴,她说你的记性真好。阿婆说她已经八十七岁高龄了,我说看你身板很硬朗,祝你长命百岁,我来给你拍张照,老街快拆了,让你老人家在家门口留个影吧,阿婆笑逐颜开连连点头。

我们和丁阿婆道别后继续往前走,弟弟指着老街西侧那几间房,他说那就是昔日的收购站,我说看到收购站,就想起了一些往事,这个乡镇收购站,除了收购农副产品外,还收购废铜烂铁。记忆里,收购站曾发生过一个传奇故事,故事大概发生在五十年代末。那一天我们在学校听说,收购站收到一大块金砖,放晚学时我们路过收购站,争相前往看稀奇。只见那里围满了人,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真有的说假,有的说最多只是一大块铜。有人试图拿起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很难搬起,收购站工作人员说,这块东西重一百三十多斤,按铜的价格收来,到底是金是银?要送到有关部门去鉴定,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当时我也动手想搬一搬,岂知使出了吃奶劲,那块东西纹丝没动,细看外表皮掉落处,里面露出了金黄的本色。据说这东西是本地乡间人家送来的,那人家修猪圈时在老猪圈里挖出的,外面一层白色物质很硬,其实是浇浆层,他们当一块石头将其扔到后门外,从此就无人问津。天长日久,有的表层风化脱落,露出了金黄色的本质,主人家当它是块铜,两人抬着送到收购站卖了。那么人们为什么说它是块金砖呢?因为它的体积不太大,但重量确异乎寻常,民间有体积一寸见方的黄金重一斤的说法,人们才以此推断这块神秘物体为黄金。这是我亲目所睹的传奇事,不是胡编乱造。

我们边走边聊,弟弟不时给我介绍着老街的一座座老房子,那是公社大会堂,那是从前的茧行,那是茶馆店药材店等。我端着单反拍这拍那,恨不得把整条老街的每一座房子都收入囊中。午后热辣辣的太阳晒得人们不敢出门,因此老街上几乎看不到人。走到南街尽头,洋溪河把藕塘老街分成两半,河对岸就是北街头,原藕塘中心小学就座落在北街头东侧的洋溪河边,老校门早就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楼房。北街头暂时不拆,很想过去转转,无奈走过去必须绕个大弯,从藕塘新桥过去,只得作罢。南街西侧尽头是昔日公社所在地,那座清晚老楼已人去楼空,我们进去转了一圈,这样古色古香的大房子理应保留。

离开南街头,不免有些难舍难分,昔日故乡繁华地,即将永远消失,心头总有些隐痛。再见吧,藕塘南街,你在我心中的印记难以忘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3228/

南街头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